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开学测试分类之综合题(三).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9203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开学测试分类之综合题(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开学测试分类之综合题(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开学测试分类之综合题(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开学测试分类之综合题(三)1吴哥窟是世界著名的人文建筑旅游景点(位置见图)。吴哥窟曾被遗弃长达400多年,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吴哥窟进行修复。吴哥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濒危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分析吴哥窟古建筑易遭受的自然威胁。【答案】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高温多雨,风化、侵蚀作用强;植物繁茂,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破坏作用强;蚁虫繁殖快,蛀蚀作用强;地势低平,易遭洪涝。【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旅游资源可能遭到的自然威胁,结合该地气候、植被、生物、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可从风化、侵蚀作用强,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的破坏大,蚁虫蛀蚀作用强,易发洪涝灾害等方面回答。2下图中主要国家为“金砖四国”之一,近年与中国的经贸发展迅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甲城市所在国大力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2)甲城市吸引中国企业投资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答案】(1)该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明显;旱季需要用水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时需要排涝(2)位于黄麻集中产区;连河通海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麻纺织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国是孟加拉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明显。旱季需要用水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雨季时需要排涝。所以该国大力建设农田灌溉系统。(2)甲地位于恒河三角洲,是黄麻集中产区。连河通海,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甲地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麻纺织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吸引中国企业投资。3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黄河沿线某城市(阴影部分)及周边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该城市夏季气温明显高于周边同等城市,试从季风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2)你认为高铁站的位置合理吗?请说出你的理由。【答案】(1)夏季盛行东南风,气流在翻越南面山地后下沉增温。(2)合理。从城市边缘通过,不干扰市内交通,噪声污染小。不合理。远离市中心,不便于城市居民出行。离远火车站远,不利于旅客换乘。(答案合理既可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该地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南部为山地地形,东南风越过山地后在此处下沉增温,使得该地气温明显高于周边同等城市。(2)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若同意,则可从高铁站位于城市边缘,不干扰市内交通且噪声污染小等方面说明理由。若不同意,则可从高铁站离市区以及火车站较远,不便于城市居民出行和旅客换乘等方面说明理由。4读某地区示意图和该区甲国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甲国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2)乙国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小温泉两万余处,请说出其主要原因。(3)描述图中C所在丘陵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答案】(1)西部地形平坦,多为平原,以耕地为主;中、东部多丘陵、山地,以草地、林地为主。(2)乙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众多的火山活动带来大量的地热资源。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地下水丰富。(3)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多酸性红壤。【解析】试题分析:(1)图示甲国为地处朝鲜半岛的韩国,西部地形平坦,多为平原,以耕地为主;中、东部多丘陵、山地,以草地、林地为主。(2)乙国为日本,乙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壳活跃,岩浆活动频繁,众多的火山活动带来大量的地热资源。(3)C为我国的东南丘陵,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多酸性红壤。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说明其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2)皇藏峪和琅琊山虽分居淮河南北,但植被中均包含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分析皇藏峪和琅琊山植被相似的原因。(3)描述该省城市的分布特点。概述皖南古村落开发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4)简述该省洪涝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答案】(1)甲为传统旱作谷物农业。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或乙为季风水田农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低。(2)两地地理位置相近,位于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海拔高度接近,所在区域地势低平,冷空气可以长驱南下。(3)沿河,沿铁路,沿高速公路。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波动;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4)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雨季长、雨量大;河道弯曲,排水不畅;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快速发展,受灾损失严重。【解析】试题分析:(1)甲地位于安徽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具有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等特点;乙地位于安徽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具有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低等特点。(2)本小题考查自然带的形成因素,可从气候的特殊性、地理位置、地形等方面加以分析。(3)从图中不难看出,该省城市具有沿河、沿铁路或沿高速公路分布的特点。皖南古村落开发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包括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创汇及创税和回笼货币等有利方面,但旅游业的不稳定也可能导致区域经济的波动、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等。(4)本小题考查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结合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可从降雨、河流水文、地形、人口和城市等方面加以分析。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AB两地所在国家的地形特点。(2)分别描述AB两地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答案】(1)A地所在国地形特点:平原高原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部低,东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西部是低矮的高原;B地所在国地形特点:平原高原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北面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2)A地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少雨;B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旱雨季。【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A地所在国是澳大利亚,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部低,东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西部是低矮的高原。B地所在国是印度,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北面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2)A地位于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少雨。B地位于印度恒河平原,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旱雨季。7“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美的是人。目前,我国森林资源位居全球第五,解放后我国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工程打造绿色中国。简述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答案】防止风沙危害(防风固沙);减缓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森林的作用。森林分生产经济效益(木材、造纸、经济作物等)和生态环境效益,此题只重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如调节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减弱噪音等。但在不同地区作用有差异。在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城市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 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 动集合。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口,现为西非第一大城市,也是尼日利亚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尼日利亚80%的商贸活动集中在拉各斯。材料二 下图为非洲部分地区水系和等高线地形图。(1)描述尼日利亚的地理位置。(2)比较图中河流的A河段与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简述图中盛行风的成因,并分析该盛行风对C地气候的影响。(4)分析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因素。【答案】(1)位于非洲西部,低纬度(或热带)地区;南临大西洋几内亚湾。(2)地形起伏的差异:A河段沿岸地区地势低平,起伏和缓;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大,呈阶梯状。判断依据:A河段沿岸地区等高线稀疏,由沼泽分布;B河段地区等高线密集,有瀑布群分布。(3)成因:北半球夏季(7月),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南风。影响:该盛行风为西南风,由海洋吹向大陆,给C地带来大量水汽,使当地湿度增加,且因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增加。(4)位于大西洋沿岸,地形较平坦开阔;是全国最大港口,水陆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农业商品率高,工业相对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物流量大;是尼日利亚旧都及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能为物流业提供金融、信息等服务;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廉价。【解析】试题分析:(1)一般地理位置分析包括: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读图可知尼日利亚位于非洲西部,低纬度(或热带)地区;南临大西洋几内亚湾。(2)读图中等高线可知地形起伏的差异:A河段沿岸地区地势低平,起伏和缓;B河段沿岸地区地形起伏大,呈阶梯状。判断依据:A河段沿岸地区等高线稀疏,由沼泽分布;B河段地区等高线密集,有瀑布群分布。(3)题中读图可知位于赤道地区,由于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故7月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南风。该盛行风为西南风,由海洋吹向大陆,给C地带来大量水汽,使当地湿度增加,且因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增加。(4)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因素分析,应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地理位置位于大西洋沿岸;自然条件地形较平坦开阔、石油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是全国最大港口,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商品率高,工业相对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物流量大;是尼日利亚旧都及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能为物流业提供金融、信息等服务;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廉价。9二战以后,国际合作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之一,到当今中国逐步实施的“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更突出了合作发展的理念。福建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国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共有1200多万人。在绵延千年的海外交流史上,福建省的泉州港、福州港、漳州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福建省作为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说出福建省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优势条件。【答案】福建省与台湾隔海相望(位于东南沿海中部,临近两大工业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联系有历史基础;我国著名侨乡;海岸线漫长曲折,多海港(海运便利);政策支持。【解析】试题分析:新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加深交流与经贸合作的新方式。因此本题可结合福建省优越的地理位置、侨乡优势、国家政策支持、对外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福建省与台湾隔海相望(位于东南沿海中部,临近两大工业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联系有历史基础;我国著名侨乡;海岸线漫长曲折,多海港(海运便利);政策支持。10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下图某国是一个世界矿产出口大国,2011年中国成为该国第一大出口国,两国贸易日益频繁下图为该国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该国是世界上花卉出口国之一,xx年曾举办国际花卉展。该国气候条件多样,物种丰富,仅兰花就有近3500种。其中,康乃馨、玫瑰等鲜花已打入美国、加拿大、荷兰、意大利、法国等北美和欧洲市场。(1)分析该国花卉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该国矿产从附近山区运到海港主要以_运输方式为主,分析其原因。(3)分析该国修建多条东水西调工程的主要原因。【答案】(1)气候类型多样,花卉多样性经营提供条件;本地或从东部调水,水源充足;国内外市场广阔;航空运输便利 西部人口较多,劳动力成本低(2)公路,矿产距西部沿海较近,运途较短;山区公路修建难度小、成本低;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深入山区进行货物运输。(3)水资源分布不均,该国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水资源需求差异大:西部人口密度大,水量消耗多 西部经济发达,尤其是农业发展需水量大,东部则相反。【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花卉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由图可知该国地处南美洲西部,境内多山地高原,气候类型多样,为花卉多样性经营提供条件;该国东部水资源丰富,本地或从东部调水,为花卉种植提供充足的水源;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对花卉的市场需求广阔;航空运输便利;西部沿海地区人口较多,劳动力成本低。(2)由图可知该国南北狭长,东西相对较近,图中矿产资源距西部沿海较近,运途较短,;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深入山区进行货物运输;而且山区公路修建难度小、成本低。所以矿产以公路运输为主。(3)由右图可知该国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水资源分布不均;由左图可知该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水量消耗多,所以水资源需求东西差异大:而且西部经济发达,尤其是农业发展需水量大,东部则相反。11读图回答问题。(1)读图,描述张家口市的政区位置。(2)张家口市所处的位置决定其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具有过渡性特点,说明其过渡性表现。【答案】(1)位置:河北省西北部;北邻内蒙古、西邻山西省、东南邻北京(或与北京市、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相邻或位于四个省级行政区交界区)(2)过渡性表现: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或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或温带季风气候区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或东部季风区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过渡);温带森林带向温带草原带过渡;农耕区向牧区的过渡;【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邻内蒙古、西邻山西省、东南邻北京,位于四个省级行政区交界区。(2)从自然环境看,张家口市是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带,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温带季风气候区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东部季风区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过渡的地带。温带森林带向温带草原带过渡带。从人文环境看,是农耕区向牧区的过渡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