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后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中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A.B.C.D.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答案:C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使藻类减少,藻类的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解析: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蚤增加;水蚤增加,又使藻类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两者相互促进,不存在抑制关系,仅具有促进作用,为正反馈调节。答案:B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答案:C4.松材线虫原产北美洲,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引发松树病害。松材线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相继在江苏、安徽、广东和浙江等地成灾,导致松树大面积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松材线虫在北美洲的危害不严重是因为有大量的自然天敌存在B.人工松林中的松树大面积死亡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利用松墨天牛天敌防治天牛,有利于控制松材线虫的扩散传播D.丰富度大的森林不易发生松材线虫的爆发解析:外来物种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原因是没有天敌的存在,松材线虫在北美洲的危害不严重是因为有大量自然天敌的存在,A项正确。人工松林大面积死亡,再恢复到原来的程度比较困难,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弱,B项错误。松材线虫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故利用松墨天牛天敌防治天牛,有利于控制松材线虫的扩散传播,C项正确。丰富度大的森林,物种数目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不易发生松材线虫的爆发,D项正确。答案:B5.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候出现了急剧的变化时,甲生态系统中种群的类型数量发生的波动很小,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远高于乙生态系统,正确;如果是严重的寒、旱灾等引起乙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急剧减少,也会导致种群的类型数量减少,这并不能说明乙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简单,错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题目中的信息不能说明此现象,错误;由于乙生态系统在S点对应的时期还有少数的生物,结合曲线可知S点对应的时期后乙生态系统一定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正确。答案:B6.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析:该地区改造是为了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因此植物多样性增加、小气候得到改善,从而使该区域的湿地面积增加,并不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答案:D7.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解析:外来物种大多会因缺乏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根据当地情况科学引入外来物种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本题中的外来植物和本地植物形成的是竞争关系,本地植物因不能获得阳光而死亡。答案:A8.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B. 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析:根据题图所示,甲与乙之间是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两者之间互相传递信息。能量流动是从甲乙。m时,对甲来说种群数量减少,因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答案:A9.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解析: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状态,首先要恢复原来的无机环境,回填原来的地表土壤;其次是栽种当地原来生长的植物;三是避免人类因素的干扰,三者缺一不可。答案:D10.下列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C.应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有阳光直射的环境中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还是有变化的解析: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因此要将其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是要避免阳光直射。答案:C11.近年来,我国西部大片的耕作区退耕。若将大面积的退耕地封闭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变化。下面列举的情况,除哪项外均是未来生态变化的趋势?()A.营养级的数目增加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C.群落的结构复杂化D.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解析:封闭起来的耕作区群落的结构会越来越复杂,营养级数目也会增加,生物多样性良性发展,所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答案:B12.下列关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B.可适当增加物种数目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D.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加大相应物质、能量的投入,以维持其稳定性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合理利用,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对于人们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加大相应物质、能量投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物种的数目有关,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可适当增加物种数目。答案:A13.生态系统是一种开放的系统,虽然各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大不相同,但它们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们常常趋向于一种平衡状态(稳态)。(1)红树林具有明显的净化污水的功能,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红树林对污水的净化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等过程来完成的。(2)红树林生态系统开放的程度比池塘生态系统,原因是。(3)生态系统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是。(4)某大型湖泊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为(填“正”或“负”)反馈调节。以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反馈调节为例,请在下图中用“+”“-”表示反馈类型。解析:(1)红树林中物种丰富,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来净化污水。(2)红树林中物质交换较快且较多,而池塘与其他水系的物质交换较少。(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稳态调节的基础。(4)水质的恶化与鱼类的减少两者相互促进,为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偏离平衡状态。答案:(1)抵抗力微生物分解(2)大红树林中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多(3)负反馈调节(4)正图上箭头处都标上“+”14.近年来各地规模化养殖发展很快,畜牧业已逐步由农村副业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但规模化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必须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下图是集污水净化、 休闲、养殖为一体的人工湿地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和。(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3)该人工湿地中的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藻类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4)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保护环境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进行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解析:(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另外,人工湿地集污水净化、休闲、养殖为一体,所以输入的能量还有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2)向水体中通入空气可以增大好氧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加速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3)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为藻类等植物提供大量含N、P的无机盐,使藻类等植物迅速生长。(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将失去稳定性,所以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2)向水体中通入空气(3)含N、P的无机盐(4)次生演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5.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1)实验过程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分别标记为1、2、3号;在1、2、3号瓶内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选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在1、2、3号瓶中各加入1条,并在2、3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三个瓶子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2)实验结果瓶号1号瓶2号瓶3号瓶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d31125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2号和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为。(3)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第一步,取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作为4号瓶,4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号瓶作对照。第二步,。第三步,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2、3号瓶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和空气。2号瓶与3号瓶相比缺少分解者,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该实验说明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实验中,变量应为光,其余条件均应相同。答案:(2)光、水、温度、空气分解者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等(3)33号瓶置于光照条件下,4号瓶置于黑暗条件下4号瓶内的金鱼生存时间短于3号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