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第五、六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8796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语文第五、六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第五、六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语文第五、六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语文第五、六单元测试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D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下列各句中加点“于”字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情况的一句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能守其土,义不赂秦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C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追亡逐北,浮尸百万D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夫晋,何厌之有?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亮) B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峻遥远)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探究思考) D有怠而欲出者(懈怠)8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讲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 A与讲法相同 与讲法也相同 B与讲法相同 与讲法不同 C与讲法不同 与讲法相同 D与讲法不同 与讲法不同9下列“于”字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苛政猛于虎不拘于时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A/ B/C/ D/10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函梁君臣之首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沛公军霸上 火尚足以明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既东封郑,有肆其西封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 B C D11下面各句的“而”与“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的“而”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而此独以钟名,何哉?C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D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1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项是: A殆有神护者 思而不学则殆 B其制稍异于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C轩凡四遭火 陈胜王凡六月 D室始洞然 庭中始为篱 14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余是以记之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A两个“以”相同,两个“其”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其”不同C两个“以”不同,两个“其”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其”不同15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其他项的一项是:A安能屈豪杰之流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6选出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安得使予多暇日 则思知止以安人 B以五年为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遏其生气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梅之欹之疏之曲17选出都有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一组: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亦以明死生之大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A B C D18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非问无以广识 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则独善其身 C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木直中绳 D或曰:“梅以曲为美” 或师焉,或否焉19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不随以止也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敛赀财以送其行 而此独以钟名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举以予人 A/ B/ C/ D/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B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可识,曰“花山”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矣D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2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表意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至莫夜月明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B若水之归下也 将军百战亡,壮士十年归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而归梁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日出初大如车盖 旁有大松,曲者如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余忘之。”(选自宋释惠洪冷斋夜话)23下列句中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当时流辈皆讥笑之A丞相熟识久之 B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C公将鼓之 D文人画士之祸之列至此哉24选出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满纸龙蛇飞动A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B乃誓疗之,纵之顺之C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D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25下面句中的“疾”字,和例句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一日得句,索笔疾书 A君有疾在腠理,不知将恐深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痛心疾首 D草枯鹰眼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9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泥水),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程氏)慨然太息 太息:长叹。 B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C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属:归属。 D城不沉者三版 版:筑墙用的夹板。27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母程氏亲授以书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使官吏分堵以守 以虞水之再至A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也相同。 B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C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 D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2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作使动词的一项是:A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B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D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2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极大。B苏轼少有大志,决心为民除弊兴利,所以为官一任能造福一方。C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动员富民出资修筑被洪水冲坏的城墙,受到朝廷嘉奖。D在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家人冒雨增筑城墙,保住了徐州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034题。学万人敌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3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略知其意 略:大略 B又不肯竟学 竟:终了 C毋妄言,族矣 毋:别,不要 D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惮:害怕 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学书不成,去 去北军二里余 B梁以此奇籍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以故事得已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D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3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故事得已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项梁常为主办 33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项籍胸怀大志的一组是: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彼可取而代也。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A B C D3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年少时,读书识字学剑均不成,要求项梁教他兵法,要学过人的本领。 B项梁杀了人,与项籍一起躲到吴中之地,每当吴中有大的徭役事,项梁常出头主办,并暗自苦学兵法,组织宾客子弟,借此显示自己的才干。 C始皇巡游会稽,项梁和项籍一起观看,项籍充满自信地认为始皇位是可以谋取替代的。 D项籍凭借自己身高力大,才气过人,在吴中之地颇有名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38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成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押!”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吾为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此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3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入收保 辄:动不动就。 B强起使将兵 强:勉强。 C悉勒习战 悉:全都。 D多为奇陈 陈:同“阵”。3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出战,数不利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B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C边不得田畜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D选骑得万三千匹 大破匈奴十余万骑37下列各项,不属于大战准备措施的一项是: A具选车得千三百乘悉勒习战 B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C详此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D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38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牧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戍边将领。他身先土卒,爱护战土,重点练兵,注意敌人动向,策略得当,号令严明,成功地保卫了赵国的边疆。B李牧的戍边策略,不能得到战士及赵王的理解,一度曾被免职,可继任将领屡为匈奴所败,赵国损失了许多土地,赵王只好重新起用李牧。C李牧复职后,依旧施行严守政策。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来他屡战屡胜,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疆的城池,雪洗了前耻。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之前,他采取了一系列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以两侧包抄的战术击败了入侵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943题。牧野之战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焚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结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于郊。于是武王使群臣高语商百姓曰:“下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谢。遂入,至纣王死所。武王自射之,三法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 史记39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 “距”同“拒”,抵御 B武王乃揖诸侯 揖,拱手行礼 C商人皆再拜稽首 再,又一次D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 驰,用战车冲锋4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诸侯毕拜武王 六王毕,四海一 以大卒驰帝纣师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A两个“毕”字相同,两个“卒”字相同 B两个“毕”字相同,两个“卒”字不同 C两个“毕”字不同,两个“卒”字相同 D两个“毕”字不同,两个“卒”字不同4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纣师皆倒兵以战 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 斩以玄钺 以轻剑击之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以”字不同42体现武王在伐纣之战中深得人心的一项是: 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 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 诸侯结从武王至商国 商国百姓咸待于郊 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 A B C D43下列对文意叙述和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在这次战争中就有体现。 B具体写武王射纣及其宠妾的尸体并砍下他们的头来,实际为表现武王的快意恩仇。 C“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焚于火而死。”描写了商纣王的贪婪、顽固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作者要说明,失道寡助,这与深得民心的武王形成鲜明对比。D本文叙事中寓论断,不仅揭示了已然的事实,也揭示了必然的道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446题。(1) 何泽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庄宗大笑,为之止猎。(2) 庄宗好田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众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耶?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从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倡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44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当马切谏 切:急切 B请亟行刑 亟:赶快C何以出租赋 以:因为 D县令乃得免去 乃:却,反而45与“当马谏曰”的“当”字,讲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罪当死 B则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有大石当中流46甲乙两文就内容与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进谏的方式相同。B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但进谏的方式不同。C甲文写的何泽的进谏用的是详笔,乙文写的伶人敬新磨进谏用的是略笔。D甲文写的何泽进谏,语言强硬,乙文写的伶人敬新磨进谏,有意附和唐庄宗的做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50题。继盛为嵩所害 (杨继盛)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疏入,帝已怒。嵩见召问二王语,喜,谓可指此为罪,密构于帝;帝益大怒,下继盛诏狱,诘问何故引二王?继盛曰“非二王,谁不慑嵩者”。狱上,乃杖之百,令刑部定罪。侍郎王学益,嵩党也,受嵩属,欲坐诈传亲王令旨,律绞;郎中史朝宾持之。嵩怒,谪之外,于是尚书何鳌不敢违,竟如嵩指成狱,然帝犹未欲杀之也。 系三载,有为营救于嵩者;其党胡植、鄢懋卿怵之曰:“公不睹养虎者耶,将自贻患!”嵩颔之。会都御史张经、李天宠坐大辟,嵩揣帝意必杀二人。比秋审,因附继盛名并奏,得报。其妻张氏伏阙上书,言“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夫虽远御魑魅,必能为疆场效死,以报君父”。嵩屏不奏,遂以三十四年十月朔弃西市,年四十。临刑赋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天下相与涕泣传颂之。(明史杨继盛传)4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杖之百 杖:用杖责打 B诘何故引二王 引:牵连 C密构于帝 构:进见 D其党胡植、鄢懋卿怵之曰 怵:这里作“提醒”义48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帝益大怒,下继盛诏狱 (2)于是尚书何鳌不敢违,竟如嵩指成狱 (3)(嵩)喜,谓可指此为罪 (4)于是尚书何鳌不敢违,竟如嵩指成狱 A两个“狱”字相同,两个“指”字不同B两个“狱”字相同,两个“指”字相同C两个“狱”字不同,两个“指”字不同 D两个“狱”字不同,两个“指”字相同49直接揭示杨继盛敢于直谏的一组句子是: 抵任甫一月,草奏劾嵩 帝益大怒,下继盛诏狱 继盛曰:“非二王,谁不慑嵩者。” 夫虽远御魑魅,必能为疆场效死 临刑赋诗曰 A B C D50下列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从对杨继盛一案的处理看,“帝”(明世宗)是一个昏庸的皇帝。B从严嵩等人对杨继盛的迫害看,明朝当时是权奸当道。C从杨继盛的妻子“伏阙上书”看,明朝的国土经常受到外敌的骚扰。D从上面文段看,除了杨继盛,朝廷百官均慑于严嵩淫威,不敢抗争。附:1-5:BDDBD 6-10:AABAD 11-15:CCCCA 16-20:DBDAB 21-25:CDBCD26-30:CDCCA 31-35:DDADA 36-40:ADACD 41-45:CABCD 46-50:BCCC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