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258782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 、什么是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来解释记忆,认为记忆是一个人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编码相当于识记,信息储存相当于保持,对信息的提取相当于再认或回忆。记忆的三个环节可以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类比。 记忆作为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对保证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二、记忆的类型,(一)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三、记忆过程的分析,记忆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一)识记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事先没有自觉地目的,也没有经过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有一定识记意图和任务,并经过一定努力,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所进行的识记,有意识记的目的明确、任务具体、方法灵活,又伴随着积极的思维和意志努力,因此它是一种主动而又自觉的识记活动。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人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没有意义或者不理解其意义的情况下,采用机械重复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根据实物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3,(二)保持保持是识记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1、遗忘及其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4,这条曲线一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5,2、遗忘的种类 (1)暂时性遗忘已转入长时记忆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可能恢复 (2)永久性遗忘记忆的材料未经复习就已消失,6,(三)回忆回忆是对头脑中保持事物的提取过程。这也是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 1、再认 再认是当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来。人们往往以为不能重现识记过的事物就是遗忘,其实,能识别再度出现的事物,也是回忆。 2、再现 再现是当识记过的事物不在时能够在头脑中重现。这是一种高水平的回记,如学生在做闭卷问答题时,回记学过的内容。,7,四、记忆的品质 (一)记忆的敏捷性: (二)记忆的持久性: (三)记忆的正确性: (四)记忆的准备性:,8,五、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表象 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 、形象性 、概括性,9,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与发展 (一)记忆的发生 1、记忆发生的指标 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 习惯化:指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的习惯化可以作为他对事物是否熟悉,也就是是否可以再认的指标;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另一种指标,对条件刺激物做出条件性反射,表明再认的存在; 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和技能之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的时间和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10,(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1习惯化不学而能。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2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13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 采用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11,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 2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 2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 3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 4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12,(三)记忆容量的增加 1记忆广度,人类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组块),儿童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人类记忆广度的; 2记忆范围扩大,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信息加工能力增强; 3工作记忆能力增强。 (四)记忆内容的变化 从记忆内容看,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1运动记忆(2周左右),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 2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新生儿已有明显表现; 3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依靠表象进行; 4语词记忆(1岁左右),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13,三、记忆策略的形成,记忆策略的形成和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密切联系,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常见记忆策略有: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14,四、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一)1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新生儿记忆的特点 新生儿是记忆发生的时期,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 2、出生后头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 (1)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13个月); (2)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36个月)。 3、生后第二个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 (1)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612个月); (2)开始出现工作记忆(8个月左右)。,15,(二)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1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语言真正发生后,再认的内容和性质迅速发生变化。 2符号表象记忆产生,l岁以后,由于语言发展,儿童得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符号表象记忆。 3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由于语言产生而发生重大变化。 4出现初步的回忆,用行动表现出初步回忆能力: (I)替成人找东西; (2)延迟模仿。,16,(三)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到了幼儿期,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继续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记忆的意识性、理解性明显提高,表现为有意记忆、意义记忆、语词记忆和记忆方法继续发展。这表明记忆发生了质的变化。 1、意识性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基本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 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无意记忆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不是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而是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的附带结果。 (2)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客观事物的性质; 客观事物与主体的关系;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活动动机。 (3)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有意识记在成人教育下产生;有意识记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17,2、理解性,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1)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机械记忆用得多,较多运用机械记忆,可能是因为:A.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留下痕迹;B.对事物理解能力差,对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 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原因:A.通过对材料理解而进行,理解使材料和已有知识经验联系,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知识经验体系;B.机械记忆只把事物作为单个孤立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单位或系统。 (2)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年龄小的幼儿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高得多,随年龄增长,差距缩小,主要是因为意义记忆向机械记忆渗透,机械记忆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理解成分。,18,3、记忆内容,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诃记忆(形象带有直观性、鲜明性); (2)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19,4、记忆方法,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及其相互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 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使记忆形象和语词联系。,20,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归纳),、容易记容易忘 、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 、以形象记忆为主 、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 、记忆不精确,21,三、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有意性差,影响记忆的效果 、不会运用适当的记忆方法 、偶发记忆 、正确对待幼儿“说谎”问题,22,四、在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 、注意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记忆的效果 、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富有感情色彩,培养幼儿的形象记忆、情绪记忆 、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意义识记水平 、正确评价识记结果,合理组织复习,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