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8762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选出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卷所附的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余各题按照题号答在答题卷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华传统与生态文明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追随着西方的脚步走。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甲午战败后转学制度;戊戌变法失败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但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困境,这便使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于是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而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在中国30年间集中体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说明,中国如果继续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基础比西方要差很多。所以,这次危机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审视西方工业文明和我们自己文化传统的大好机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它们都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那就是“中”“和”“容”,即中庸、和谐、包容。儒家讲求“仁民爱物”,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犹如同胞手足,朋友兄弟,万物一体而相互仁爱。主张天道即人道,天地生生之德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需要人来实现,人恰恰可以由“尽心”而“知性”,由“知性”而“应天”,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正根源于此。当然,过分强调“天命”,会忽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一面。需要特别指出,儒家传统中还有一支主张“天人交胜”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荀子、王夫之等,他们认为一方面应当发挥主观能动精神,充分运用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人的有限性,遵循自然天道的正常规律,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道家崇尚“自然”,希望通过“道法自然”实现人道契合、人道为一。认为万物与人既是平等又是相互联系的,反对人为、机心,主张顺道而为,复归于朴,提倡一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生命境界。佛教虽为外来文化,但很好地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最有中国特色的莫过于禅宗。禅宗集中体现了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理解,对中华道德礼义的吸收和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佛教提出“佛性”为万物本原,万物之差别仅是佛性的不同表现,其本质乃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山川草木,悉皆成佛”。这些价值观在现实制度和生活中就具体落实为一个“度”字。“度”就是分寸,就是节制,就是礼数,就是平衡,就是和谐。它不仅是中国政治智慧,也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更是中国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这种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中扎下了根,这也是中华传统特别伟大的一点。在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古代圣贤典籍中四书五经的大道和世俗官民生活中的小道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使得生态文明中的日常生活超越了现实的功利追求。这些生活实践看似涓涓细流,却共同汇成了生态文明所需要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从容有度的生活方式通过节制人的无限欲望,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能够纠正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种种错误。(摘自新华文摘,有删改)1.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强调“天命”,就会忽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主观能动性,荀子、王夫之等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主张“天人交胜”。B.道家崇尚“自然”,“道法自然”是他们实现理想生命境界的途径,他们追求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也就是人道契合、人道为一。C.所谓“众生平等”,是建立在佛教提出的“佛性”为万物本原,万物的差别仅仅是佛性的不同表现的基础上的。D.否定物质享受的最大化,提倡追求生命之美和人生意境,可以使生态文明中的日常生活极大地超越现实的功利追求。2.下列各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从鸦片战争后开始“洋务运动”学技术,到彻底否定自身传统,走上器物、制度、理念全盘西化之路,都是因为国人特别是精英们认定是中国的思想文化有问题。B.儒家讲求“仁民爱物”,认为人与人、人与物皆为一体并应该相互仁爱,主张天道即人道,强调人的重要作用,所谓“尽人事而知天命”,正是根源于此。C.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经过长期的磨合,终于实现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成为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禅宗。D.具体落实为一个“度”字的中国生态智慧不光存在于圣贤典籍中,还牢牢地扎根于基层社会的家族和礼仪中。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经济成果,也集中体现了西方100多年的环境污染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不能不顾现有国情继续走西方工业文明的老路。B.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庸、和谐、包容为主要内容的独特的文化体系。C.传统社会中,大到国家制度、施政方针,小到士农工商、琴棋书画,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因此,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是相当先进与具体的。D.生态文明需要一种从容有度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它可以节制人的无限欲望,使人追求充实饱满的精神追求,对我国现实的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晋灵公不君左传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闭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子骤谏 骤:多次B.使鉏麑贼之 贼:刺杀C.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田:耕作D.既而与为公介 与:参与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赵盾忠于职守、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3分)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宣子骤谏,公患之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斗且出,提弥明死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灵公在杀害宰夫之后,接受士季的进谏,但未能有终。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不仅不收敛,反而把赵盾视为仇敌,必欲除之而后快。B.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后的根本目的是要攻杀赵盾,提弥明发现情况及时施救,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最后提弥明为赵盾殉难。C.赵盾对君主尽忠,对他人行善。在首山打猎,曾救过一个叫灵辄的人。灵辄后来做了晋灵公的武士,把武器倒过来抵御晋灵公的手下,使赵盾得以脱险。D.赵穿在桃园杀了晋灵公,按照礼法,“亡不越竟,反不讨贼”成了正卿赵盾的两大罪状,赵盾心有不甘,孔子却认为赵穿是“为法受恶”。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2)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8.你认为这首诗的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答: 9.本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概括诗人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景物描写进行简析。(4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诏书切峻, 。(李密陈情表)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忽魂悸以魄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子曰:“君子坦荡荡, 。”(论语十则)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桌 布(德)理查德包曼一个年轻的牧师被派到一个老教堂工作。这个教堂曾是城里最富有地区的最宏伟的建筑,但是如今这一地区衰败了,教堂也变得破败不堪。不过牧师和他妻子看见了这个教堂还是很兴奋,他们相信自己能使它恢复往昔的辉煌。夫妻俩立即开始粉刷墙壁,修理设施,努力使它恢复原貌。他们的目标是要让这个老教堂在圣诞节前呈现出最佳面貌。可是就在圣诞节前两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这个地区。倾盆大雨积了足有一英寸的水。老教堂的屋顶开始漏水,漏水的部位就在祭坛后面,灰泥像海绵似的吸了许多水,一块块往下掉,墙上空出个大洞。牧师夫妇望着毁坏了的墙,感到非常沮丧。显然不可能赶在圣诞节前把墙补好了,将近三个月的辛勤工作就这么付诸东流了。第二天当牧师夫妇参加教会青年团举办的义卖会时,两人都很郁闷。义卖会上有一件商品是块金色间着象牙色、绣着花边的旧桌布,几乎有15英尺。牧师突发灵感,他以6.5美元的高价买下了这块桌布:它可以挂在祭坛后面的墙上,遮住那个洞。圣诞节的前一天,狂风怒吼,雪花纷飞。当牧师打开教堂门时,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站在附近的汽车站牌下,他知道汽车至少要半个小时后才会到,便请她进教堂来避避寒。女人说她不住在附近,她来这儿是为了给这里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当家庭教师,她是个战争难民,英语不好,所以没有被录用。她在教堂后排的座位上坐了下来,低着头开始祈祷。当牧师往墙上挂布以遮住那不雅观的洞时,她没有注意他。祈祷完毕,她抬起头,看见桌布,她朝祭坛冲了过去。“它是我的!”她惊叫道,“是我的宴会桌布!”她激动地把桌布的历史告诉了目瞪口呆的牧师,并且给他看桌布角上绣着的她的姓名缩写。她和她丈夫过去住在奥地利维也纳,二战以前,他们因反对纳粹而被迫逃亡。他们决定逃往瑞士,但是她丈夫说他们得分开来逃命,她先走。后来她听说他死在一个集中营里。牧师被她的故事感动了,坚持请她拿回桌布,她考虑了一会儿,然后说不必了,她不再需要它,而且它挂在祭坛后面很漂亮。然后她说了声再见就离开了。平安夜的礼拜仪式上,桌布在烛光下显得更加华丽了。白色的蕾丝映着闪烁的烛光,令人炫目,蕾丝里织的金线像是黎明中耀眼的阳光。参加礼拜的人纷纷称赞牧师的礼拜主持得好,教堂布置得漂亮。一位老先生在桌布前徘徊了很久,他离开时对牧师说:“真奇怪,许多年前我和妻子愿上帝让她安息有这样一块桌布。她只在特别的场合里才会用它,不过我们那时候住在维也纳。”牧师听罢,尽量用平静的声音把那天下午来教堂的女人的故事告诉了老人。“难道说,”老人喘着气说,眼泪夺眶而出,“她还活着?我怎样才能找到她?”牧师记得女人去应聘家庭教师的那户人家的名字。他给那家打了电话,记下了她的名字和住址,老人则在他的旁边紧张得发抖。牧师驾着他的旧车把老人载到了她的家,他们一起敲响了门。门开了,牧师看到了悲喜交加的夫妻重逢(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经典,有删改)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开篇写街区的衰败、教堂的破败不堪,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战争刚过,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充分的铺垫。B.文中两次对桌布进行描写,写出桌布的漂亮,除了突出它引人注意,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用外,作者还意在衬托主人公心灵的美好。C.描写平安夜礼拜仪式上的情形,表现出人们对宗教的狂热,说明人们已经从战争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D.这篇微型小说在高潮中结局,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又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体现了微型小说的剪裁技巧。从不同方面概括牧师的性格特点,并加以简要分析。(6分)答: 文中划线自然段属于插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6分)答: 中国有句熟语:“无巧不成书”。请你对小说情节安排的突出特征谈谈看法。(6分)答: 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2分)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A. 解数(xi) 雕栏玉砌(q) 鹤汀凫渚(zh) 朝菌不知晦朔(s)B. 请帖(ti)不省所怙(h) 怜而王我(wn) 渔歌数处起渔樵(qio)C. 角隅(y) 锱铢必较(z) 亲厚无间(jin) 聒碎乡心梦不成(u)D. 央浼(mi)革灭殆尽(di)鼎铛玉石(chn)谁家今夜扁舟子(pin)1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披靡 游弋 跌宕起伏 天生我材必有用B.戎马 辐射 卷帙浩繁 常使英雄泪满襟C.羁候 剽掠 技经肯綮 楼船夜雪瓜洲渡D.修葺 盘桓 天然凑泊 操吴戈兮被犀甲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我们在跟随李白一路上天入地、目不暇接之际,也会听到他昂扬、愤懑的心声,感受到诗人潇洒出尘、耿介孤高的气概。B.她心里总是让他明白,她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个一无长物的废物,但这里真的没有什么可分配给她做的。C.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汉”,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 D.这些以思想为目的的作品,或给人哲理、或陈陈相因,总是让我们在故事之外,再品味出一些更深长的意境来。1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经过这样的周而复始的风吹雨打,果园几乎完全光秃了,地上落满了湿淋淋的树叶,露出一副逆来顺受的可怜巴巴的样子。B.即使是在规模较大的小说中,存在主线与复线,或者几条平行的线索,小说家也可以让节奏感一直有条不紊地保持到结尾。C.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境界说”为核心,广泛触及了文学创作中的诸多规律性问题,把中国传统诗学理论推向一个新高度。D.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1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应该注意的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虽然属于“择善”的方法,但也属于学习过程理论。 B.南北朝时南方民歌大多属于南朝“清商曲”中的“吴歌”和“西曲”,多为五言四句,代表作有西洲曲子夜歌读曲歌等。C.这其中有两个原因:第一,他对书名的读音拿不太准。第二,如果老人也不知道怎么读的话,那老人自己就会觉得害羞,说不定就会无聊地走开。D.经世致用思想源于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孔子曾深有感慨地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文字在艺术方面,究竟是依仗了什么,才能有这样一段惊人的发展呢?理由很简单。 , 。 , , , 。这一点也可以证明文字的本质与绘画不同,所同的只是表面的形式而已。所以字在前半段装饰的竞赛中吃亏的地方文字自始就不是如同绘画那样一种拘于形相的东西但从表现的立场看,字的地位一上手就比画高所以能不受拘牵地发展到那种超然的境界从装饰的立场看,字尽可以不如画正是它在后半段表现的竞赛中占便宜的地方。A. B. C. D.18.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任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句式一致;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4分)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五、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人认为人生很简单,只有两个词:谋生与乐生。“谋生”是一个苦涩的过程,它意味着忍受、付出、无奈、累可是,“谋生”是人之为“人”必需的本事与责任。“乐生”是一种愉快的心态,它意味着享受、收获、知足、爱只是,物质富裕的人不一定乐生,贫穷的人不一定不乐生。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河南省平顶山市xx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 (A.原文说的是“过分强调”;C.本末倒置;D.“极大地”无中生有。)2.B (A.因果倒置;C.禅宗不等于佛教;D.原文为“通过家族和礼仪牢牢地在基层社会扎下了根”。)3.C (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 (田:同“畋”,打猎。)5.B (说的是晋灵公,说的是提弥明,说的是灵辄。)6.D (“孔子却认为赵穿是为法受恶”有误,是赵盾。)7.(10分)(1)(6分)诗经上说:“(事情)没有没一个好的开端的,但很少有能坚持到底的。”如果像这样,那么能弥补错误的人就很少了。(“靡”“初”“鲜”“克”各1分,句意通顺2分)(2)(4分)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不隐讳事实真相。(“也”、判断句式和“书”“法”“隐”各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8.(4分)“动”和“窥”。(2分)“动”:以动写静,水中树影随风婆娑,静动结合,画面更美;“窥”: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4分)孤高。(2分)幽竹如人静立,秋菊凌霜傲放,新月澄明,洁白如霜,小立于小园之中,诗人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由物及人,显示出诗人的性情耿介,不慕名利的高风劲节。(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0.(10分)既窈窕以寻壑 落霞与孤鹜齐飞 责臣逋慢 吞声踯躅不敢言 吴楚东南坼 岩扉松径长寂寥 恍惊起而长嗟 女娲炼石补天处 秦爱纷奢 小人长戚戚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11.(22分)(4分)A、C(各2分。B.“意在衬托主人公心灵的美好”不明确;C.在文中无依据。)(6分。每点2分)尽职尽责(热爱自己的职业) 尽力恢复教堂,想办法遮盖墙洞,努力做好礼拜仪式;善良热情(富有同情心)请女人到教堂里避寒,被女人的遭遇感动,坚持请女人拿回桌布;细致周到记住了联系电话,帮助老先生找到妻子。(6分。答3点即可,每点2分)补充交代夫妻离散的原因,因战争而分别逃亡;为后文夫妻团聚埋下伏笔,分开逃命才有团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牧师的感动,老先生的出现,牧师帮忙寻找,夫妻团聚等情节才得以成立;深化小说主题,战争的创伤在宗教唯美的氛围中,在善良人的真诚帮助下得以弥合。(6分)小说情节寓必然于偶然之中,(2分)以“桌布”贯穿主要情节(在牧师对墙上大洞无计可施的时候买到了桌布;上年纪的女人在教堂前等车被请到屋里避寒发现了桌布;老先生参加平安夜礼拜仪式看到了桌布),连系人物行为,层层推进,直至高潮。(2分)这种巧合发生于战争结束的大背景和牧师工作、为人的小氛围之中,突出了主题。(2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2分)12.D(A.朔shu;B.请帖ti;C.间jin)13.B(“长使英雄泪满襟”才对)14.A(B.望其项背: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这里明显该用“望尘莫及”。C.一无长物:一无,全无;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在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D.陈陈相因:含贬义,比喻毫无创新。此处可改为“发人深省”。)15.D (句式杂糅,“它有着”与“同样不可小视”两种句式杂糅。)16.C (第一个句号应改为分号,因为前面的冒号一直作用到句末。“第一”与“第二”是并列关系)17.C(文字自始就不是如同绘画那样一种拘于相形的东西,所以能不受拘牵地发展到那种超然的境界。从装饰的立场看,字尽可以不如画,但从表现的立场看,字的地位一上手就比画高,所以字在前半段装饰的竞赛中吃亏的地方,正式它在后半段表现的竞赛中占便宜的地方。)18.(4分)【示例】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句式2分,内容2分)五、写作(60分)19. (60分)略。请参考xx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