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7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8532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7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7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7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3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重点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课前思考】宋代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在预习中,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教学过程】一、理学出现的背景1儒学面临的困境:汉末至唐末五代,儒学的统治地位不断遭到挑战和削弱。原因:社会动荡,军事割据和混战,冲击儒家构建的一套政治和伦理方面的统治秩序。 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同时又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2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儒学的复兴和理学的创立的先声。韩愈: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何渭“道统”?“道统”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道统思想是儒学发展的一个内部动力,同时又对儒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李翱: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促使士大夫掀起一场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奠定基础。(1)主张:推崇尊王攘夷,认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尊重儒家的纲常伦理,把政治失败归结为思想的迷乱。主张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文化上;强调“华夷之变”,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为复兴儒学创造条件)(2)影响: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理学应运而生。二、理学的产生发展(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1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2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3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1)周敦颐 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建构了包括万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2)邵雍 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3)张载 张载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有人认为他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在理论上,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4)“二程”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从而使理学获得了理论的典型形态。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仁者不但能化韧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孔颜之乐”。(二)理学的成熟1代表人物:朱熹2理论来源;二程+张载3主张和成就:(1)理气关系论: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 万物皆有理,这就是太极(唯心论)(2)理学的修养论:以本体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区分教育的两个阶段:小学和大学,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境界不仅是追求精神自由,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4)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4影响:(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三)理学的发展心学1心学的基本特征:(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2陆九渊“发明本心” (1)陆九渊,号象山居士,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 (2)思想: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不是用逻辑的思辨来论证这个命题,而是用自己的体验来予以印证。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这叫“先立乎其大者”。他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3)影响: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3王守仁“致良知” (1)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人。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2)思想: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4影响:(1)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2)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思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相同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不同点: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板书设计】 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一、理学出现的背景二、理学的产生发展(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二)理学的成熟1代表人物:朱熹2理论来源;二程+张载3主张和成就4影响(三)理学的发展心学1心学的基本特征2陆九渊“发明本心”3王守仁“致良知”4影响【检测训练】一、选择题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2、两宋时期书院盛行,当时各位著名的理学家都曾在书院讲学。下列关于书院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 B.受王安石变法的影响C.注重传统伦理道德的培养 D.评议时政、讽刺理学3、下列不属于北宋五子的是 A、李翱 B、周敦颐 C、张载 D、程颢4、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A.韩愈 B.周敦颐 C.张载 D.朱熹5、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应该属于下列哪一范畴 A.认识论 B.行动理论 C.社会政治思想 D.传统伦理纲常6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 A、张载 B、二程 C、周敦颐 D、李翱二、材料解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太极图易说材料二 张载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2019-2020年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7 人民版必修3材料三 程颢说:“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阳长则阴消,善增则恶灭。” 遗书卷十一材料四 朱熹认为,“静亦动也。动静如船在水中。动静如船在水,潮至则动,潮退则静”。朱子语类卷十二请回答:以上四则材料包含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由此你得到什么样的启发?试结合相关知识简要概述。答案:(1)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我们在看到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的消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提示:由材料可知,此四人皆为理学家,以此为切入点回答第二问,才会更加恰切。(三)问答题8、儒家学说在汉武帝时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各个思想流派的冲击,至北宋时形成了一套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在此进程中,儒学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试结合相关内容归纳指出汉武帝时期的教育政策有何特点?到北宋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1) 特点:主要官办教育获得发展,如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与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相适应,如以神化皇权的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2)变化:官办学校和私人书院都获得发展,尤其私人书院更为突出;教学内容以强调伦理道德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品行;私人书院中学习方法比较灵活自由,风气活跃。(3)原因:其变化是适应专制主义政治加强的需要,唐末五代以来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混乱,原来神化皇权理论不再适应形势变化,因而统治者注重加强伦理教育,以巩固统治。唐朝以来经济文化教育都获得了发展,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为宋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提示: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将儒家思想的演进过程与汉宋两代的教育政策结合起来。需熟知这两方面内容,并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加以分析。9、汉代以后,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学在冲击与吸纳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至北宋时形成理学,成为宋明时期的官方哲学。西方学者一般将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Neo-Confucian-ism)。试结合相关知识简析与传统儒学相比,“新儒学”新在何处?答案:宋明理学之为新儒学,其所以为新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提示:回答该问题,除要掌握传统儒学与新儒学的不同之处外,还要运用哲学观点加以辩证地分析。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