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强化训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83402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强化训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强化训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强化训练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强化训练地理试题 含答案一选择题(60分)自然灾害是自然变异(自然异常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威胁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xx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xx年初我国南方大雪灾“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大饥相食”xx年5月17日湖南株洲高架桥垮塌致使9死14伤事件A B C D2对于上题中事件的判断依据是()A孕育灾害的环境 B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C承受灾害的客体 D损失大小31题中事件可能直接诱发的次生灾害是()冻害火灾瘟疫滑坡、泥石流A B C D4.下列灾害属于海洋灾害的是( )A.台风 B.风暴潮 C.洪涝 D.热带风暴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城市化进程,现在渗入地下和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和43。据此回答58题。5产生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加的原因是 (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B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河道 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用地面积增加6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A城市河道发生洪水的频率相应减少 B城市河道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增加C城市地表的蒸发、蒸腾数量相对减少 D城市可利用水资源减少7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无关8有关地质灾害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寒潮、泥石流等B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多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C各种地质灾害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D地质灾害是自然形成,人类无法防御下图中数字代号表示广州、圣地亚哥、乌鲁木齐、吉隆坡四个城市,读图,完成910题。9四个城市附近地形最不易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是A BC D10易发生滑坡地区的地理特征,可能是地形崎岖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地震基岩广布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 BC D11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表现为A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是洪涝多发区 B旱灾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C地震多发生在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D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12我国山洪频繁多发的地带,集中分布在A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 B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C南方低山丘陵区 D河流纵横交织,河网密度较大的地区分析下面表格,完成1314题。震源深度(km)度深源震震中烈度震级51015202523.52.52.01.51.035.04.03.53.02.546.55.55.04.54.058.07.06.56.05.569.58.57.57.57.0711.010.09.08.58.5812.011.510.510.510.0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震源深度越大,震级越大B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大C震级越大,烈度越小D一个震源深度为10千米的5级地震,其破坏性相当于一个震源深度为25千米的6级地震14烈度是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人口密度震源深度经济发展程度A B C D15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灾情特别严重的原因是()耕地集中人口众多灾种集中农作物播种面积广A BC D1620世纪后期,非洲成为因自然灾害而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大洲,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强度大B人口密度大,人口数量多C经济发展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弱D城市化水平高下图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78题。17年降水量_之间,降水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A300 mm450 mmB300 mm530 mmC450 mm530 mmD450 mm18关于该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侵蚀力伴随森林的覆盖率提高而变强B年降水量超过450 mm后,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增加C当年降水量超过300 mm之后树木才迅速生长D森林的覆盖率决定降水侵蚀力的大小读“我国xx年2月旱灾(阴影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1920题。19图中受干旱影响的省区(简称)有()A冀、豫、晋、陕 B桂、秦、甘、鲁C皖、湘、陇、赣 D闽、滇、晋、川20受此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A春小麦 B冬小麦C水稻 D油菜21缓解旱情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减少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跨流域调水大力开发地下水迁移人口培养耐旱农作物品种A BC D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回答1215题。 年代项目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受灾人口(万人/年)2427438591 2261 590受灾农田(万公顷/年)18.143.953.782.089.122.下列省区与广东省属于同一自然灾害多发区的是()A广西、浙江 B福建、湖南C山东、台湾 D海南、云南23上表说明广东省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的变化趋势是()A受灾人口逐年上升B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逐年上升C90年代广东省受灾农田和受灾人口最多D成灾农田逐年上升24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的特点是()A损失逐渐增大,但递增率逐渐减小B损失逐渐减小,但递增率逐渐增大C损失逐渐减小,且递增率逐渐减小D损失越来越大,且递增率越来越大25下列对于广东省自然灾害频繁的环境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濒临海洋,台风灾害比较严重B广东省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比较多C广东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进退快慢的不同,往往会在不同的年份形成旱涝灾害D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大,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数量和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都比较大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2627题。26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D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27防护林工程主要减轻的灾害是()霜冻干旱土地荒漠化泥石流AB CD中广网包头xx年5月13日消息:由于去年冬季气温有利于蝗卵越冬,给今年蝗虫灾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预计全旗蝗虫灾害总危害面积为200万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150万亩。为了能够及时准确预测和防治蝗虫灾害,达茂旗畜牧局草原站已启动草原蝗虫灾害防治卫星监测预警体系。针对往年飞机灭蝗时定位不准,有时误将农药撒入池塘等问题,今年在蝗虫发生的高密度区域采用卫星定位系统,精确掌握防治区域。据材料回答12题。28上述治蝗实例中,主要采用了“3S”技术中的()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29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A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B卫星分辨率高,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照片C卫星直接指挥飞机进行灭蝗工作,无需人工参与D如果采用飞机遥感,探测的范围会更大xx年7月21日,北京城遭遇今年以来最大的雨,总体达到特大暴雨级别。一天内,市气象台连发五个预警,暴雨级别最高上升到橙色。截至22日17时,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房山、通州、石景山等11区(县)12.4万人受灾,4.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0题。30当洪水即将来临时,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是()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B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C要注意保护水源地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二综合题(40分)31.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图例山峰铁路河流等高线图10(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6分)(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32. 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图14(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分)(2)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2分)(3)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33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甲图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乙图表示华北地区多年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材料二 甲、乙、丙、丁四幅图(1)读甲图,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盆地和 盆地。强沙尘暴多发地区地表景观多为 和荒漠。(3分)(2)由乙图可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 季,说明其自然成因。(3分)(3)根据丙图描述,我国西北地区东西方向上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丁图分析其成因。(2分)(4)近年来,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迅速,蒙牛、伊利、鄂尔多斯等企业闻名全国。试分析内蒙古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2分)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西海固,史称“苦瘠甲天下”的地方。它地处黄土高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西吉、海原、固原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向北部风沙区的过渡地带,包括六盘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地表以黄土丘陵为主,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 mm之间,且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蒸发量却在1 000 mm以上,植被匮乏,森林覆盖率不到9%。(1)结合材料,说出西海固所在的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有哪些。(3分)(2)黄土高原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原因有哪些?(4分)(3)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西海固地区曾一度陷入“人口膨胀粮食短缺滥垦土地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贫穷加剧”的恶性循环之中。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参考答案1.A2.B3.C【解析】1题,四川大地震、08年初雪灾、蝗灾都是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危及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高架桥垮塌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灾难。故选A。2题,判断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主要依据是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3题,地震灾害可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诱发火灾、瘟疫。4.B 5-8D A A C910 BC第9题,由图中信息可推断四地分别为圣地亚哥、广州、乌鲁木齐、吉隆坡。只有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平原地区,最不易形成滑坡。第10题,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是地形崎岖不平,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较多。11. C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是旱灾多发区;洪涝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集中在西南地区。12. C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丰富,加之小流域众多,山谷内易形成山洪。1314.D B本组题考查地震要素中的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从表中可看出,震源越浅,震级越大,烈度越大;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还与震中距、地面建筑及地质构造有关,与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无关。15C 16.C解析非洲由于经济落后,经济总量小,抗灾减灾的能力弱,因而当自然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17.A18.B【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结合图例,找出降水、降水侵蚀力、植被覆盖率的变化趋势及其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年降水量在300 mm450 mm之间,降水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年降水量小于450 mm时,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不明显,年降水量超过450 mm后,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增加。19.A 20.B 21.C22.A23.B24.D25.D解析广东省属于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除广东外,还包括广西、福建、浙江、台湾、海南等省区;从表中可以直接看出,广东省20世纪50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逐年上升,广东省的自然灾害损失越来越大,且递增率越来越大;广东省大部分而非全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雷州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26.C27.B 28C29.A在本次灭蝗中采用了遥感技术及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植物的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30.D 【解析】第30题,应对洪水灾害,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按轻重缓急有不同的方法、步骤。当洪水即将来临时,将人员和财产有序地迁往其他安全地区;当洪水袭来时,没有迁移出去的人,采取应急措施向高处转移并注意保护水源地;当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当发生险情时,及时报告。二综合题(40分)31. (l)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解题思路】第(l)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太行山脉,对比图中甲乙两地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山坡(谷)上,坡度较陡,同时又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第(2)题,丙地位于山谷中,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通过该山谷的除河流外,还有铁路线。丙处发生泥石流会冲毁铁路,阻塞河道。32. (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2)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3)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解题思路】可从影响农业产量和农田设施方面分析。(2)原因可结合图中相关信息,P地三面环山向北侧敞开,强大的冷空气南下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在P大量堆积,造成严重冷冻灾害。(3)措施可从预报、加强管理、培育良种方面答题。33(1)塔里木 柴达木(2分) 草原(1分)(2)春(1分)气温回升快,降水少,植被稀疏,表土疏松,多大风等。(2分)(3)自东向西: 草原荒漠草原 荒漠(1分) 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1分)(4)有广阔的天然牧场(1分) 草场退化等(1分)34. 答案(1)水土流失、干旱、暴雨、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病虫害等。(2)自然原因: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过度放牧等。(3)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沟道坝系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解析结合黄土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分析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及主要灾害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