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8314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1讲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人教版必修1考点清单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夏商的政治制度2西周分封制 口诀记忆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1)内容:王族功臣和贵族,齐鲁燕卫与宋晋。地方诸侯多义务,贡赋听命随军征。(2)影响:土地人口遭“瓜分”,分封诸国后变更。巩固统治拓疆土,东周混战国裂分。3宗法制度归纳概括宗法制理解中的几个要点(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知识图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相互关系整体把握图解早期政治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背景易混易错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秦朝;郡县制的确立是对分封制的彻底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史论共识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轻巧记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3影响史论共识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基准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题一分封制视角1分封制的目的史料封建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顾炎武信息解读本史料中的“封建”指分封制,反映出其实施的目的是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视角2分封制的类型与分布特点史料西周分封制形势图信息解读上图表明:(1)西周封国的主要类型有: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如晋、鲁、卫等;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如齐国;商代降族建立的封国,如宋国。(2)分布特点:王族占据战略要地及富庶地区,是分封制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视角3分封制的作用(1)积极作用: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诸侯国对周王室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国家。(2)消极作用:诸侯在封地内有权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扩大统治区域等,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主题二宗法制视角1宗法制的特点史料西周宗法制示意图信息解读本漫画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如下突出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视角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其影响主题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史料一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址;夏商周的王被称为“天子”;据殷墟出土的大量的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的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据史料记载,“巫”是早期国家中最重要的职官之一。信息解读史料反映出借天上的“神权”来强化人间的“王权”的意图,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史料二(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信息解读史料反映了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权力结构的特点。史料三早期的国家是从部落制中脱胎出来的王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夏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之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王国维在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信息解读史料反映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基准考点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题一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制度主题二秦朝的中央官制史料秦朝中央官制设置图示信息解读图示表明了秦代三公九卿制下:皇帝独尊,官僚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丞相位高权重;形成新的较完备的官僚制度。主题三秦代推行郡县制的意义史料“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封建论信息解读柳宗元对秦代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予以充分的肯定。郡县制的推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主题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2)影响积极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盛行时期商周等早期社会秦以后的各个时代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系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建立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共同点(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2)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3)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课堂探究】关于秦代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柳宗元和顾炎武分别做了如下论述:柳宗元封建论:(秦朝建立后)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知封建(指分封制)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指分封制)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围绕两者的观点,三个同学得出以下不同认识:甲同学:柳宗元的观点全面而准确。乙同学:顾炎武与柳宗元对郡县制持完全对立的态度。丙同学:柳宗元和顾炎武的观点都有失偏颇。探究思考:结合柳宗元和顾炎武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三个同学认识的看法。提示柳宗元认为秦朝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实行郡县制是正确的,秦朝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顾炎武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皇权专制。两者都认为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与柳宗元的观点相比,顾炎武着重指出了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于专制。例1 (xx浙江高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C D审题突破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同姓不婚”,根据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可知,晋国是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国,正确,燕国是西周王室贵族召公奭的封国,所以两国国君均是姬姓。再根据同姓不婚原则,排除,宋是殷商后代微子启的封国,正确。秦是因功臣分封,不是姬姓,所以正确。答案C例2 (xx海南高考)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学生要对选项中“托古改制”、“华夏传统”、“君权神授”的准确含义理解清楚,同时熟悉“皇帝”名称的由来。答案C选择题的一般审题思路(1)推敲题干材料,明确试题结构。仔细推敲题干,清楚题干中的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2)确定时间、空间范围。(3)分析推敲备选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要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备选项与题干的关系。(4)运用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答题时应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进行论证和分析。(5)明确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联系密切,要充分利用相关学科知识来找出解题的突破口。例3(xx浙江高考,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审题突破首先要指出西周与秦朝的政治制度,注意材料中的“贵族色彩”、“君主独制”等信息。其次要找出周制(分封、宗法制)与秦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差别。主要从最高权力集中程度、血缘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等角度思考。答案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命题感悟由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周秦政治制度的差别等高考涉及到的考点看,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将不同时期的制度综合对比是命题立意的常见形式,史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较高,这也给备战xx年高考指明了方向。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本讲应关注的热点: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生活的影响;秦的统一与祖国统一大业的时空穿越意义;制度创新对社会历史进步的作用等。1(立意现实生活中的宗族观念)在美国会计学教授通过DNA鉴定被验明是成吉思汗子孙后,一些孔子准后人获得灵感,想借助染色体,证明自己体内流着孔夫子的血液。这种做法主要说明()A现代人有浓厚的历史名人崇拜情结B现代社会宗族观念依然浓厚C孔子后人对祖先的敬重D现代科技为鉴定血缘关系提供依据答案B解析一些孔子准后人想以DNA的方式证明自己是孔子的后人,说明认祖归宗的宗族观念十分强烈。这仅是一些孔子准后人的做法,不能得出A、C两项的结论;D项仅是一种表象。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2(立意核心概念:分封制)有学者指出,(西周)几乎所有主要封国都有其不同于周文化的土著的立国基础,在分封制度实行以前其他的封国基本上没有被融入中原文化系统之内。因此,分封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的周朝化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中原化运动。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分封制()A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范围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在分封制实行以前,各封国的地域文化特征明显;实行分封制后,由于各封国与周王朝的联系加强,各封国的文化逐步融入中原文化系统,表现出周文化的特征,故B项正确。A项观点本身正确,但不属于分封制对文化融合产生的影响。C、D两项表述与题干材料不符,故均排除。3(立意主干知识: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起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如下图所示。其中最能反映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是()A皇帝的权力不受任何限制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设立C少府、治粟内史等九卿的设立D地方分为郡、县、乡三级答案A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显著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因此选A。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4(立意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该结论()A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B开创了用现代化史观研究历史的新视角C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D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作者认为秦朝之所以开创了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是因为秦朝开创了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同时认为秦国建立的政治经济制度,使中国官僚政治形态和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这说明作者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原因和结果有完整、全面的认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D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5(立意引用历史论述观点考查宗法制)“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此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男女平等,均可做官 D强干弱枝,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反映的是宗法制度。“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反映出父为“家君”,君王为“国父”,B表述正确;“父母官”的称谓并未体现“皇位世袭”,且A项仅从君王位置上表述,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A;“父母官”的称谓并未体现“男女平等”,排除C;D表述的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符合题旨。6(立意运用表格材料信息解读秦代中央官制)在表解梳理秦代九卿(局部)的基础上,林琳同学所得到的三点认识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宗正掌管皇室、宗族事务郎中令掌管宫中警卫少府掌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九卿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和负责监察系统秦代设立了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中央官职体现了秦代国与家同治的突出特点A仅一点正确 B仅一点不正确C全都正确 D全不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侧重考查秦代中央官制。不正确,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是当时所设的丞相的职责;负责监察系统的是御史大夫。所摘录的官员职责均是为皇室专设的,这在当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时期体现了国与家同治的特点。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A内外服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郡县制答案B解析内外服制是商朝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中的“异于商者”,可排除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是周朝的制度,可排除;由“封建子弟”“君天子臣诸侯”可知此“制”是指分封制。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B实行分封制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答案A解析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片面,排除。只有A项符合题意。3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实行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意思体现了诸侯必须要向天子述职,这是在分封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之一,体现了西周初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4“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内外服制度 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 D礼乐制度答案C解析“同姓”体现了一定的血缘关系,这是宗法分封制度的特点。5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答案C解析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故B、D两项错误;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答案为C项。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6翻阅古文献中有关以下两幅图片上官职的记载,你从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图一 图二A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B图一:“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C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D图二:“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答案C解析图一上的字体为“御史大夫”,不掌管“武事”,故A项不正确;图一上的字不是“丞相”,应排除B;图二上有“太尉”字样,太尉帮助皇帝管理军务,副丞相是御史大夫。故选C。7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是()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那位大臣认为商(殷)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陛下有海内”指秦完成统一,末句“归古”为分封制。8秦灭六国,始皇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五德之运”学说,“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突出反映了()A礼乐制度被皇帝强化利用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答案D解析始皇的意图是加强皇权,而“五德之运”属天人感应学说;君权与神权的结合,加强了君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故D符合题旨。9有学者指出,中央集权制应当肯定,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所以为历代王朝所继承,而且行之有效。该观点认为中央集权制度()A贯穿中国古代始终B被历朝历代完整传承C有它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是由分封制演变而来的答案C解析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并非贯穿中国古代始终,故A项错误;历朝历代继承了其基本精神,但在具体的机构设置和职能上多有变化,并非完整传承,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故D项错误。1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可见,分封制()A造成土地和政治权力的层层分割B允许越级实施有关义务和责任C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D否定封君中下级对上级承担义务与责任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通过分封制的实施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在分封制下,封君中的下级对上级承担义务与责任,越级实施有关义务和责任是不符合礼法规定的。故选A。2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周初“封建”的实施主要基于()A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周王室众星拱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C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D该制度可从根本上消除中央和地方的对立答案C解析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不正确;B项是分封制的作用而不是其原因和目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故D项不正确。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国王并没有直接的权力,故选C项。3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这一措施的实行最突出的作用是()A强干弱枝 B分割相权C经济发展 D结束分裂答案A解析由于考核与奖惩结合和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统一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西周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宗法制度、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材料二xx年9月,主持孔子世家谱修谱工作的孔子第77代孙孔德墉谈起了续修的不寻常经历。本次续修的孔子世家谱是海内外合族谱,累计收入约200万人,共123个有叙支,分80册,合即全谱,分即分谱,并首次允许女性、少数民族及外籍后裔入谱。福建是台湾民众的重要祖籍地,闽台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族谱就是最为重要的见证。近年来,随着闽台交往的不断深入,两地族谱对接工作也相继展开,但互动性不足,有来无往或多来少往的现象突出。请回答:(1)材料一中两示意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其核心精神是什么?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宗法制的实施对西周统治的实际意义。(2)你认为材料二中“允许女性、少数民族及外籍后裔入谱”和闽台族谱对接各有何重要现实意义?(3)宗法制内涵对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影响。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综合上述材料,结合现实生活全面认识宗法制所产生的影响。答案(1)历史现象: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核心精神: 嫡长子继承制。实际意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2)允许女性后裔入谱,进一步体现了男女平等,还可以收录更多孔子家族后裔成员。众多少数民族和外籍后裔入谱,证明经过xx多年的变迁,孔子家族已经成为一个多民族、多国籍的大家庭。闽台族谱对接是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纽带,可增强台胞同根共源的认同感。(3)积极表现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表现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的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法制的意识多少有些背离。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材料二秦朝政治机构示意图材料三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卷四后秦纪中曾经称李斯倡行郡县之议是“千古创论”,又就“置郡县”之举赞誉道:“此等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材料四“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_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指出宗法制对分封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有关时代特征,简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政治制度的转变趋向及其主要原因。(3)李贽称李斯倡行郡县之议是“千古创论”,如果同意此赞誉试阐述你的理由。(4)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四中下划线处的句意。答案(1)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和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2)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贵族政治必然会随着分封制的衰落和血缘关系的淡化及王室衰微而渐趋崩溃;日趋激烈的诸侯国之间的竞争要求集权体制代替分权体制。郡县制就是适应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而出现的新的政治制度,与此相联系的是任命制取代世袭制,集权制取代分权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3)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使其正式成为全国划一的地方行政区划。郡县制下的郡守、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日后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4)在郡县制中央集权的现有体制内,部分地吸收封建制地方分权的因素。“专在下”: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专在上”: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权力高度集中到一个人手里,出现君主专制和独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