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美术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湘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8065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美术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一美术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一美术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美术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 湘教版教学目标: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教学重点:对相同或者相似题材的美术作品的处理、表现形式以及作品内蕴含着画家的情感。教学策略: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教材分析:教材提供了4组可供比较的美术作品,每组中的2件作品处理的是大致相同的母题,即夜晚、婚姻和家庭生活、圣母、聚会。艾舍尔的手与球面镜可以作为一个引子,导入课程。这件作品既具有趣味性,又包含着一定的哲理。例如,它可以使美术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通过镜子,尤其是哈哈镜来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所面对的现实和日常事物,其实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视点和眼光来观看,并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美术作品的创作其实就类似于这样一种机制和过程。 第一、二组作品要说明的是不同文化处理相似题材的情况。其中的作品分别来自中国和西方,突出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第一组作品强调个人态度和心理感受的不同。金农是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其月华图表现了一种孤寂、静谧、清冷的意境,也具有某种自许清高、反抗世俗的意味;凡高是后印象派画家之一,其星夜表现了他内心的躁动不安。第二组作品反映的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差异,也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课文已经对画面内容进行了分析。教学中可以稍加延伸和拓展。例如,从构图上看,阿诺芬尼夫妇是画面的绝对主体,而梁鸿、孟光只是山水环境的一部分;后者在表现婚姻和谐的同时,也反映了一种隐逸山林的理想。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讲究构图的完美,人物也是高度典型化、理想化的。圣母形象是他最拿手的题材之一,具有一种雍容华贵、圣洁端庄的美。德国画家丢勒虽然吸收了一些意大利的绘画因素,但主要属于北欧的绘画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细节的高度真实。乔尔乔内和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画家,他们的乡间音乐会表现的是一种浪漫、享乐、诗意的情调,也是当时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印象派画家马奈吸收了这幅画的某些因素和特点,创作出草地上的午餐,却引起轩然大波,受到“有伤风化”的指责。究其原因,可能是:一、马奈把这样的聚会描绘成了当时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现实场景,“仙女”裸体可以不受指责,而现实生活中的女裸体却是不雅观的;二、乡间音乐会中的女子的视线没有和观众对接,她们没有意识到有人在看她们,而马奈画中裸体女子却看着观众,明明知道别人在看她,却毫无羞涩。可见马奈的作品包含着对当时资产阶级社会道德风尚的怀疑和评论。教学思路:教师通过学生刚过完的中秋之夜的回忆,想象出一幅中秋夜景图,和画家的画作比较。再用一组具体的美术作品来切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作品之间的差异,并且进一步追问: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看到的首先是作品在视觉形式上的特点,进而意识到,同一个母题可以有许多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至于某个美术家为什么要选择自己的那种风格,则取决于他自己的个性、习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可以采用讨论和讲解相结合的办法来实施教学过程;也可以根据所涉及到的作品预先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具和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作业纸、笔教学程序:一、导入 1、中秋刚过,月光下的情景犹在眼前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中秋之夜的情景,并用语言描述出来。(播放古典音乐)譬如:描绘当时的环境、当时的心情、当时的2、中秋,这个浩月当空的夜晚,然而在每一个的眼里,感觉也并不见得一样,就像刚刚从你们口中讲述出来的情境都是不一样的,想必你们对这个中秋的夜晚感受也不一样。在我们感受自己的情感时,来看看大画家梵高、卢梭他们又是怎么样来诠释夜空的。3、欣赏图片:星空和狂欢节之夜师:按要求讨论两幅作品的异同点。相同点:a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b材质上都是油画作品不同点:作品星空狂欢节之夜构图月亮为中心,饱满充实以人物为中心,月亮只是陪伴。笔触线条急促,有着强烈的运动感细腻,给人有着安静、温馨的感觉色彩丰富,暖色调为主单纯,冷色为主意境狂躁不安幽静、浪漫的情调小结:观察事物时,人们总是带着个人的主观因素,于是,同一题材的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就像这两张画,艺术家都是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在画面里,出现在画面的风格也就不同。 我们起先欣赏了有关天空这样遥不可及的事物,现在再来观察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有关这些事情在其他艺术家个人主观因素又是如何表现的呢?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二、分组讨论: 下面同学们采用刚才分析过的方法,分析下面这三组相同或者相似主题的内容,却用不同表现方式表达情感的图片 。1、分组并讨论(分3组,要落实组长)第一组:阿诺芬尼夫妇像(扬凡爱克)、高士图(卫贤);第二组:小考佩尔圣母(拉斐尔)、圣母子(丢勒);第三组:草地上的午餐(马奈)、乡间音乐会(乔尔乔内)。要求学生列表讨论:(如图)比较内容图甲图已主题材质色彩笔触构图2、师生探究探究第一组:阿诺芬尼夫妇像(扬凡爱克)、高士图(卫贤)A、 具体介绍阿诺芬尼夫妇像、高士图画面的内容师:两位画家在这图面里追求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参考内容:卫贤表现了梁鸿、孟光夫妇“举案齐眉”,展现了儒家“夫唱妇随”的场景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生活情趣,而扬凡爱克讲述的婚礼的神圣,对自己所爱的人一生承诺的宣言。)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参考内容:卫贤所描绘的是中国的传统的国画,而扬凡爱克描绘是西方传统的油画,两个不同的传统的画种,我们之间表现的语言的差别是历史地形成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也正是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差别。)B、讲述阿诺芬尼夫妇像分析图时,教师先从扬凡爱克的签名引出话题,再讲述这张画面的透视,最后讲述的是在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它是全画值得观者注意的细节;从这面小圆镜里,不仅看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个人,即画家本人。师:这镜子在这画面起到什么作用?(参考内容:用镜子来丰富画面空间)C、完成“思考与交流”的内容。(注:做这道练习前,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老师先介绍一下象征事物。如: “华贵臃肿的衣饰是尼德兰市民阶层中一种富有者的装束。室内的所有细节,如蜡烛、刷子、扫帚、苹果、念珠,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性,它们提示着对婚姻幸福的联想。画面上洋溢着虔诚与和平的气氛,以表达对市民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的赞颂”)探究第二组:小考佩尔圣母(拉斐尔)、圣母子(丢勒)探究第三组:草地上的午餐、乡间音乐会A、大概介绍 草地上的午餐、乡间音乐会画面的内容。师:画面最大的区别在那里? (参考内容:草地上的午餐裸女面对着观众,眼睛直视好像在观看什么,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乡间音乐会里的两个裸女以各种姿态回避了世人的眼光,他们只是在尽情的享受阳光的温暖)师:这两张画出现在不同的时代,在思想开放的时代里,草地上的午餐这幅画出来后,引起了整个上流社会的哄动。这又是为什么呢?(参考内容:乡间音乐会是乔尔乔内在人文主义时代对人的幸福向往的艺术表现,它既不像在描绘神话,也不是在谱写人生的享乐的乐章,尽管他认为享乐是人的天赋权利。但是他画的主题非常含蓄,像是在歌颂乡土自然美与女性裸体美的绘画结合。而马奈草地上的午餐被认为他虚构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泛性社交活动。因为巴黎的现实生活中还未曾见到过此种情景。有人说,画家这样构思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实在荒唐透顶。如果画上没有两位潇洒的青年,那不就是法国人所司空见惯的,并为各时代的西方绘画所常有的出浴图或神话人物狄安娜之类的油画了吗?如果也把两个男子的衣服脱去,那不就与拉斐尔或丁托莱托的神话题材的裸体画差不多了吗?正因为这个裸体女子在两个衣冠楚楚的巴黎现代男子中间,被强烈地反衬出来。画上不论人物还是色彩的明暗,都充满着鲜明的对比。构思如此奇特连现实主义画家也惊呆了,其实是画家为寻求色彩对比的大胆试验。但这一构图惹恼了绘画界的许多头面人物。围绕马奈的这幅画,评论界竟也划分成两个营垒,双方短兵相接。)B、马奈草地上的午餐与两张照片的草地上的午餐进行对比鉴赏。(参考内容:画面内容都是一样,一位淑女与几位男士进午餐,他们的举止和绘画上的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着装正好与绘画相反:淑女身着一套条纹西装,几个男士却一丝不挂。这种变化一方面是打破时装照片对绘画的完全照搬的低俗作法,另一方面也许是出于女性意识的考虑。在草地上的午餐绘画中,女性是被男性观看的对象,女人的身体被男性的目光物化;而在照片上则颠覆了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观念,反其道而行之,将男性搬上被看的舞台。这只是摄影家调整观看者重新审视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传统观念。)C、欣赏补充图片,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鉴赏能力。三、作业完成课后练习2“思考与建议”观赏图片地中海、斜椅的女人体,比较两者的不同点。从题材、姿态、形体特征、精神气质、作品含义区别作品名称地中海斜椅的女人体题材女人体女人体姿态低头沉思用一种放松的姿态斜倚形体特征强调人体的丰满和健壮追求形体的简洁和组合,体快很有力度,并且融入一些原始雕塑的因素精神气质有一种沉思内敛的气质具有一种原始而有粗狂的感觉作品含义借这样一位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象征地中海,因为地中海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追求一种形式上的美感四、结语: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美术家的文化背景、艺术个性都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情感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学们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吧!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