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 生活中常见的盐 6年2考,一、盐的定义与联合制碱法,二、常见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五、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详见实验聚焦突破栏目) 想一想 1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吗? 不一定,如铵盐中就不含金属元素。 2盐的水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 不一定,也可能呈酸性或碱性,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铵溶液呈酸性。 3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胃溃疡患者能否服用碳酸氢钠进行治疗? 不能,因为碳酸氢钠与胃酸中的HCl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使胃胀大而加重病情。,考点2 复分解反应 6年3考,一、复分解反应,二、复分解反应常见类型及发生条件,想一想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吗? 不一定,如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的反应就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如2NaOHCO2=Na2CO3H2O。,考点3 化学肥料,一、常见化肥的分类及作用,想一想农田施肥时,草木灰不能和铵态氮肥混用,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因为草木灰和铵态氮肥反应放出氨气,会使肥效降低。,三、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附:化学方程式梳理,典型例题运用,类型1 盐的化学性质,【例1】2017泰安中考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 ) A无色溶液B的溶质只有硝酸钙 B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只有氯化钙 D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钠组成,解析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加入硝酸钡无明显现象,说明原溶液中无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向白色沉淀A加稀硝酸,A不溶解,则A是氯化银,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由无色溶液B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得B中含硝酸钙,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杂质可能有三种,即CaCl2、Ca(NO3)2和NaCl,C错误、D正确;无色溶液B的溶质是硝酸钙和硝酸钠,A错误;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B错误。,解题方法常见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注意事项纯碱不是碱,而是一种盐,其水溶液显碱性。,变式训练 1.2016镇江中考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Na2SO4、NaOH、CaCO3、NH4HC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NH4HCO3_。 (2)另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FeCl3_。 (3)取(2)中溶液适量,滴加过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固体A能全部溶于稀硝酸并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Na2CO3_,一定不含_Na2SO4_。 (4)向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还含有NaOH。生成白色沉淀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BaCl22NaOHCO2=BaCO32NaClH2O_。,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会分解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氯化钡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BaCl22NaOHCO2=BaCO32NaClH2O。,类型2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例2】2017永州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中的现象是_有大量气泡产生_; (2)小杨同学认为实验不反应,小康同学不同意小杨同学的观点,认为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 经小组讨论,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观察到上述实验试管中的现象_红色消失_(选填“红色消失”或“红色不消失”),说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NaOHH2SO4=Na2SO42H2O_; (3)反应后,同学们将所有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静置,烧杯中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酚酞外)是_NaCl_(填化学式)。 解析(1)实验中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现象是有大量气泡产生;(2)滴加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滴加稀硫酸,实验试管中红色消失,说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3)反应后,将所有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静置,烧杯中有白色沉淀,沉淀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碳酸钡,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呈酸性或中性,因此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除酚酞外)是氯化钠。,解题方法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物质或离子能否共存、物质的检验与推断等是难点和失分点,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明确:(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注意与化学实验现象相联系,并结合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帮助记忆。(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对生成物的要求,还应提醒学生注意对某些反应物的要求,如碱与盐、盐与盐的反应中两反应物必须都溶于水等。(3)明确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于典型物质的判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熟练掌握常见酸、碱、盐的基本性质,在强化练习中巩固与提高。,注意事项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同时还要注意物质共存中的隐含条件。(1)“酸性”条件型:溶液中一定存在H,查找题干中的关键字:酸性、pH7的溶液、使紫色石蕊呈红色的溶液等。(2)“碱性”条件型:溶液中一定存在OH,查找题干中的关键字:碱性溶液、pH7的溶液等。(3)“无色条件”型:查找题干中的关键离子: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含Fe3的溶液呈黄色;含MnO-4的溶液呈紫红色。,变式训练2.2016荆州中考下列离子组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 D 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分别含有大量的H、OH。Cu2和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Mg2和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 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Na、Ba2、Cl、 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D正确。,3.2016邵阳中考现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其中“”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不反应或无明显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C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KNO3_,B和D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复分解反应_。 (2)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BaCl2Na2CO3=BaCO32NaCl_。,由实验结果知,B与A反应生成沉淀,与D反应生成气体,结合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则B为碳酸钠溶液,D为稀盐酸,A为氯化钡溶液,则C为硝酸钾溶液。(1)C为硝酸钾溶液,C中溶质是硝酸钾,其化学式是KNO3;B和D反应,即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A和B反应,即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重点实验突破,实验14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想一想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若产率偏低,原因可能是什么?产率偏高,则原因可能是什么? 产率偏低的原因:蒸发时有液滴溅出或搅拌时液滴溅出等。 产率偏高的原因:过滤时滤纸破损等。,典例分析,【例】 2017上海中考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样品,实验过程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_36.0_g/100g水。 (2)该实验是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_易溶于水_的性质进行提纯,操作的名称是_过滤_。,(3)关于蒸发叙述正确的是_a_(选填编号)。 a.蒸发是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水汽化除去 b.所需仪器为酒精灯、蒸发皿、温度计 c.搅拌可以防止蒸发过程中食盐飞溅 d.加热过程中用试管夹夹住蒸发皿移动,使其均匀受热 (4)溶解时,加入水的合适的量约为_30_(选填“15”、“30”或“60”)mL,理由是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实验中称取的粗盐质量为10g,加入约30mL水既可使粗盐中的氯化钠充分溶解,又不会因加水过多而影响后续蒸发操作的效率。 分析(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100g水;(2)该实验是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易溶于水的性质进行提纯,操作的名称是过滤;(3)蒸发是通过加热的方法将水汽化除去,a正确;所需仪器为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b不正确;搅拌可以防止蒸发过程中液滴飞溅,c不正确;加热过程中不能用试管夹夹住蒸发皿移动,d不正确;(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实验中称取的粗盐质量为10g,加入约30mL水既可使粗盐中的氯化钠充分溶解,又不会因加水过多而影响后续蒸发操作的效率。,命题挖掘,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已知操作a、b、c中均含同一种操作,其名称是_过滤_。 (2)将足量稀盐酸加入溶液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_NaOHHCl=NaClH2O_。 (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_。,(4)如果称量中称得粗盐的质量为5g,称量中称得精盐的质量为5.1g,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CE_。 A.精盐的产率一定为98.04% B精盐的产率一定为102% C.蒸发操作中可能有水分没有蒸干 D溶解操作中可能有粗盐没有溶解 E.除杂过程中有NaCl生成 【拓展延伸】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操作a、b、c中都需将反应产生的不溶性杂质除去,故均是过滤;(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3)在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4)计算粗盐提纯的产率时,氢氧化钠、碳酸钠在除杂的过程中转化成氯化钠,会导致测得精盐的产率偏大,蒸发操作中有水分没有蒸干,也会导致产率偏大;溶解操作中粗盐若未全部溶解,测得的精盐产率应偏小。,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 常见盐的性质及鉴别,12017德州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命题解读给出具体的物质的化学式或俗称,判断物质的种类;结合各种常见盐的性质考查盐的用途;结合关系图、流程图等形式提供信息,以填空题、推断题和实验题的形式考查常见盐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以实验探究题或计算题的形成考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性质。,D 氯化铵加熟石灰粉末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尿素加熟石灰粉末研磨无现象;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稀盐酸呈无色;烧碱和熟石灰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2012德州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 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请帮助小娟同学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 2Na2O2=2Na2CO3 O2 。 (2)设计检验固体产物是否为Na2CO3的实验: 用稀盐酸(或稀硫酸) 与固体产物反应,制得气体; 将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 中,如有 白色沉淀 生成,则证明固体物质是碳酸盐。,(1)结合题给的信息,“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 2Na2O2=2Na2CO3 O2 。(2)Na2CO3可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通过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分析产物是否为Na2CO3;二氧化碳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固体物质是碳酸盐。,押题预测1.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 碳酸钠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接着又向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甲同学立刻得出结论:样品中还含有氯化钠,乙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不一定含有氯化钠,理由是 加入过量的盐酸,引入了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 (2)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洗涤;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向滤渣中加少量水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由此判断,滤渣中的物质是 CaCO3、Ca(OH)2 (填化学式)。,(3)根据以上经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填序号)。 A样品中无NaCl B样品中只有NaOH和Na2CO3 C样品中无NaOH D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1)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其中含有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盐酸,引入了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氯离子的来源。(2)加入过量的硝酸钙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难溶的碳酸钙或者是微溶的氢氧化钙,再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生成难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氯化银,证明原物品中含氯化钠,向滤渣中加水,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钙,故滤渣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3)由(1)(2)可知,原混合物中含碳酸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命题点2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其应用,命题解读提供具体的化学方程式考查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以溶液中离子或物质共存问题考查复分解反应条件及常见离子的颜色、常见的沉淀物的颜色,常见物质成分的检验、推断等。中考中常以选择题、理解与应用题或实验与探究题等形式出现。 32013德州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 HCl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杂质;Ca(OH)2能与过量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Na2CO3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CaO和CaCO3均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押题预测2.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钡(水溶液呈中性)、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1)操作是 过滤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BaCl2和Na2CO3 ,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Cl 。 (2)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操作能够得到固体和液体,所以是过滤,因为能够产生沉淀,所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二者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为进一步测定其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应该首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所以取一定量的滤液首先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然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的酚酞试液,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其中含有氢氧化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