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耕经济.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578965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耕经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耕经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耕经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中国古代农业的强大生命力,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奥妙所在。那么古人是如何进行耕作的呢?今天让我们翻开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了解中国古代农业走过的历程。,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它们吃什么穿什么以什么为生?,一、农业的起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我们可以由此联想到一个成语是什么?这说明人们在那时候处在怎样的生存环境下?,茹毛饮血。以采集、渔猎为生,居无定所。,神农氏,神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百草经 (课本P2),1、原始农业的产生 原始农业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动动脑:,五谷:,粟,粟、黍、稻、麦、菽,六畜:,重点知识,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一: 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想一想,猜一猜,十二生肖其中包括“六畜”,即原始农业驯养的动物,也包括鼠、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还包括人们想象中的神秘动物“龙”。,古人用动物纪年,产生了“十二生肖”,试将这十二种动物分类,猜想它们于古代农业文明之间的联系。,从耒耜到曲辕犁,1.翻土工具的变革(材料与形状),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石、骨、木制农具,青铜农具,铁制农具,刀耕火种,千耦其耘 (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2 农用动力的变革,西汉中期,犁耕景象:“耦耕”,人力畜力自然力,风力水车明清,牛耕的出现:战国,牛耕的推广:,重点知识,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二: 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水利设施 水利工程,“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探究学习二,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农学著作 数量多,技术先进; 轮作: 一季种A,下季种B; 间作: 一行种A一行种B(一行种C)依次而来 ; 休耕: 为了保肥保土保水,不进行深翻土壤、松土等操作;,探究学习二,听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思考: 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古代何种生活方式? 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个体农民经济。 “戏中”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如何形成的? 1.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 2.特征: 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目的为自给自足和交纳赋税。 古代农民生活真的像黄梅戏描绘的那样美好吗?,探究学习三,重点知识,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三: 经营方式: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归纳总结,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4,说明小农经济基本上自给自足,有一定封闭性和脆弱性; 自耕农生产规模狭小,难以扩大再生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剥削和压榨是他们破产的原因之一;,2.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耕作方式有:(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商周)千耦其耘; (春秋明清)个体农耕。 其中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如何评价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优点: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狭小,性别分工简单,形成“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小农经济可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与市场联系较少,因此农民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局限: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狭小,性别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统治者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