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75444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导入一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陆逊共同策划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白衣渡江之计,也是出其不意的典型,偷袭战的经典案例。故事中的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就关于吕蒙学习过程,还有一则小故事。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吴国大都督周瑜死后,鲁肃继任东吴的都督,有一次,鲁肃经过吕蒙的防区约见吕蒙,座谈过后鲁肃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从此,二人结为好友,过往甚密。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问题探究:“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启示?学生: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总结:很对。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特别是老师,千万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成长的阶段,他们每天都在变化,现在学习不怎么刻苦的学生,如果改正缺点,刻苦学习以后也可能成为对社会非常有用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和闪光点,你们应挖掘自己的优点,使每一个同学高中学习阶段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引导: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江泽民同志指出:“经济的发展必须同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绝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问题探究: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为什么要统筹兼顾?为什么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学生回答略。教师引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既要顾及它的过去和现在,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这是发展的观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推进新课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板书: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板书:(1)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相反,旧事物则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观点争鸣: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计算机科学算命”,这是新事物吗? 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总结:计算机算命比起以前的掐指头算命来说是新出现的事物,但它还是算命,目的是骗取钱财,它的本质是封建迷信,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其本质并没有改变,所以它不是新事物。所以新出现的未必是新事物,但新事物肯定是新出现的事物。板书:(2)为什么说前途是光明的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问题探究:上述论点、诗句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回答: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教师评价:很好。这是因为: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1921年,中共一大时,只有12位代表,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到今年党的十七大时,党员代表2 220人,代表着7 200多万党员。问题探究:上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中共一大的时候,只有12位代表,到xx年的十七大,已经有7 200多万党员,这说明共产党的力量在不断地壮大,这是因为共产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它重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由18 000个电子管,1 000只电容器,7万个电阻组成,每秒运算速度5 000次。计算机问世50多年来,无论在技术、性质还是应用上,其变化都是日新月异的,仅从它采用的电子元件来说,就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每5年体积缩小10倍,运算速度却提高了10倍,而成本降低了10倍。近年来,微型计算机技术更是飞速发展,几乎每一年都要更新换代,同时,它也飞速地进入千家万户。问题探究:计算机飞速地进入了千家万户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学生思考、回答略。教师总结:计算机由原来的庞然大物发展到今天的微型计算机,说明新事物是不断成长壮大的,新事物在它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被人民群众所认可。现在教师办公大多都用计算机,这给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第三,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板书: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当第一台蒸汽机车问世时,有人驾着马车与火车赛跑,讥笑火车没有马车快;今天那些讥笑火车的人却受到历史的讥笑。问题探究:第一台蒸汽机车问世时,受到了人们的讥笑说明了什么?今天那些讥笑火车的人却受到历史的讥笑,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第一台蒸汽机车问世时,受到了人们的讥笑说明了新事物刚刚产生时是弱小的、不完善的,人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新事物。今天那些讥笑火车的人却受到历史的讥笑说明了新事物最终会得到人们的认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第一,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第二,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问题情境 袁世凯称帝教材第64页(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探究:袁世凯和张勋为什么要复辟?他们的复辟为什么必然要失败?新生事物的发展会不会一帆风顺?为什么?学生回答略。第三,旧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扼杀新事物。板书:3.方法论意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伤心,不要忧郁,不顺心的日子暂且容忍,等着吧,快乐的日子就要到来。”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二、作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探究:荀子劝学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总结:“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我们同在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给我们授课,可是有的学得好,有的学得不好。原因是什么呢?三年以后,我们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这都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效果,积累了多少知识有关。有付出才有回报,没有量变的积累,就不会发展为质变。那么,什么叫量变,什么叫质变呢?(过渡)板书: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上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变化指向变化状态变化结果量变数量、程度逐渐、不显著性质没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质变根本性质根本、显著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烧开水,从0度到100度,温度不是一下子升上去的;到了100度,想降低温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降下来的。问题探究:水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由液态到气态),是不是突如其来的、凭空发生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量变与质变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水从液态到气态,从气态再到液态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就不会发生质变。板书: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就是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地不断前进。拓展探究:以下体现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的有()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E.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F.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G.千里之堤,溃于蚁穴H.防微杜渐I.欲速则不达学生回答略。观点争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因此,质变就是发展。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总结: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能叫做发展。板书:3.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春争日,夏争时百事宜早不宜迟春来不下种苗从何处生误了一时春十年埋不伸问题探究:上面的诗句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上面的诗句告诉我们要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发展。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任何事情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作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错误观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激变论,优柔寡断、缺乏信心的庸俗进化论,这两种观点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课堂小结本课是上一课时的延伸,是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主要讲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两个观点,一是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准备走曲折的路;二是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重视量的积累,同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以今日诗结束新课。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今年是全国第一,明年可能就不是了。这一现象蕴涵的哲理是()变化发展是绝对的,不变化发展的事物是很少的只要努力,就必然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一切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A.B.C.D.2.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开展,随着经济增长和国力的增强,人们期盼着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让政府提供的“社会养老”代替农民自身的“养儿防老”。对此问题,下列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可以实现,因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不可能实现,因为农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C.说不清,将来的事情谁也无法预知D.可以实现,因为我国以同步富裕为目标3.同等数量的黑白围棋子,可以组成凌厉的攻势,也可以组成破绽百出的败阵。这一围棋比赛的事例说明()A.质变不都是量变的结果B.围棋比赛的双方必然有胜有败C.联系是普遍的D.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4.一副对联写道:“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副对联告诫我们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C.要重视量的积累D.要充分重视内因5.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面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D.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6.有时,做事情没有机遇是不行的,但是有的人在机遇面前却瞻前顾后、畏缩不前,最终贻误时机,前功尽弃。这种做法的错误在于不懂得()A.促进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主观能动性的制约D.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二、非选择题7.辨析: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所以,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参考答案:1.B2.A3.D4.C5.C6.B7.(1)唯物辩证法认为,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但这并不意味着质变的结果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因为质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一种是后退的、下降的变化。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结果才是新事物的产生。(3)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因此,质变是十分重要的。(4)但是只认为质变才有实际意义是不正确的。因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所以,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