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75281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1课时备选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导入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士折;战士折,国家灭。问题探究:这首1620年的摇篮曲反映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学生回答略。教师引导:这个例子生动地表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钉子缺影响了马蹄铁;马蹄铁卸影响了战马;战马蹶影响了骑士;骑士绝影响了战士;战士折影响了国家。推进新课1620年的摇篮曲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钉子、马蹄铁、战马、骑士、战士、国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一、联系的普遍性板书:1.联系的含义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它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理解: 第一, 联系是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第二, 联系既存在于事物之间,又存在于事物内部诸多要素之间。即哲学上讲的联系既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又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问题探究:哲学上所讲的联系和日常生活中的联系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任何事物都在联系中存在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这是从普遍意义来讲的,是共性,与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是不同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探究:请同学们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学生回答略。板书:2.联系普遍性原理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界的生物链之间和内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人类社会的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论: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注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里的周围事物,是指那些会与这一事物发生影响、制约、作用的事物,并非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两个事物之间不一定存在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的关系,但是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这事物和另外一事物没有联系,但会和其他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所以我们只能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而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问题探究: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同任何其他事物都毫无联系、绝对孤立存在的事物呢?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每一个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无论从内部构成要素来看、从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来看,还是从该事物与过去、将来的联系来看,这种联系都是普遍存在的;联系这种关系在万事万物中都普遍存在,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因而是普遍的。名言: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如何理解这段话?(多媒体显示)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这段话主要说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无论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世界上没有一个孤立的事物存在。二、联系具有客观性板书:1.联系的客观性原理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人口多,资源消耗就大,要提供这么多资源,那么环境就会遭到破坏,这虽然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长期看,经济也必然受到牵制,因为环境被破坏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因人口过多导致的就业压力和养老压力都必然牵连经济。问题探究:上则材料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一旦破坏了这一固有的联系,就会受到惩罚。结论: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联系客观性的主要表现:第一, 人们不能凭空创造联系。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反对胡乱联系、生拉硬拽。现实生活中利用8和4的谐音与“发”和“死”联系起来,主观确定是“吉祥”还是“恶兆”,这是一种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属唯心主义的表现,是无稽之谈。第二, 人们也不能任意消灭固有的联系。如“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板书: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生态系统联系、食物链等联系都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是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如南水北调工程、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等,联系建立后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板书:3.联系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类与环境的联系是客观的,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些观点和做法,都是有害的,人类因为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结果使人类也受到了惩罚。问题探究:联系是客观的,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不是的。人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可以在原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板书: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注意:这种新的联系的建立,绝不是对原有联系的否定,而恰恰要以原有的联系为基础,恰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只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发生变化。所以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不但不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而恰恰是联系客观性原理的运用。我国目前正在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仅强化了西部与东部的联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而且促进了东部及沿线地区的联系,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最好的实例。三、联系的多样性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直接联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内在联系时势造英雄。外在联系无风不起浪。因果联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整体与部分的联系问题探究:上述观点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联系?学生回答略。在学生回答之后再显示答案。板书:1.联系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我们不仅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外在的、非本质的联系,更要看到间接的、内在的、长远的、本质的联系。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板书:2.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意义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四、联系的条件性问题探究:有人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联系的多样性同事物所处的条件的多样性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教师举例:只有具备了氧气、水、适当的温度等必要条件,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存在和发展起来。当然,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人的活动是以客观条件为转移的,同时又是参与条件的变化的。人类历史就是不断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的历史,简单地说就是创造条件的历史。但是,条件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人们改变或创造条件,必须遵循客观事物本身变化的规律,并依赖于一定的条件。为了确保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成功,我们要努力把握客观事物与人的实践活动所依赖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课堂小结本课时主要阐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其主要内容是:(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4)联系是多样的,我们要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