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67881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科学含义,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举例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能力:学生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抽象思维,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觉悟:引导学生树立质量观、效益观念。教学重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教学难点商品价值的内涵。教学方法、“三段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导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CAI课件。学生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自读质疑讨论练习评价小结。、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水厂,了解对水的加工过程,帮助学生弄清用自来水为何要付钱的道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展示CAI: 课件中显示汽车、飞机、商品房、日用品等物品后,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展示中的哪些是商品?它们为什么是商品?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必须把握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劳动产品。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 1商品的含义 (板书)展示CAI:(1) 阳光 (4)水 (7)衣服(2) 空气 (5)面包 (8)彩电(3) 粮食 (6)冰箱 (9)钢笔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可以看出,自然状况的阳光、空气和水,都不是商品。试想假如空气是商品,我们到商场去购买岂不是要付呼吸空气的费用?那么,其他的东西是否一定就是商品呢?第二个条件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粮食、面包、衣服、冰箱、彩电、钢笔等等的生产者准备出售或消费者正在购买时,它们才是商品。一旦消费者自己使用或赠予别人时就不再是商品。至于空气、水等,如果人们进行加工,比如制成氧气、纯净水等,且用于交换时,也可以成为商品。总之,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因此,我们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中,“用于交换”一般指交换前和交换中。一旦商品完成交换后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请同学们看教材第六页“想一想”,讨论一下然后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这是对的;但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则是错的。劳动产品是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展示课件:物品 商品劳动产品商品这个图反映了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的关系,说明物品不都是商品,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提问: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并展示CAI: 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比较表比较商 品其他劳动产品区别1用于交换2有价值3是个历史范畴1不用于交换2没有价值3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范畴联系1都是劳动产品2都有使用价值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比较商 品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不同点1是劳动产品2用于交换3是个历史范畴1不是劳动产品2不用于交换(特殊情况除外)3是个永恒范畴相同点都有使用价值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商品的定义,请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归纳并板书: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过渡:商品是不是从来就有的?如果不是,那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其产生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页第3段及第7页的内容。 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归纳并板书: 2商品的产生 (板书)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板书) 直接原因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 (板书) 产生过程三个阶段 (板书) 启发提问:人类社会中是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 课堂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剩余,在各部落之间,有了偶尔的物物交换,如:2只羊=50斤大米。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私有制,从而出现了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即: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提问: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中,你知道了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板书: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请同学们看教材第7页第2段,了解一下“商品”、“商人”称谓的由来。小结、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说明:下面是原来第二框的内容,即“1.2”的教案内容!我们感觉口渴时,往往要在市场上购买矿泉水等饮用水。我们为什么要购买它?同样是饮用水,为什么不同的品牌有“便宜”和“昂贵”之分呢?要弄清其原因,就要了解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3商品的基本属性(多媒体显示)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疑引思:人们为什么要在商店或农贸市场购买东西呢?学生回答(略)。教师评价小结:因为它有用,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必须是有使用价值的,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有人要的,犹如毫无用途的废品。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本身的物理、化学等性质决定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多媒体显示)点拨导思:(1) 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的属性,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有人要的。(2) 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因为它们的自然属性不同。(3)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逐渐发现同一种物品可以有多方面的效用,例如煤的用途(详见教材);又如,电脑可以使进口商完成交易及许多其它事情。 质疑拓思:想一想,商品有使用价值,其它物品、劳动产品有没有使用价值?学生反应、肯定回答。 教师评价小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与其它物品、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 展示课件:“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马克思” 铺垫过渡:商品除了具有使用价值以外,还必须与其它物品相交换,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能够相互交换呢?例如,一把斧子换15千克大米,用公式表示就是:1把斧子=15千克大米(副板书)。 设疑引思:1把斧子能与15千克大米相交换是因为它们的使用价值相等吗? 学生反应:肯定或否定回答。 教师评价小结:斧子是砍柴用的工具,大米是人们用来充饥的粮食,它们的用途或使用价值是不同的。不同质的东西不能进行量的比较。 请同学们看课件,我们可以通过联系已有知识进行逐层推理分析。 展示课件: 一把斧子=15千克大米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生产产品时都耗费了人类劳动凝结在产品中的这种体力和脑力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中时就成为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多媒体显示)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9页的“议一议”,讨论一下,然后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说明它们都耗费了相等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它们具有等量的价值 质疑拓思:(1)农民生产的、自己吃的粮食是否有价值? 学生反应:肯定或否定回答。 教师追问:有什么样的价值? 学生:有食用价值。 教师反问:食用价值是我们所讲的价值吗? 学生回答:食用价值属于使用价值呀。 教师评价小结:尽管农民生产自己吃的粮食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但它没有凝结在商品中(因为这部分粮食不是用来交换的,不是商品),故没有形成价值。 (2)商品有价值,其它物品、劳动产品是否有价值? 学生反应: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教师评价小结: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其它物品、劳动产品都没有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交换表面上是物与物相交换的关系,但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即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教师分析讲解: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送到化学实验室也无法观察到。商品的价值无法自己表现出来,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例如,一把斧子换15千克大米,一把斧子的价值是通过15千克大米表现出来的。15千克大米是一把斧子的交换价值(在这里,15千克大米的价值并没有表现出来,若它要得到表现,则应为:15千克大米=1把斧子)。可见, 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多媒体显示) 教师质疑拓思:以上我们分别分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那么,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怎么样呢?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多媒体显示)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分析使学生明确以下道理:(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这是因为:第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第二,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是商品。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就好比人的“肉体”与“灵魂”的关系。(2)使用价值与价值也存在矛盾的一面。突出表现在,任何人都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在于获得价值,而要想获得价值,就必须将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而要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通过付款等形式将价值让渡出去。(3)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意义:第一,它告诉我们,购买商品 要从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方面来考察,要追求“物美价廉”。“物美”是使用价值的标准:“价廉”则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这两个标准的最佳结合点。第二,它还告诉商品生产者,要想顺利地将商品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就必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多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真正树立质量观念和效益观念。做以下练习,以加深对使用价值与价值二者关系的理解。展示课件: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再展开课堂讨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价值.(正确)教师追问:为什么正确?学生回答:因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会有人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教师归纳:回答正确。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错误)教师追问:为什么错?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有些东西虽然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如空气、阳光等;有些东西,虽然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由于没有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只有那些有使用价值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才有价值,所以,原命题应改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错误)教师追问:为什么错?学生回答:有些物品,虽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如空气、阳光等;有些劳动产品,虽没有用于交换,不是商品,但具有使用价值,可满足劳动者自身的需要,如农民留作自己食物的粮食、蔬菜等;有些劳动产品,即便在生产时花费了大量劳动,但因保管差,成为废品而没人要,不能成为商品,则既没有价值,也没有使用价值。所以,原命题应改为: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正确)教师追问:为什么正确?学生回答:因为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所以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是商品,作为商品,它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否则没人要,卖不出去。教师归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划书第9页第3段)(1)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着,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此也就不能成为商品;(划书第9页第3段)(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是商品。(划书第9页第3段)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划书第9页第3段)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商品的含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明白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懂得了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扩展引导学生掌握从现象入手,层层推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课堂练习 (展示CAI)一、 选择题 1一般来说,阳光、空气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国家中由于大气污染,新鲜空气也可装在特殊容器里出售。在这里,空气之所以能够成为商品,其原因是 ( )A它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B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殊的容器中,经过了人们的劳动,它成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C出现了销售新鲜空气的商贩D 人们不能随意从自然界得到新鲜而未被污染的空气2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各种废塑料制品 ( ) A.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B.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C.既没有使用价值也没有价值 D.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3某农民种50公斤青菜,拿到集市上叫卖,卖出了48公斤,剩下的2公斤拿回家自己吃了。这件事说明了 ( )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产生出来的B商品的使用价值既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有时又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而生产出来的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了满足他人(社会)的需要而生产的D.商品的使用价值有时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有时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4企业应该注重什么?大多数企业的回答是:“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企业之所以如此重视质量 ( )A是因为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B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D 是为了提高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5. 某经济学家指出:“物美”是保名牌创名牌的一个必要条件。技术质量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商品质量好,才有竞争力。“价廉”是保名牌创名牌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因为,成本与价格低廉,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的重要生命线。对上述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物美”是指商品的价值要大B.“物美”就是使用价值要好C.“价廉”就是交换价值要小D.“价廉”要求减少劳动消耗二、简答题目前,不少工业企业的问题出在偏重数量扩张,单纯追求产品数量,忽视产品质量,造成经济效益不高。请简要说明,工业企业为什么不能只偏重数量扩张,忽视产品质量?参考答案:一、.B .D .C .B 5.A二、(1)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交换都是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工业生产的商品必须保证质量。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不可能实现商品的价值。同时还必须适销对路,因为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表现出来的,只有适销对路,才能通过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再次,还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劳动时间,这样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在竞争中才能处于有利地位。(3)工业企业若单纯追求产品数量,忽视产品质量,产品不适销对路,不提高劳动生产率,势必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在竞争中不能处于有利地位。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