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人民版 必修三.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66717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人民版 必修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人民版 必修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人民版 必修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人民版 必修三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第一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型第课时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过学习,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时代背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能够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概括和阐释。学习过程中,注意运用自我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丰富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重点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 ,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教学过程一、教学内容: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四、教学过程整体感知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课前思考】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于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意义: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2)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一框题 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思考: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是什么?2、具体内容是什么?3、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运用的?结果如何?A、历史背景 19末20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鸦片战争以来,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知识介绍1、1905年8月20日,第一个全国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这是孙中山书写的同盟会政纲条幅。2、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B、内容: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前提(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内容: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核心(创立民国)内容: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平均地权)内容: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C、评价:性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积极性:P59局限性:未明确反帝(族);未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权)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生)。此决定了资阶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D、三民主义实践:1、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E、实践的结果: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第二框题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原因:1) 三民主义指导下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2)十月革命的影响;3)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国民党改组工作完成;4)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5)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认识到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内容:P60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满族贵族专制“新”在反帝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推翻帝制,建立国民的政府“新”在强调民权普遍性;反帝反封相结合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平均地权(后提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民族主义;联俄联共;民权主义:扶助农工;民生主义:扶助农工补充 新三民主义的影响: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4、评价:A、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B、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知识拓展】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但为何两党又会最终分道扬镳?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原则区别?区别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本质区别:中共:最低纲领: 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三民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对此引导学生了解区别原因应该从阶级本质出发)区别存在的原因:因为两党的革命纲领有原则的区别;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有根本的不同。【材料展示】: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请思考: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新三民主义为三大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和政策原则三大政策是方法、手段;新三民主义是纲领、奋斗目标、统战的政治基础。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知识拓展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第一次: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遭冷遇,转而走上革命道路。第二次: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思考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1、根本原因:孙坚持民主革命,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2、客观条件: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作业布置真题演练 xx年上海高考试题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6月)(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主要原因是什么?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5)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评价:是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 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课后反思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的认识,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理论成果,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学习中,运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达、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材料,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习本专题过程中,可以广泛搜集20世纪以来这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实践结果,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置疑。提出问题,在同学间进行讨论,或向教师请教,也可以自己查资料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更深刻地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历史学习的激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