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大革命的高潮和失败学案 旧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65936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大革命的高潮和失败学案 旧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大革命的高潮和失败学案 旧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大革命的高潮和失败学案 旧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大革命的高潮和失败学案 旧人教版【考试目标】一、大革命的高潮北伐1、背景: ,使帝国主义和各派军阀恐惧, 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一面进攻 ,一面准备 。2、目的:为 。3、对象: 、 、 三个军阀。4、经过:(1)1926年,北伐军迅速占领湖南,连克 、 ,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2)北伐军南北合击,歼灭了孙传芳主力,占领 ,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 ,进驻 ,威震全国。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 。(3)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上,与 的军队会师郑州。南京北上的北伐军占领 。5、影响:工农革命运动发展(1)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在 、 指挥下,取得胜利。(2) 省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发表 歌颂农民运动。(3)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起因: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制造了 、 、 等事件。6、胜利进军的原因:(1)领导: ;(2)群众: ;(3)将士: 。二、大革命失败1、帝国主义干涉:制造“ 惨案”、“ ”惨案和“ 惨案”2、国民党右派分裂与叛变(1)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2)蒋介石阴谋篡夺领导权:1926年蒋石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制造了“ 事件”:共产党人退出 ;同年蒋介石以改善国共两党关系为名,又提出“ 案”共产党人被排挤出国民党 。(3)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年4月12日,反动武装在 进行屠杀,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也发生同样的大屠杀, 、 、 等先后被捕牺牲。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与此时同,张作霖杀害共产党人 。(4)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汪精卫的纵容下, 、 先后发动反革命叛乱,在武汉召开“ ”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它标志着 的全面破裂, 失败。3、大革命的功绩: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它基本上推翻了 ,打击了 。4、失败原因:(1)客观上: ; 。(2)主观上: ; 。5、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 ;();()。6、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坚持 ;必须掌握 。【题型示例】例1 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是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的兴起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直奉军阀的勾结A B C D解前思考在对大革命兴起的领导基础是国共合作的实现,之后,国民革命运动兴起阶段,实际就是为北伐作准备的阶段,因此解本题必须在全面掌握前二节内容的基础上。解析 考查对历史事件全面正确了解的程度。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的兴起,是北伐战争昨以进行的政治方面的条件;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建立了基地,是北伐战争在军事方面的条件。所以容易确定为正确的。值得考虑,为扑灭革命势力,直奉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分别向冯玉祥的国民军和湖南的国民革命军发起进攻,这实际上是北伐的直接原因,因此也是正确的。如本题将历史背景改为历史条件,则不能选。答案A解后归纳注意弄清历史背景与历史原因、历史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区别。历史背景范围最宽泛,包括历史原因和历史条件,即包括有利的因素,也包括不利的因素,包括内因也包括外因的。历史原因范围次之,包括有利不利的,内因和外因等。历史条件再次一般指有利的因素,可以是外因也可以是内因。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和失败的史实:(1)兴起1924年,建立黄埔军校,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创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广东省的农民运动逐渐发展起来。1925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由于革命运动的发展,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2)发展:国共两党合作北伐。1926年5月北伐军出师北伐,1927年春,北伐军沿长江东下,占领南京,进驻上海。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北伐期间,各地人民掀起反帝斗争,其中,成果最大的是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了一些被侵略的权益。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3)合作的破裂: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同蒋介石加紧争夺领导权,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破坏了国共合作;中共领导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例2 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中国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集中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王朝和北洋军阀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A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而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受国内封建势力的阻碍C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以“以华治华”的策略D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成为他们侵华的工具解前思考本题关键首先弄清“两大社会矛盾”是哪两大矛盾,汇流成什么矛盾?然后再分析原因。解析本题属因果关系选择题中的由果求因的类型,题目主要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明白“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的含义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汇合到一起,并表现为后者。出现这种局面,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消失,而是这一矛盾包含于中国人民与清政府和北洋军阀矛盾之中。而这一局面的出现又是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及北洋军阀完全投靠了帝国主义,成为它们侵华的帮凶和工具,此后,帝国主义则很少直接发动对中国的侵略,而主要是通过清王朝和北洋军阀政府来达到他们侵略中国的目的答案C解后归纳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焦点是围绕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以国内阶级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斗争有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领导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包括国共合作的大革命运动,无不体现了两大社会社会矛盾汇流,以阶级矛盾的表现方式出现,以国内政治斗争的方式出现。通过本题更能理解这一时期斗争的原因和本质。例3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表明蒋介石逐步独揽大权蒋介石发动政变的时机成熟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中共中央的妥协退让政策是错误的A B C D解前思考解本题很关键的一点是明白“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发生在北伐之前,这对解好本题起决定性影响。解析此题考查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涉及统一战线内部各种政治力量的关系及斗争。通过两次事件,蒋介石分别当上了国民党军委主席、中常委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是正确的。错误,两次事件为蒋介石以后发动政变准备了条件,但时机尚未成熟,需待北伐军胜利进军,蒋介石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后才具备政变条件。是此题难点,不能将两次事件仅仅看成是国共两党的矛盾,要看到同时也反映了国民党内左派与右派的矛盾和斗争。从两次事件的严重后果来看,可判断是正确的。答案D解后归纳大革命的失败:(1)失败的原因:敌强我弱是这次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这时还处于幼年,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并叛变革命;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 (2)从国民革命失败中获得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是实现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必须坚决支持农民的斗争,解决农民问题,才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形成强大的革命基础。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策略问题。 (3)国民革命的结局:既是胜利了,或者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国民革命又是失败的。如何理解这一结局:前者的原因: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实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部分目标。后者的原因: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国民党由革命走向反动;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但又确立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但从总体看,国民革命是失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