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9600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13 新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理解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及意义,理解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能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全面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从而树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二、教材分析1、地位:分配是再生产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本单元在一、二单元学完消费和生产后,开始学习收入和分配的学习,本框主要学习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能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因此,对分配制度和政策的分析,即是经济理论的重点,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重点: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3、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 三、教学方法 实例与阅读讲授结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顾: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是什么?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四个环节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分配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力。 (教师)分配是连接生产和分配的桥梁和纽带,分配是否科学、合理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影响。第七课将要学习社会财富分配中有关个人收入的分配的知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板书)(探究活动)阅读教材探究材料,思考:南岭村的收入分配有什么特点?先富起来地区支持、带领落后地区共同致富有什么意义?(讨论回答)南岭村的收入分配坚持了按劳分配;先富带后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教师):什么是按劳分配?(学生看书并思考问题)(一)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板书)(学生):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我们应把握关键词有哪些?这些关键词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基本原则”,说明按劳分配的性质和地位;“公有制经济中”,明确按劳分配的范围;“必要扣除后”,说明不能把所有产品全部进行分配;“提供的劳动”,明确了按劳分配的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说明了按劳分配的结果。 (巩固练习)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 ( B )A、经营风险收入B、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C、社会保障中的福利性分配D、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1 (教师)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分配制度?(探究活动)阅读教材探究材料,思考: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不可能实行哪种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和按劳分配两种分配方式中,哪一种更合理,更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并陈述理由。(讨论回答,归纳)我国目前的公有制经济,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产品没有极大丰富,所以不具备按需分配的物质条件,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平均分配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个人消费品分配体现人们劳动的差异,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二)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板书) (教师)我们应把握哪几个方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教师)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有哪些?(学生阅读,思考) (三)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板书)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教师)由于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所以在我国分配制度中,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而且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为什么说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呢?(学生阅读,思考)(四)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板书)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 2、在劳动者的各种收入报酬中,按劳分配仍占较大比重。(教师)按劳分配是不是惟一的分配方式?(探究活动)阅读教材探究材料,思考:小吴的爸爸和姑姑主要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材料反映了我国目前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讨论回答)小吴的爸爸和姑姑主要收入方式是按劳分配;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个人收入形式多样话。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教师)除按劳分配外,我国现阶段还存在哪几种其他分配方式?(一)、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板书)(教师)如何认识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在个体经济范围内,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是与个体经济的特点相适应的;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有利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个体经济的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板书)(教师)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1、含义:(板书)(学生回答)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教师)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有哪些?2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板书)(学生回答)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巩固练习)某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职工老王购买了本公司30000元股票,年终分红获得3000元。这3000元属于: ( D )A按劳分配所得 B素分配所得C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D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探究活动)阅读教材探究材料,思考:专利费、土地租金、工资和津贴,利润等,属于按什么方式进行的分配?张先生的收入与部门经理的收入有什么不同?试对该企业的工资、津贴和利润分配方案进行分析。(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专利费、土地租金、工资和津贴,利润等,属于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张先生的收入包括年薪和利润,部门经理的收入只有年薪;分析该企业的分配方案,可以发现收入分配明显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倾斜,而工人、职员的收入偏低,可考虑区分不同的岗位责任,适当提高这部分人的收入。(教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按生产要素分配?(学生阅读,思考)3、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板书)(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教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框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呢?(学生讨论)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板书)(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呈现多层次性,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着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课后作业】1、按劳分配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有何区别?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有何客观必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