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一节 海洋与海底地形课后训练 中图版选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9508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一节 海洋与海底地形课后训练 中图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一节 海洋与海底地形课后训练 中图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一节 海洋与海底地形课后训练 中图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一节 海洋与海底地形课后训练 中图版选修2下图中为四个海区。读图完成第13题。1图中四个海区的盐度,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BC D2一条从鹿特丹出发的石油进口船经图中海区到海区,沿途经过的海域是()。A英吉利海峡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阿拉伯海霍尔木兹海峡B北海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阿拉伯海霍尔木兹海峡C英吉利海峡大西洋马六甲海峡红海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D北海大西洋红海地中海曼德海峡印度洋霍尔木兹海峡3在图海区中自北向南航行的船吃水深度有何变化?()A逐渐变浅 B逐渐变深C先变浅后变深 D先变深后变浅读“海洋水温曲线图”,完成第45题。4影响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水热容量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5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某地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减C在水深1 000米以下,水温保持稳定,变化不大D大陆架海区,水温变化最小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读图完成第67题。6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C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7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读图,完成第89题。8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暖流C寒流D径流9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化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A2月B5月C7月D10月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完成第1012题。10乙处海底地形可能是()。A大陆架 B大陆坡C海沟 D海岭11甲、乙、丙、丁四处,岩石年龄最老的是()。A甲 B乙C丙 D丁12关于甲处附近洋流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北半球,是寒流B位于北半球,是暖流C位于南半球,是寒流D位于南半球,是暖流读“某地区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完成第1314题。13甲处地形为()。A海沟 B大陆坡C海岭 D大陆架14甲处地形一般分布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处岛弧、海岸山脉外侧大洋中心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A BC D下图中M是陆地,其余为海底地形,完成第 1516题。15关于图中的海底地形搭配合理的是()。AN大陆坡BO海沟CP大陆架DQ大洋盆地1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处深度很大,是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海沟P处深度很大,是由板块碰撞形成的海沟P处两侧多火山、地震、泥石流和滑坡以P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板块A BC D17读中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中国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分布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_,主要原因是_。(2)在中国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主要原因是_ _。(3)2月,黄海的等温线呈舌状自南向北凸出,原因可能是()。A寒流流经B暖流流经C大陆的影响D径流的影响(4)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_。(5)2月的水温与8月的水温相比较,水温梯度最大的是_月,请简述你的判断依据及主要的形成原因。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我国第20航次远洋科考将在太平洋海区进行环境调查,在东太平洋海区进行热液硫化物探查,下面是某校地理学习兴趣小组为此收集的太平洋部分洋底地层年龄分布示意图。(1)请解释A和B附近多火山的原因。(2)将图中的火山按形成年代由老到新排列。(3)解释B处的海底地形的成因。(4)请利用该图信息解释洋盆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答案:1D2.A3.B答案:4.D5.C第4题,考查表层海水温度和垂直方向水温的变化。曲线表现的特点是随纬度增加,海水温度减小,故应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第5题,由的表层水温在25 左右,可以确定其不可能在高纬度海区。观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大致以1 000米深度为界,01 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1 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不大。答案:6.C7.A第6题,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第7题,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密度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答案:8.D9.A本组题主要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及等盐度线的分布规律。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有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洋流、径流等,但具体到长江口附近的海水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也就是长江口附近的盐度比同纬度的其他海区盐度低,其主要原因是有长江水的汇入,起到了稀释作用。由于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大小,主要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当长江进入汛期时,盐度变小,等盐度线进一步向外海凸出(弯曲程度增大);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盐度变大,和同纬度其他海区的盐度差别变小,等盐度线相对平直,所以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应该是在长江的枯水期,即在2月份左右。答案:10.C11.B12.C第10题,等深线深度由两侧向乙处递增,且乙处是该海域中深度最深的,应为海沟地形。第11题,海沟是洋壳的消亡处,是海洋中岩石年龄最老的。第12题,由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减,判断是南半球;等温线向北(温度高处)凸出,判断有寒流流经。答案:13.A14.A第13题,甲处深度约6 000米,呈带状分布,为海沟。第14题,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多分布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交接处或岛弧、海岸山脉外侧;洋中脊多分布在大洋中心;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答案:15.D16.C第15题,N为大陆架,P为海沟,O西侧为大陆坡,Q为大洋盆地,故选D项。第16题,P为海沟,是由板块碰撞形成的,多火山、地震。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陆地上。海沟一般是板块的分界线。17答案:(1)渤海面积小,伸入大陆内部,海域较封闭,纬度较高,邻近陆地气候大陆性强(2)南海纬度低,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年变化幅度小,受大陆影响较小(3)B(4)河流径流(5)22月份表层水温等温线密集,南北水温温差大,8月份等温线稀疏,南北温差小。2月份,北部纬度高,太阳高度小,且昼长时间短,海水获得太阳辐射量少,而南部纬度低,太阳高度大,且白昼时间长,海水获得太阳辐射量多,同时北部受大陆影响突出,水温较低,南部受大陆影响较小,水温较高,造成南北温差大。8月份,北部太阳高度虽小,但昼长时间长,而南部昼长时间短,因而南北温差小。18答案:(1)A、B分别位于洋中脊和海沟附近,为板块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2)。(3)B处地层年龄最大,根据海底扩张说可知此处为洋壳消失的地方,为海沟;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此处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低而向大陆板块下俯冲,并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4)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地幔物质从洋中脊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的洋壳不断生长,随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解析:本题考查了海底地形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图中A处为大洋海岭,是板块的生长边界,距A处越远,岩石的年代越古老;B处为海沟,是板块的消亡边界,由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而形成;洋盆的形成过程可依据海底扩张理论进行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