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9009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1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 人民版1(xx东北三校三模)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这样描绘旗袍的演变,是从“严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向“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的转变。影响旗袍演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近代思想解放的洗礼B吸收欧美服饰的特点C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D摆脱了宗教观念束缚解析:近代思想解放影响了人们服饰的变化,故A正确。20世纪20年代之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旗袍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使旗袍脱离了原来的式样,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故B正确。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可知C项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答案:D2(xx天津联考)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其发展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图片中影响孙中山、宋庆龄服饰的主要因素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近代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ABCD解析: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西方文化、生活方式不断传入中国。影响推动着中国人的个性解放,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更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习俗的改变,摆脱旧的束缚,体现人性对美的追求毫无疑问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图示中男性的服饰变化中,马褂体现了较浓的传统文化味道,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西装是典型的西方男性服装;女性服饰由宽大转化为合身适体、短袍窄袖,再到欧式礼服礼帽,较好地展示了女性的曲线美。答案:D3(xx湖北八校联考)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面两则史料,最适合于研究什么问题()史料一(图片,右图):“中国女孩子”图片的配文是:“他们是中国女孩子,他们长着小猪眼,拖着大猪尾。”史料二(文字):自晚清以来,辫子不再被外国人当做“异国情调”而加以简单描述,而是作为“劣等民族”的符号加以嘲弄。以上两则史料均摘自英国著名汉学家雷蒙道森的中国变色龙A近代中国满清政府的腐朽与反动B西方与近代中国习俗的变迁C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D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根源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外国人讽刺中国人的蓄辫行为,这是对中国陋习的批评,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答案:B4(xx江苏南京、盐城三模)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A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C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当时广州很多姑娘着欧式装扮,这说明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故选C项。政府明令禁止缠足是在民国初年,故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中“普遍西化”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仅仅涉及部分女子已经“放足”,着装西化,并不能说明“女子已经获得解放”,故D项与史实不符。答案:C5(xx湖北七校联考)传教士师古德说:“整个中国渴望改变;科举制成为过去,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政府也开始懂得其存在不是为了统治者的私利;爱国的精神正在产生,抵制美货运动是最初的表现;对宪法和重组军队的要求已经得到回应;禁止缠足、女子教育、新建筑风格、治外法权都是热烈讨论的问题。”材料反映的年代应该是()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B民国初期C北洋军阀时期D清朝晚期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此时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国内出现了抵制美货运动,人们“对宪法和重组军队的要求已经得到回应”,人们热烈讨论“禁止缠足、女子教育、新建筑风格、治外法权”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末新政时期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因此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清朝晚期。答案:D6(xx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高铁网2012年08月05日讯:预计今年年底前,京深北段与先期开通运营的武广、广深高铁相连,形成我国最长的南北高铁纵贯线,到时,旅客从北京到深圳只需9小时左右,比目前缩短15小时。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B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新型交通工具对中国的影响。本题以时政话题为切入点,联系19世纪末近代铁路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但是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并不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更不可能减缓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故D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选D。答案:D7(xx甘肃兰州模拟)新中国成立后,民航业迅速发展,下列有关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国初期民航业发展有限B改革开放后,航班与航线不断增加C中国尚不属于民航大国D现在一些大中城市与国外一些城市有直通的航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故C项表述不正确。答案:C8(xx吉林长春模拟)假如你生活在中国近代,那么你可以()乘火车去外地经商发电报与亲友联系用互联网下载电影歌女红牡丹到申报上登载广告喝着咖啡浏览光明日报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歌女红牡丹虽已上演,但当时中国尚未有互联网,故不正确,排除含的A、D两项;表述也不正确,因为光明日报是建国后创办的报纸,故B项不正确,正确答案为C。答案:C9(xx河南郑州模拟)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A修筑铁路B创办报刊C放映电影D开通电话解析:依据材料信息“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可知是对报纸功能的描述。答案:B10(xx安阳模拟)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成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得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材料中使人民“开眼界”的是()A广播B电影C电视D互联网解析:能够在1909年“亲眼看到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应该是电影;因为电视和互联网分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和60年代才出现;广播不符合题干材料描述。答案:B11(xx湖南十校检测)1873年1月22日上海县令通知各制鞋不得在鞋上用文字结标写店号,12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知各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纸边加盖记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材料反映了()A官员劝诫百姓敬惜字纸的良苦用心B工商业者的商标品牌意识C商品意识对传统伦理意识的挑战D工业化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革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城市工商业者在鞋下写店名、在草纸边加盖戳记以及为了节约成为成本将废书旧账改造成还魂纸的行为,遭到了官府的反对。这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封建统治者站在维护儒家伦理的立场上不能接受。A、D两项均曲解了材料的意思,B项观点片面。故答案为C。答案:C12(xx兰州模拟)2011年受媒体关注最热的名词是“房姐”、“房叔”、“房祖宗”等,这突出反映了()A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约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解析:题干中的丑闻曝光事件是大众媒体对政府部门工作监督作用的体现,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另外丑闻曝光事件并非全是政府行为,故排除A、B、C三项,选择D项。答案:D13(xx北京丰台二模)社会变革记录人类社会发展的足迹。材料:下图是清末民初的历史场景上述现象反映了近代社会变迁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变迁的原因。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西式婚礼的出现;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近代传媒的发展;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据此回答“特点”。联系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近代经济的发展、中国向西方学习、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知识回答“原因”。答案:特点:出现了西方化的趋势;交通、通讯更加便捷;蕴含平等思想;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先进技术,民主平等思想以及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传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14(xx长春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自由候,独立占头筹。愿奴隶根除,知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鉴湖女侠勉女权材料二:“中国女子在京(指东京)者百人许,而其最著名者共30人,其中长于英文者有吴弱男女士及陈撷芬女士一流;长于汉文者有秋瑾女士、林宗素女士一流;长于数学、几何、代数者有陈光璇女士、黄振坤女士一流。长于音乐者有潘英女士一流。”外国特别调查,女子世界第3期材料三:陈撷芬撰文女界之可危曰:“国既为公共,宁能让彼男子独尽义务,而我女界漠不问耶?非但彼男子欲始终鄙我,不能平等,即彼男子以平等与我,我辈自由,问能无愧乎?”陈撷芬女界之可危材料四:“妇女都在为革命尽力。我打算19日去武昌。回国后自然是参加可敬的苏氏姑娘组织的娘子军,为革命而战假如不需要娘子军,那我就深入内地,或演说或做密使,决心为革命奉献自己的生命。”吴女士和叶女士,东京朝日材料五:秋瑾即曰:“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求学艺不可,非合群不可。”秋瑾集材料六:1912年4月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联合其他各省的妇女政治团体组成女子参政同盟会。宣布宗旨为:“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此期,以吴木兰为会长的女子同盟会也宣布:“本会之设以民国促进共和,发达女权参预政事为宗旨。”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编: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请回答:20世纪初,面对社会巨变,中国新女性表现出思想意识的新动向。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新动向”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答案:新动向表现:反对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重视知识;主张男女平等;独立自救;积极投身革命浪潮;注重“合群”或妇女联合;积极准备参政。原因:(1)维新变法期间的戒缠足、兴女学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和解放了思想;(2)20世纪初西方民主平等和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3)民国建立后解放妇女的措施;(4)新时代妇女炽灼的爱国激情与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