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教案 人教版选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8931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教案 人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教案 人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教案 人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教案 人教版选修2【考点搜索】结合黄土高原等区域的实例,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分布区。这里虽有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却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历史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使这里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长期的广种薄收、陡坡垦耕、过度放牧和过量樵采,再加上独特的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状况,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知识纲要重要图释1、图3.2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在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稳定。2、图3.3 “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掌握图中两个要点:一是人口增加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二是框图中如何体现出“恶性”循环。【学习策略】1、读图分析法:学习本节内容要注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例如: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成因可作如下分析:自然原因:特殊的过渡性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海陆位置及农业结构均存在过渡性) 自然环境不稳定 自然灾害多发。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滥垦、滥牧、过樵、过牧) 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多发。2、讨论法:联系实例或结合“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讨论黄土高原环境恶化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教学内容】一、黄土高原概况1.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的大部分或部分,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2.地势地貌 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大部分地表被厚层黄土覆盖。二、脆弱的环境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和环境遭破坏后难以恢复两个方面。1.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地理位置特殊,处于过渡地带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貌)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位置)从湿润向干旱过渡(气候)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从农牧业向牧业过渡(农业)自然要素相互交替自然环境不够稳定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地震灾害水旱灾害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滑坡灾害 图3-1黄河流域的三大自然灾害是旱灾、水灾和水土流失2. 环境遭破坏后难以恢复(1)古环境特征: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温暖湿润。古代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比较优越的。历史文献、孢粉与古环境的研究、考古发现及黄土高原的植被遗存,足以说明古代黄土高原是一片森林草原地区,河流泥沙含量较少,分布有许多面积广大而平坦的塬。(2)破坏严重:人类活动无视或忽略环境保护,产生新增水土流失,并酿成了“边治理、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甚至“破坏大于治理”的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平均每年流失约13亿吨泥沙。在这十几亿吨土壤中,含氮、磷、钾量3000万吨。(3)恢复论证: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恢复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造成河道淤塞;二是降低土地生产力,造成环境恶化。过度开荒使地表植被覆盖越来越差,在暴雨的作用下,土壤侵蚀越来越严重。原本平坦、宽阔的塬面越来越小,甚至变得支离破碎。迫于人口压力,又不得不继续在陡坡上开垦。由于生态因子恶性叠加,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加大了开荒扩种的潜在危险。三、尖锐的人地矛盾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黄土高原、母亲黄河、始祖皇帝、黄皮肤的子民,这片黄土地以它宽广的胸襟哺育了中华民族。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黄河流域人口有着数量多、增长快,分布极不平衡、文化水平较低,结构不尽合理的特点。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1)黄河流域八省区(不包括四川省)人口数占全国人口数的25.1%,而山东、河南两省人口占该流域人口总数的59.5%,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分布极不平衡。(2)由于人口基数大,加之少数民族地区、西部人口较少的省份人口政策略有灵活性,19821991年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全国0.9个百分点。(3)黄河流域地区在全国仍属于不发达地区,在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水平的只占2.3%,比全国低0. 1个百分点;而文盲半文盲人数却占了37.3%,比全国高5.6个百分点。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在业人员中文盲和半文盲高于50%。据1996年统计,黄河流域贫困县就有126个,占全国贫困县的21.3%。3人口增长造成生态、经济恶性循环土地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不高开垦荒地需更多的劳力人口持续增长毁林开荒破坏生态平衡破坏植被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图3-2总结: “尖锐的人地矛盾”,使“脆弱的环境”雪上加霜,若无尖锐矛盾,环境虽也脆弱,但不会至此,故“脆弱的环境”与“尖锐的人地矛盾”同时具备,互为影响。因此“脆弱”与“尖锐”两词是本节的关键词。经典例题1(xx年上海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开发整治的重点河流之一,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图3-3),回答:图3-3(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问:“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2)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七、八月份有 的特点;春季在 河段易形成凌汛。(3)黄河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上游地区相比较,下游地区尤甚,这是因为上游地区 。(4)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上游的宁夏、河套平原由于 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 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 和 。(5)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 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 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解析:本题立意在于考查学生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与比较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有关黄河水系的知识与能力。本题以黄河水系为主线,将一系列的地理事物现象贯穿起来,同时又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知识相结合,立意比较新颖。紧密联系实际,高考导向作用明确,是一条比较优秀的高考题。 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 季风 (2)暴涨 上游河套和下游河口(3)流量大;水利枢纽多,起调节作用 人口少,工农业生产需水量较少(4)引黄灌溉 下游 中游水土保持,发挥水利枢纽的调节功能;下游加固大堤 (5)水能 煤炭【知能训练】一、选择题(第1-4题为单项选择题,第5-6题为双项选择题)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B.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的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C.位于中温带,粮食以春小麦为主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 贫困 D.环境恶化 3、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水土流失严重 人地矛盾尖锐 环境遭破坏后恢复困难 A. B. C. D. 4、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上升 B.地壳下沉 C.断裂作用 D.水土流失 5、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 A.凌讯 B.地上河决口 C.水土流失 D.干旱6、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势由西向东倾斜 B.粮食作物以谷子为主 C.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 D.黄土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 二、综合题7、读“黄河流域图”(图3-4)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资料记载,数百年前,图示A区域为一片茂密的森林草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往日的优美环境现已面目全非。材料二:黄河下游河段近几年来每到冬春季节常常出现断流现象,有的年份,有的河段甚至夏季也会断流。(1)近几年来,造成黄河时常断流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沿岸工农业发展,任意截流、储水现象严重B.黄河流域旱情严重图3-4C.中上游地区大量植树种草,大量降水下渗成为地下水D.黄河下游没有大的河流汇人(2)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B.“地上河”指的是黄河中游河段 C.黄河水力资源集中在中上游河段 D.黄河泥沙堆积成为黄土高原(3)导致A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 。 (4)A区域的名称是 ,其生态环境的显著特点是: ,人地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1、B 2、B 3、D 4、D 5、CD 6、BC 7、(1)A (2)C (3)地表为疏松的黄土 降水集中 夏季多暴雨 (4)黄土高原 生态环境脆弱 人地矛盾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