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58306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 王玉芳 王利森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神权色彩浓厚C政治等级森严 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2.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3.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加强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4. “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反映了()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5.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6.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7. 从罗马法谚语“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中可以看出罗马法的特点是强调() A.诉讼是必需环节 B.判决以证据为准 C.遵循法律程序 D.审判的实用有效性 8.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转折D稳定了政局,为国家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9.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评说的美国精神与形象主要源于( )A联邦制原则 B中央集权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两党制原则10. 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11. 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身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清政府之所以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在于()A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C议会制度之下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D宪政之下皇帝仍掌握国家大权12. 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13.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 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 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14. 读下表,该表反映出鸦片战争前( )列强对华输出鸦片的数量急剧增加鸦片贸易使列强获得了巨额利润鸦片贸易改变了中国进口商品的结构英国已成为最大的鸦片走私者A B C D 15. 一民国老人口述:武昌起义后,某日余与数同学乘渡船往武昌,向守城士兵问询:“革命后,汝等可好?”该兵士对以:“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可见当时( )A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B清末新政实现预期目标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D革命思想尚未深入民众16.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B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D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17. 在学习巴黎公社成立时,某校高一学生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B巴黎公社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政权C巴黎公社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的D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18.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B “一国两制”的方针 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C 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 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 1982年宪法的颁布 中国进入了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19.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海选”。这种选举办法完善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B战时同盟解体 C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D国家实力变化21. 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这段材料能反映出欧洲走向联合是因为() 消除内部战争威胁 抗衡美国 世界多极化 提高国际影响力ABCD22.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多边外交战略23.下图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建交国数量最多时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D.不结盟政策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24. 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 )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25.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二、非选择题:(50分)26. 材料一 秦朝的行政区划分为郡、县两级,以郡统县。汉朝,把一些郡分封给诸侯王,称王国,欲以同姓诸王镇抚天下,拱卫中央。汉初诸侯王掌握着王国的统治权,大的王国可以领有几个郡,景帝武帝以后,才规制一国只管一郡,并且撤销了诸侯王的统治权,王国的官吏也由朝廷直接派遣。从此,郡和国在行政区划制度的实质上已无区别,不同的除了名称外,只是王国的赋税收入不归朝廷而归诸侯王享受。西汉后期,全国有103个郡、国。再说后期。郡县之上又出现了一级行政区叫州。汉武帝时,把全国百多个郡国分为13个刺史部以为监察区域。东汉后期,为了镇压黄巾起义,在州部改置州牧,赋于该州军、政大权,位居郡太守之上,州才由监察区变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鉴于汉末以来州刺史(州牧)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事实,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防止外重内轻,限制地方势力的膨胀,中央政权不断分州析郡,至南北朝末,州增加到300多个,郡增加到600多个。一州平均只管二郡,一郡平均只管二三个县,一个州总共才五六个县,这样,三级制已无实际意义,徒增冗官冗费,于是隋文帝在开皇三年(583年)撤销了郡,实行州县两级制。孙衍铎略谈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材料二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隋书杨尚希传(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到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8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隋朝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7分)27.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材料二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 28.自古以来,中国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人历史材料二 近 110 年时间里, 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政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政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时期各一个典型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8分)(2)概括材料二中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为建立民主政治在政治领域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6分) (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6分)第一次月考答案:选择题:1-5ADDCC 6-10 DBCAD 11-15DDDAD 16-20BCBCA 21-25CCCBB简答题:26. 变 化:秦朝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2分)西汉初期改郡县制为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在郡国之上增设监察区州,后来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2分)南北朝时期州郡数量大幅增多;(2分)隋朝裁并州郡县,实行州县两级制。(2分)作 用:减少了郡这一行政级别,合并了很多州县,节约了财政开支;(2分)减少了行政环节,提高了行政效率;(2分)行政人才容易脱颖而出;(2分)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1分) 27. (1)特 点:适应列强侵略需要;培养实用人才;学习西方教学制度;自筹经费、模式自主(8分)(2)指导思想:发展大众教育(国民教育)(3分)意 义:提高了国民素质;为日本崛起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人才(4分) 28(1) 秦 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史实: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8,每点2分) (2)原 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2分)探 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五四运动(答出三点即可得4分) (3)体 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