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2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8283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2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2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2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案2 岳麓版必修2提问:你认为在20世纪对社会主义中国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哪个国家?答:有很多人曾经用“刻骨铭心”四个字来形容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新的方向。没有十月革命,恐怕中国也不会是今天这样。一个多世纪来,从列宁的思想观念到基本的社会制度,从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到北方城市的建筑风格,俄罗斯的影子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甚至灵魂深入。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发展历程。板书:第15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请同学们不要翻开书!按座位分成四组,每小组老师将发给你们一个苏俄在建国初期不同的社会背景材料,你们在座的每位同学现在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政府成员,请你们根据手中的背景材料,从投影中找出你认为在当时应当实施的政策措施,然后每小组选出代表说出你们的结论背景一: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 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背景二:19201921年度的苏维埃政府增加了粮食收购量,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99.5%的“彩色纸片”。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农民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 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1920年国民收入只有40亿卢布,比1917年还少70亿;工业总产值只及1913年的14%,其中钢和生铁的产量只及1913年的5%和3%,煤也只有1/3;谷物总产量比1913年减产1/3。全国陷入一片饥荒,人民连基本的面包和衣服都得不到满足。此时1920-1921年苏俄又遭遇了大旱灾。粮食极端匮乏,原料能源缺少,工厂也无法开工。政策内容1.政府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以极低的价格强行征粮。 2.政府征收固定的粮食税,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的余粮。3.政府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并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从生产计划的安排、原料调拨、生产过程、产品分配进行统一指令。 4.政府对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人办厂,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5.政府取消商品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6.政府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促进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7.强制劳动。国家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下,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和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分析:1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实行强行征粮,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实行的是征收粮食税,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实行政府高度集中管理,政企不分,4则实行经济核算,扩大企业自主权,让企业自负盈亏,从而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吸引国内外资本家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5取消商品自由贸易,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配给,从而阻碍商品交换,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6允许商品买卖,促进商品交换,鼓励货币流通从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背景一下:1、3、5、7 背景二下:2、4、6背景一下的政策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二下的政策就是新经济政策注:每两个小组的背景是一样的,结论肯定会有所不同,这时教师要注意不要直接给出结论,应当让两小组进行辩论,分别说出各自的理由,教师注意引导,尤其是学生说出错误的概念或者观念时要及时加以纠正,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府采用高压、行政、军事的手段,过分的干预经济,但它保证了战争的胜利新经济政策政策,政府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充分利用市场进行调节和运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再生产,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回归教材: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的分析,翻开书,看看书中相关内容及具体表述教师板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高度集中 新经济政策-市场、货币 余粮征集制 征收固定粮食税 工业国有化 允许资本主义性质企业存在 取消商品贸易 允许商品贸易 强制劳动 按劳分配师问:战和新分别是在列宁时期先后实施的两项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什么会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呢?(它是在战争时期的非常政策,当战争结束后应当停止实施)而事实是以列宁为首的领导人想凭借战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可行吗?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展示投影)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苏俄已经取消商品生产、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公有制,这样真的能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吗?(不能,因为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的重要前提是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而当时的苏俄,小农经济依旧占主导,生产力低下),也就是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当时苏俄生产发展的实际) 这个忽视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原理的决定是错误的,它当然要被新政策所取代,即在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师问:国家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呢?是否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否符合生产力水平,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小结:实践证明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落后的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新经济政策,它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过渡:1924年1月21日,莫斯科的冬天,数万名工人、农民、士兵排着长队为他们的领袖告别。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为这个新生的政权耗尽了精力,是谁接过了列宁的重担呢?是斯大林(展示斯大林图)材料:斯大林继任后,虽然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但作为当时世界上惟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内外环境是非常严峻的:国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敌视和战争环境的威胁,国内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99%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总之当时的苏联是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十分薄弱。假设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在当时苏联的国情下,你的工作的重点将会是什么呢?生:发展经济和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它将有利于苏联巩固政权师:很好,你和斯大林想的一样哦!斯大林认为俄国经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必须高速发展经济,苏联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以巩固政权。(投影展示)对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政权。并且新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粮食危机和经济困难等问题。斯大林根据自己对国情的判断,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历史上称之为“斯大林模式”。那么高度集中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内容)(投影展示)具体表现在: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质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斯大林经济体制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呢?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投影展示)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过了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逐步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在1940年卫国战争爆发前,苏联通过实施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第聂伯河发电站、汽车制造),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就连他的政敌也这样评价他他接过的是一具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那么是不是说明斯大林经济体制是完美无缺呢(学法指导)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片面,要一分为二、全面的去看(投影展示光芒背后的材料)小组讨论:请结合以上内容评价斯大林经济体制学生回答会多种多样,教师做以小结即可教师小结:功绩:国家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苏联从一个农业为基础的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美苏冷战争霸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弊端: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牺牲农民利益,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结论: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长远看阻碍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高,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全课总结: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俄国走上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列宁和斯大林等人在不同时期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探究:在课前同学们讲的都是关于苏联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来谈一谈苏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和教训呢?总之,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