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6 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7981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6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6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6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6 岳麓版必修1一、【课标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中枢权利机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学习,认识其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起到的重要作用。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及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提前下发学案,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提出问题,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3、利用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发展过程。4、利用历史资料和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多样的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这一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2、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从西汉到元朝一千多年,每个朝代都采取了维护中央集权的制度,从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学生了解现在的政治措施有一个基本基础,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3、经济发展不等于国家富强,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革新政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在增强经济、科技实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的改革,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三、【教材分析】本节的核心内容实际是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在对这一概念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认识到这一制度内存在的两对矛盾是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历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的,而且变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即皇权的不断加强与中央权力的不断加强。这种变化的深层原因仍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特征。教材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教材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 四、【教学方式】1、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取、舍和整合2、以问题引路并贯穿始终,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逐渐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去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3、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材料包括老师根据主题的需要增加的史实资料和各种图片资料。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4、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处理好中国古代官制,法制和科举选官制度之间的关系,力争给学生一个充实有趣的历史全貌。5、在讨论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五、【教具准备】:学案、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概况,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史实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秦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建立的?生:A、采用皇帝称号,创立皇帝制度B、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师:(总结)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以来政治制度不断成熟,在官制,法制,科举制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探讨自汉到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多媒体展示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学生自读2分钟,明确本课要求)学习新课(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中央官制的演变)【自主学习】创设情景和问题,学生自主解决5分钟。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多媒体展示问题)问题1、秦、隋唐、宋、元中枢权利体系各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各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示意图)1.秦:三公九卿2.隋唐:三省六部制3.宋: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4.元:一省制问题2、请思考:秦、隋唐、宋三个不同时期中央集权体制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趋势?趋势: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夺过程中,皇权逐渐取得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问题3、三省六部制创立何时?各自的职权是什么?它是如何运行的?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三省六部制运行的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问题4、元朝的一省制加强了皇权吗?没有(多媒体展示材料)问题5、元代的中书省与唐代的中书省有何区别?唐:中书省是起草诏令;元:中书省是执行机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重点点拨:1、三省六部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1)为什么三省六部制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三省六部的职权和特点。(2)出示材料,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三省六部的运行机制材料:唐长安城要修建一巨大工程,请回答需经过哪些部门的批准才能实施?2、对于问题4、学生不好理解,出示材料使学生理解元的一省制并没有加强皇权。材料展示:阿合马(?1282),元回回人,出生于中亚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原为翁吉部贵族按陈的属民,后为察必皇后(元世祖皇后)斡耳朵侍臣。1262年,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负责管理财赋。1264年,升中书平章政事,以善于理财深受忽必烈(元世祖)的信任,而丞相安童形同虚设。他执政十余年,采取各种手段聚敛民财,谋取私利,引起民怨。为把持朝政,结亲属和色目人为党羽,排斥异己,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二)选官制度【自主学习】创设情景和问题,学生自主解决5分钟。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多媒体出示问题)问题1、概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问题2、什么叫察举制和征辟制?何时开始实行?有何影响?问题3、隋朝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简述其发展历程。问题4、科举制与察举制有何不同?问题5、结合教材分析科举选官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多媒体出示材料)学生回答,教师重点点拨(1)察举制与征辟制的主要区别:察举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征辟制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2)科举制与察举制不同:科举制以考试为主,察举制以举荐为主。出示材料: 唐朝科举制度简表 考试级别取 试 名 称说 明礼 部明 经考试三场:先试“贴经”,试口试,再次答策三道。进 士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或“状头” 。明法(律学)唐之法律有四种:律、令、格、式。明字(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通十分之八者为及第。明 算试九章、周髀、缀术、缉古,通者及第。皇帝亲试制举:贤良方能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这些都是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目的是为了选拔特殊的人才。唐代科目虽多,士人所趋,惟“明经”“进士”两科。“进士科”尤为士人竞试之项目,成为唐代科举的重要内容。(通过具体材料,加深对科举制的理解。) 【合作探究】出示材料:1、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科举制的作用。(三)监察与谏议【自主学习】创设情景和问题,学生自主解决5分钟。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多媒体出示问题)问题1、中国古代为什么实行监察与谏议制度?问题2、古代监察制度是如何演变的?问题3、比较监察与谏议制度问题4、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学生回答,教师重点点拨:1、比较监察与谏议制度。不同:监察是对官员的监督;谏议是对皇帝的权威提出异议。相同:都是国家机器运作的监督机制。【合作探究】2、在古代历史上,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缺乏健全的,有充分权威的法律背景下,监察和谏议能否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引导学生依据教材讨论解答)【学以致用】出示材料: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时倡导“五权分立”,他说:“我所说的五权并非杜撰的,就是将三权再分弹劾及考试两权。” “考试权,原来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制度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种御史都是梗直得很,风骨凛然。由此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孙中山先生的态度和政治实践说明了这两种制度的历史价值。(1)请指出“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两个制度“很好”的依据。(2)上述制度是否完美无缺?为什么?【合作探究】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是怎样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课堂小结】1、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归纳汉唐以来古代政治高度成熟的表现。 2、概括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学生归纳,师生共同总结)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不断完善与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在分权基础上,中央控制地方官吏的任命,监督与考核。地方官对中央与君主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的职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质疑问难、集中背诵】7分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堂掌握,不留遗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