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儒学的兴起》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7953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儒学的兴起》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儒学的兴起》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儒学的兴起》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儒学的兴起教案1 人民版必修3l 教材分析:本课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必修第一个专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本课在专题一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部分内容在初中课本中已有出现,如:“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初中课本侧重于史实的描述,高中课本侧重于理论的分析。所以在与初中课本的衔接与区别方面,本课第一目的教学重点放在对“焚书坑儒”的评价。第二目的教学重点放在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观点以及汉武帝推行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第三、四目的教学重点放在“太学”和“科举制度”对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作用上。l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历史学习的基础上,对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思维比较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对材料的分析、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很大进步,有利于本节课进行难度较大的探究式、合作式学习。l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焚书坑儒”批判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和理解儒学在汉代得以兴起的社会背景。通过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和科举制等重要史实,学生能理解儒学在汉朝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以及后世对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并结合初中历史、高中必修I、必修II的相关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要求学生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阐释、概括和感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思想的内涵以及发展历程的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l 重难点突破学习重点: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史实。学习难点:汉代儒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政策和文化体制的影响。l 课前准备:1、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材料,如先秦儒家思想、汉武帝的政绩、董仲舒的生平、科举取仕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科代表搜集好在上课前交给老师。2、 制作多媒体课件。l 板书设计:一、汉代儒学兴起的历史背景1、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打击。2、西汉初年,以“黄老之学”治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儒家思想得以复苏。3、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成为现实的需要。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太学和郡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3、察举制和科举制儒学的正统地位进一步强化l 导入新课:师:(打出材料)xx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给切尼的礼物是孔子的著作。校方赠送这样的礼物说明了什么?生: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师:很好,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思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史实。投影学生预习以后提出的疑难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l 教学过程一、汉代儒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学习难点)1、秦朝时候,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打击。(投影)师: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学过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为“诸子百家”之一,成蔚然大宗;到了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概况如何?你怎样评价“焚书坑儒”?学生组织答案,回答三个问题后,老师通过投影小结: A、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B、“焚书坑儒”的概况:焚书:焚书的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藏禁书 。不焚的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坑儒:焚书之后不久,秦始皇疑心一些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于是下令将这些人逮捕审问,并将违犯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C、对“焚书坑儒”的评价:实质:是文化专制政策。积极影响:在当时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消极影响:a、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b、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C、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有人称之为“灭学之祸”。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灵活穿插提问“学习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学生回答: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2、西汉初年,以黄老之术治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儒家思想逐渐复苏。(投影)从引导学生分析秦亡教训和汉初经济贫困入手,提问学生西汉初年以何种思想治国?儒家思想为什么会逐渐复苏?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小结:汉初以黄老之术治国,“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在一定程度上与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相近,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政治氛围下,儒家思想得以逐渐复苏。3、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成为现实的需要。(投影)师:到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汉武帝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怎样实现国家“大一统”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与实现国家“大一统”有什么关系?(结合“学习思考”: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帝王。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你能够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吗?这些成就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政策有没有关系?)学生讨论、交流,组织答案后回答。教师通过投影小结: 政治方面:存在王国问题和相国权重问题实行“推恩令”和设立中朝 民族关系方面:匈奴问题和越族问题抗击匈奴和设立三郡 经济方面: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 思想方面:“黄老之术”存在的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外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师:通过上述措施,汉武帝达到了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大一统”。他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呢?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学习重点)(投影)(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投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原始材料来分析董仲舒的主要观点:(投影、学生阅读和思考)1、“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2、“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董仲舒春秋繁露3、“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老师:上述材料中包含董仲舒的哪些主要观点?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投影)学生思考、讨论、组织答案后回答。教师通过投影小结:观点 a、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观点。(材料3)。 b、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的观点(材料1和2)。c、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提倡轻徭薄赋的观点。d、针对统治秩序问题,提出“三纲五常”的观点。 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董仲舒的儒学继承、发展并改造了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师:从董仲舒的主要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他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被汉武帝采纳,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所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文化专制政策,都是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在思想和文化上的措施为政治、经济和民族等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进行了理论准备和人才准备。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推行了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来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呢? (以下两部分内容由学生概括) (二)太学和郡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投影)学生回答:汉武帝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在中央:创办了太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在地方: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影响: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三)察举制、科举制儒学的正统地位进一步强化学生回答: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察举制,推举儒生作官,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了儒学的地位。汉武帝以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生的地位得以提升,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在学生回答过程中灵活穿插两个“学习思考”。D“学习思考”: 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经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就儒学经典的内容相互讨论,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答: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提升。说明了汉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儒学和教育文化的重视。D“学习思考”: 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来看待这种文化现象?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答:反映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能够因学得仕,并不受到家族等级的严格限制,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普遍重视。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以仕途为惟一理想归宿,人人追求功名利禄,使得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知识分子寥若晨星。中国古代士人价值取向和社会人才流向的这一特征,也是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严谨完备以及科学的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概括和对“学习思考”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汉武帝的种种措施,西汉把读儒家书、考试儒家内容和入仕三者结合在一起,上至皇帝,下至民间都非常重视儒学,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巩固。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们来体验、感悟一下历史。l 体验、感悟历史:假设你是生活在中国汉武帝时期的古人,根据你的切身感受,你如何看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影响为切入点,你的身份可以是汉武帝、农民、书生、官吏等)参考答案:答案提示:1、社会背景:汉武帝初期,各种思想学派纷呈,已经发展到不利于封建统治的地步。非常需要从思想方面统一人们的认识,以适合封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2、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更适应汉武帝时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但这就杜绝了百家之说,用儒家思想统一了人们的思想意识。结束了战国时期各种学派互相争鸣、平等发展的局面,儒学正式取代了黄老之学,儒学独尊的地位被确立起来。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3、博士弟子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以儒家经学为教育内容的封建官学教育的开始。儒学教育进而扩展到私学、启蒙学和家庭教育各个领域。4、通过选官制度将培养出来的人才选拔到政府机构中来,这样,儒术就成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5、消极影响:把百家之说称为“异说”或“邪辟之说”是错误的,无非是为罢黜百家提供“合法”的理由。其结果的负面作用是西汉刚刚复萌的各种学术思想尚未形成争鸣的局面就遭到了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的第二次扼杀。其负面作用在中国古代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l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一、汉 1、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打击。代儒学 2、西汉初年,以黄老之术治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儒家思想得以兴起的 复苏。历史背 3、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成为现实的需要。景 二、汉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代儒学 思想。成为正 2、太学和郡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统思想 3、察举制和科举制儒学正统地位进一步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