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7651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世界格局演变指的是世界各主要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经历了如下的过程: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本单元核心内容讲的是当今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在内容的设置上分三个阶段,向学生展示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全过程。第一阶段讲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根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达成的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战后不久,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开始实行“冷战”政策。苏联为了对抗美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从而导致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相继建立。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两极格局阴影的影响下,德国和朝鲜分裂。第二阶段讲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到20世纪7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伴随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殖民体系迅速崩溃,第三世界崛起,中国振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第三阶段讲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急剧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时至今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要经过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而最终形成。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我们确定的本单元教学目标是:1.掌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全过程,从而准确把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脉络。2.准确理解雅尔塔体系、“冷战”、东欧剧变、多极化等重要历史概念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针对概念的不同属性,分门别类地阐述、归纳,并帮助学生理清概念与教材的关系,以便达到对重要知识的完整把握。3.通过对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的分析,认识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4.通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等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各种矛盾的长期积累和总爆发;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也会遇到挫折。但我们不能因此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丧失信心,而是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此外,本单元涉及的大多数问题是社会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注意用比较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并探究出世界格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规律,以及这一转变过程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内容包括: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走向多极。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苏美两极对峙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等,有了正确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学习思考中具备了客观评价当今国际大事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思路设计本课重点是美苏“冷战”的表现、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难点是“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本课的内容对于高一的学生并不是十分陌生,他们在初中学习中也泛泛接触过,并在实际生活中对这部分内容也略知一二,如对“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等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高一学生一般不具有认识能力的深刻性和分析能力的透彻性,看问题具有表面性和肤浅性,所以对“冷战”政策形成的深刻原因和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还需要深刻理解和体会。此外对国际关系演变和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需要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基于此,在教学活动中,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础知识。(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就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解。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2)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理解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国家利益的争夺。(3)“冷战”背景下美苏双方的激烈争夺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导入二战结束了,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昔日的盟友关系能否维持长久?什么是“冷战”“热战”?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怎样提出的?北约和华约是怎么回事?德国和朝鲜分裂、古巴导弹危机又是怎么造成的?在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出此课,下面我们将对此展开探究。也许我们由此可以感悟到在战争与和平、生命与死亡的一线之隔中,人类的命运应该如何把握。导入多媒体显示:材料一 二战后,法西斯德国被彻底打垮,沦为战败国,国土为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海外投资也全部丧失。材料二 英国在战争中损失兵力120万,消耗资金250万英镑,外贸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海外投资也大部分变卖。战争结束时,国债高达237万英镑。材料三 法国在战争中损失一亿四千多万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材料四 1945年,美国军队人数达到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战后初期,美国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此外,美国拥有世界黄金总量的四分之三。材料五 二战后初期苏联的实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兼并了一些其他国家的领土,国土空前辽阔;进一步使整个东欧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巨大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师生互动师:这四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二战后,西欧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大国。教师小结:正因如此,在美苏的主导下,一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为战后两极世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推进新课问题情境1:从盟友到对手多媒体显示: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丘吉尔演说内容的教材导言和相关教材内容。师生互动师: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二战后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由盟友变成对手。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生: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最根本的是两国的利益冲突。师:这种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生:这种变化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深刻影响,形成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格局。过程评价: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带着对知识的追求,主动走进教学内容,探索知识。1.背景(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合作探究:什么叫雅尔塔体系?它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有何内容和影响?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雅尔塔体系:指二战后期,同盟国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如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1943年10月)、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1944年10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等。其中雅尔塔会议尤为重要,对上述会议的成果进行了完善、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后面的会议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雅尔塔体系就是以上这些协定的总和。它是以美苏为主导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历史背景: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战争中美苏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内容:确定了战后处置战败国的原则;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建立联合国;对战败国的边界重新划分,对其殖民地重新分配;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等。影响:确立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多媒体显示:提供美国战后作为头号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的经济、军事材料,以及苏联作为军事强国的材料,归纳出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的具体表现。教师小结: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自主学习:阅读“资料回放”“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真理报记者的谈话”。合作探究:斯大林与记者的谈话反映了盟国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反映了盟国间尤其是美苏两国的矛盾日益加剧,直接导致了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苏“冷战”的开始。2.表现: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问题探究: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吗?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不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也可以友好往来,共同存在,共同发展。3.影响:美苏“冷战”开始教师小结: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问题情境2:美苏“冷战”1.背景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教材第一目内容以及上面所提供的多媒体显示资料分析归纳。师生互动师:美苏“冷战”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生:美苏战时同盟基础的消失,双方关系逐渐恶化;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方面根本对立;二战刚刚结束,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2.美国的“冷战”政策(1)含义师:什么是“冷战”政策?生:“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以遏制共产主义。过程评价:教材内容和上述的材料及教师的层层设问,使学生充分理解美国与苏联对抗的本质原因是美国在妄图依靠本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的道路上遭遇到苏联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军事实力上的劲敌,所以对苏联必须采取强硬的遏制政策。多媒体显示: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碎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二 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宣传画(略)材料三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材料四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下图为12国代表集会签约。师生互动师:结合以上材料和图片,说出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生: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师:马歇尔计划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吗?生:不是。师:它的真实目的何在?生:一是稳定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二是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师:它的实质是什么?生: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2)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约组织3.苏联的“应对”措施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和“学思之窗”所提供的文字资料。多媒体显示:图1 赫鲁晓夫的演说图2 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多媒体显示: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1)措施师生互动师:面对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咄咄逼人的“冷战”攻势,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怎样的反击措施?生:杜鲁门主义出台后,苏联组织成立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之对抗;马歇尔计划出笼后,苏联组织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与之针锋相对;美国拼凑北约后,华约也建立起来。多媒体显示:政治上,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华约组织规律总结:(2)影响师生互动师:苏联对美国采取的针锋相对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生:使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过程评价:正如美国在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力量的过程中欲进一步控制西欧一样,苏联在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时所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和组织中也渗透了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控制。因此两大阵营内部的关系和可能产生的矛盾对未来必将造成消极影响。4.影响合作探究:美苏两极对峙的局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和平有何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不利方面,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搞军备竞赛和局部战争,到处插手别国内政,使世界政局动荡,形势紧张,长期不得安宁。有利方面:(1)由于彼此势均力敌,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为了在两极格局中取得优势地位,双方都注意发展经济,注意进行内部改革和调整,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3)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在美苏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不结盟运动兴起并得到发展,第三世界崛起。过程评价:通过对史料的研习,情境再现,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深刻理解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二战后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国家利益方面的尖锐对立,特别是由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造成两极格局下的对峙。问题情境3:“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多媒体显示: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图、朝鲜战争形势图多媒体显示: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物。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柏林也分别被美、英、法、苏划分为四块占领区。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并开始在分界线上修建水泥板墙、水泥墙、铁丝网、碉堡、壕沟、铁栅栏等隔离措施,总长达169.5千米,通称“柏林墙”。1964年,柏林墙建成,柏林被一分为二。自主学习:阅读相关教材文字和图片内容,观察以上图片和文字资料。问题探究:(1)柏林墙是怎样修筑成的?(2)它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拆除的?(3)从柏林墙的修筑和拆除可以看出德国分裂的原因是什么?(4)“冷战”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重大影响?(5)从以上四件事情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谈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二战后柏林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这为柏林的分裂埋下伏笔;随着“冷战”的加剧,1961年东德为了防止公民外流,修筑了柏林墙。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两个德国重归统一,柏林墙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因此被拆除。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冷战”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重大影响:阻碍了东西方乃至世界的经济交流;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和制度之间的对立;增加了东西方人民的隔阂;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在“冷战”的阴影下,国际关系中还发生了朝鲜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从以上四件事情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苏“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威胁;受到大国控制的世界局势瞬息万变;美苏“冷战”重点在欧洲,在亚洲主要是“热战”。合作探究:“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1)避免了世界大战的重新发生;各种制约战争、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因素逐渐积累壮大,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造成了一些国家的分裂和领土纠纷;加深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使人类面临着战争危险,局部冲突不断,国际危机频繁。过程评价:“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一目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对立可能导致的大国操控下的民族国家的分裂和可能带来的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对于民族国家分裂,教师举例说明在美苏争夺重点地区欧洲出现的德国分裂,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两次柏林危机。对于古巴导弹危机的讲述,教师补充了更加富有感染力的材料,让学生切身感受美苏双方在处理整个事件过程中的各种手段,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类和平与世界前途的思考。课堂小结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和世界形势走向缓和。板书设计一、从盟友到对手1.背景(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2)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2.表现:杜鲁门主义3.影响:美苏“冷战”开始二、美苏“冷战”1.背景2.美国的“冷战”政策3.苏联的“对应”措施4.影响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3.越南战争4.古巴导弹危机活动设计把全班分成两组,举行一次辩论比赛:论题:美苏“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利与弊正方:美苏“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弊大于利反方:美苏“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利大于弊提示:正方观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搞军备竞赛和局部战争,到处插手别国内致,使世界政局动荡,形势紧张,长期不得安宁。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中,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使世界笼罩在新的世界大战的阴影之中。反方观点:(1)由于彼此势均力敌,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为了在两极格局中取得优势地位,双方都注意发展经济,注意进行内部改革和调整,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3)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在美苏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不结盟运动兴起并得到发展,第三世界崛起。(4)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习题解答学思之窗(1)军事政治性质。(2)使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本课测评思路引领:这道题目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冷战”的含义及其出现的原因,考查对二战后的国际局势全面理解的情况,检验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的掌握情况。答题时可以从战后世界力量对比、美苏利益冲突等方面分析挖掘。答案提示:“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以遏制共产主义。原因:二战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美苏战时同盟基础的消失,双方关系逐渐恶化;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方面根本对立;二战刚刚结束,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学习延伸思路引领:此题考查综合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以及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但同时具有一定的思维发散性和拓展性。学生应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回忆“冷战”形成以来整个世界形势的综合情况,以此为背景理解这段话,整理作答。答案提示:这段话未能全面地、客观地理解“冷战”的影响;“冷战”是在二战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美苏势力均衡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它持续了40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但由于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避免了半个世纪内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