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新课标理念.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57527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用新课标理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如何用新课标理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如何用新课标理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用新课标理念 指导教学设计,无锡市第一中学政治组课改经验介绍,无锡市第一中学 钱 平,中学政治学科的最基本特征,成长中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思想,知识,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活逻辑,能力,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中学政治学科的生命价值,培养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中的作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时俱进,中学政治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且是以促进人的社会性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的的。,中学政治教学的本质,政治教师以发现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道德观对每一位学生的意义为使命的。,教学本质,政治教学是鲜活的生成性教学,学科的新课标理念,人文性,学会选择,不仅重视知识还要重视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尊重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课程的追求,从具体角度看学科理念,统一的整体,人文性,人文性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人格健康发展。,中学政治课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最主要的,批判素养,科学的批判精神,理想境界,面临现实,矛盾,学会选择,分辨是非,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选择。,学会放弃,学会进取,辩证处理,提供空间,不仅重视知识还要重视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重视基础知识 知识转化为能力,坚持知识是在过程中生成的理念,知识不是在简单传授及其预设中掌握的。 感悟启发不是生硬灌输,强调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尊重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任何国家都有一个国家价值观的灌输引导问题,存在道德要求与现实矛盾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探究体验,思维的转换性、流畅性、深刻性,教学设计关注点,认识理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时代的活水 、思辨的活水,关注思想性方向、对实际生活的穿透力,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育,启发式教学指向,学科新理念是一个辩证统一的科学理念体系,条件理念,目标理念,方法理念,扩展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尊重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的统一,提供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使用方法。理论的精神实质,理论的思维层次,理论的内在联系, 理论的实际运用, 思辨性条件的特定性 ,我们的教学不能让学生觉得是说教,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一切可以凭着感觉走。,2、引入时代的活水,思辨的活水,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的主流层面,时代的主流趋势。,关注思想性方向性的同时不忽视学习内容的适应性或阶段性的需要,教育内容拔得太高就有可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缺乏对学生心灵的感染,缺乏对实际生活的穿透力。因此要以生活内容作为切入点,以品德实践教育为核心,构建课程的内容。,3、关注思想性方向性时要注重教育对实际生活的穿透力,分析探讨,求真务实的品德教育,事物性质要判断准确,从对心灵的感染力发展的对学生实际生活的穿透力,注重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理性指导,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初中的品德教育主要是公民基本品德的教育,基本品德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总是与高尚品德联系在一起。对初中生进行理想教育是必要的,从生活的角度分析、从理论的角度、从人的成长角度分析,理想教育与品德教育总是构成一个整体的,并且与某种高尚品德联系在一起的。,进行求真务实的品德教育与理想教育,怎样使我们的品德教育求真务实?必须用基本的品德教育来支持,否则,就会把公民的基本品德教育悬置起来,悬在空中的品德教育不可能支持理想教育的。,品德与德性的发展是广阔的,没有上限,但是,社会中的人的品德与德性有底线的要求。鼓励学生追求高尚品德,但是要养成起码的品德。,?,教学处理,基本品德有:诚实、友善、平等、尊重、合作、公平、正义。平等、公平、正义、合作是最重要的基本品德教育内容。 能够鼓励并且支持学生去发展他对于高尚品德、对于理想的追求和热情。 高尚品德教育依托基本品德教育。,基本品德教育的追求的着眼点,4、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育,自我导向明确的学习目标, 自我激励有感情投入, 自我监控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思考策略。,自主学习三素,5、启发式教学指向,启发式教学指向深思、指向共识,启发的效果:从未知到更多的未知,从已知到知之更多,从已知到对已知的质疑,可能对某一问题达成共识。,什么是成功的教学设计,从总体上看,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变化,学习过程是否充满了快乐和成功的体验,是否乐于自主探究,师生关系是否变得平等融洽,学习的内容是否体现人类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否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有提出问题的空间。,1、看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指:自主、合作、创新。 自主性学习的内容、时间、进度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 合作平等、开放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亲和力。 创新试着去改变。(可以是自我也可以是其它,2、看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是否形成,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该是有效的学习 明确的目标追求,高度的情感投入,不断反思和检视自我。 积极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清晰认识到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通过内在动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3、看是否是有效的学习,教学是鲜活的生成性的明确的预定目标要实现,不可预期的学生行为结果的增加程度,新观念不断生成出来。,4、看是否鲜活的生成性的教学,英国课程专家斯藤豪斯认为: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教学设计基本操作方法的指向,体验教学,问题情境设计,教育内容的选择技巧,体验教学,体验教学的含义,体验教学的优点,体验教学对于培养批判素养的作用,体验教学的注意点,体验教学的设计方法,根据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模拟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体验教学的含义,活动,涉及活动环境、动作、效果、体验。学习活动的建构,就应该是这些教学事项在课堂教育环境中的整合。整合中存在一个体验入学的问题,体验入学有反思与理性思考要求。,体验教学与活动课不同,日本中学 体验入学课堂教学,符合认识规律。(仿真、真实性)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开放性、民主性、 综合能力的培养(读书能力、社会实践设计能力、形象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体验教学的优点,融入自己的反思的知识学习; 注重在交流中,用批判性思维获得对真理性知识的认识; 自己的批判精神得到认同,使自己对知识的把握跟上时代的潮流。 反思过程中掌握的知识能够有效进行品德养成训练,体验教学对于培养批判素养的作用,疏密程度,要适时适度,注重时效。 把学习、探索与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相结合。,体验教学的注意点,教学设计基本操作方法的指向,体验教学,问题情境设计,教育内容的选择技巧,问题情境的设计,问题的含义:个体对现有材料与目标实现之间的一种心理体验,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问题情境的切口有多个,便于学生在新情境中把握住问题,表达理论,运用理论,在实际问题中认识与运用理论,选例思辨性与条件性哲理性与趣味性结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建构朝着有利于有意义学习方向发展。,建构主义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基本操作方法的指向,体验教学,问题情境设计,教育内容的选择技巧,教学、教材的开放发展互动,教育内容是真善美相结合的整体真,真实的事实,能够被证实的科学知识;善,道德观念中值得称道的东西,美,价值观念与审美观念中值得人们去追求或欣赏的东西。善与美是具体的多元化的。善美,从学科教学讲,从“一般品德与公民品德、基本品德与高尚品德”的角度进行举例。,知识目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形成切入点,进行教育内容的选择(加工教材),问题情境,组织课堂教与学(分步达成学习目标,体验与反思要适度运用),教学设计思路与步骤,对课改的几个误区,只是使用新教材,运用课件上课,基础知识不重要了,把能力与知识对立起来,以教材为纲,以教参为指导,依纲靠本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探究、开发教学内容,做学习型探究型的教师,转变观念,学生来校是就学不是求学。 服务意识,学生中心思想。,教师工作是我们的职业 职业道德,职业技能 ,职业意识是具体现实的,要有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勇于承担自己的义务,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投入激情与热情。,关注学生的生活,丰富教师自身的生活。 教师是知识的创造者,教师知识同样与教师的心灵、生活世界、文化世界交互作用,以及与教师心灵的自我反思相互作用。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研究活动,不断研究学生与教师自己,,做反思型批判型的教师,总结,特征,理念,要求,切入点,知,行,检验标准,操作环节,反思型批判型教师,让我们一起用哲学的视角透析我们的教学设计,为中学政治教学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