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政治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四 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按劳分配是公有制是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非按劳分配的具体方式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 2能够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认识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非按劳分配的具体方式。能对非按劳分配的几种具体方式进行区分。能够运用有关的基本理论分析非按劳分配方式存在的依据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3进一步熟悉和领会按劳分配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正确认识股份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掌握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国家的分配政策,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分配制度的选择;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共富与先富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看分配问题的重要性1、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生产决定分配 (2)、分配反作用于生产 2、分配方式的确定 (1)、确定分配方式的重要性 (2)、确定分配方式的依据 (3)、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分配方式:平均分配,按需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1、我国在个人消费品领域分配方式选择的经验教训 平均分配行不通 按需分配不具备条件2、按劳分配的含义 按劳分配是指个人消费品以劳动者个人向社会提供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为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不得。按劳分配原则。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只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按劳分配范围是公有制;第二,按劳分配的客体是个人消费品;第三,按劳分配的依据或标准是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具体地说就是要注意讲情以下几个内容: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范围内;分配的依据:社会 以劳动为尺度,包括劳动的质和量两方面分配的内容:向劳动者分配的是个人消费品不是其他产品分配过程的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 在我国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晶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按劳不按资”) (2)、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按劳不按需”) (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只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为了取得物质利益,就只能以劳动为尺度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的优越性:(略)。三、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 1、在我国现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分配方式。这些分配方式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的价值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等2、其他分配方式的存在,是由我国当前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3、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课堂练习与思考1:李四一家五口,李四本人承包了责任田,完成上缴农业税后,收入不错;李四的妻子开了个小店,纳税后也有不少收入;李四的儿子是售货员,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李四的女儿是工程师,她利用双休日为一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李四的母亲靠出租房屋也有一定的收入。思考: 李家五人收入各来自何种分配方式?难点突破个体劳动者的收入属于不属于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个体经济中,个体劳动者运用属于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以自己劳动为基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他的税后收入应包括按资本要素分配收入、自己从事生产劳动和经营劳动的报酬以及风险补偿等。所以,个人劳动者的按劳成果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关系 按劳分配 (略),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一个组成部分,是以劳动力作为商品而进行交换的一种分配形式。 前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对分配的客观要求,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而后者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产生于生产要素个人所有的基础上,是市场经济在分配领域的实现。 前者的尺度是劳动,即按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而后者的尺度实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按劳分配和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关系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是建立在个体私有制基础上的,是以对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来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不都是劳动所得,对生产资料占有及经营方式也是影响个体劳动者收入高低的因素。 二者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都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都是合法收入都受到法律保护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是关于所有制方面的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性的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国家在消费品分配方面的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是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的分配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则是基本经济制度的体现和实现。课堂练习与思考2:小王把2室一厅的住房出租,每年获得租金6000元。这笔收入属于: B A.按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 B.按土地要素获得的收入 C.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 D.按劳动力要素获得的收入课堂练习与思考3:杭州市各大医院在病人选医生的基础上实行“手术点名费”,被点名的医生可以在患者交纳的点名费中提成45%-50%,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你认为 AA是合理的,体现了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 B.是合理的,因为它体现了兼顾公平的原则 C.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D.是不合理的,因为它违背了效率优先的原则课堂练习与思考4:近年来我国经济特区许多外资企业高薪聘用科技人员,并允许他们以技术人股,根据企业经营收益分红。科技人员的这些收入属于 D A按劳分配所得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所得C个体劳动所得D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四、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2、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其次,这是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 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实践证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时,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效率优先是指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要把促进效率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即必须承认差别,使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以激发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兼顾公平原则强调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中,通过税收、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措施,防止两级分化,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在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时,要使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两者恰当地结合起来,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达到公平,防止和克服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 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不能只强调其中否认另一方。 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通过分配促进效率,就要拉开收入差距,鼓励先进。 分配要实现公平,就要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市场经济会使财富向高效率处转移,所以市场经济既有高效率的一面,又有使富者越来越富,贫者越来越贫的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样,只要效率不要公平,也不能像原先计划经济样,只要公平不要效率。兼顾公平和效率,就是要做到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五、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目标 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之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所在1、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最终目标的历史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社会,居于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劳动者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这些客观经济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可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供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要实现共同富裕,还必须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反对平均主义和收入过分悬殊这两种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要取缔非法收入,要整顿不合理收入,要调节过高收入,要保障收入者的基本生活。2、“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1)“先富”是实现“共富”的必然途径 (2)“同步富裕”必将导致共同贫穷 (3)平均分配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同步富裕”与平均分配都是错误的 3、允许部分“先富”不会导致两极分化 (1)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不可能垄断全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2)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主要是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而致富 (3)国家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调节个人收入课堂练习与思考5:辨析题:“先富”必将“共富” 提示:“共富”需要“先富”;“先富”未必“共富”。在我国, “先富”能实现“共富”。附针对训练1决定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直接因素是 BA我国现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B我国已确立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C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2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逐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逐步缩小中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的差距。通过相互扩大开放和密切合作,促使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可见 AA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B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C消除地区差距是当前国家的主要任务D地区之间相互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3下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有 D 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 债券股票交易收入 出租土地和房屋的收入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债券人的利息或股息收入 A 且 C D4“国有企业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增长率应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应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体现了 A A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B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 C不同行业的分配制度 D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5在我国,部分农村的农民采取资金入股、劳力入股、山地入股、技术参股的方式,实行统一规划、连片开发、收益分成的方法,综合开发山区资源,取得了很大效益。这种股分合作制: B使生产要素得到了优化组合 是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致富门路的一条重要途径 是搞活集体经济的惟一有益形式 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里所说的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入 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混合收入 企业经营者的财产收入和风险收入 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市获得的收入 DABCD浙江省绍兴县成立了“农民土地信托中心”,农民个人承包的使用权,在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到“中心”来签约,以“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经营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据此回答67题。6“土地入股分红”属于 CA按劳分配B按土地所有权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劳动力要素分配7“农民土地信托中心”的成立 CA表明我国土地的私有化进程加快B有利于壮大国有经济的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C能有效地解决土地使用供求矛盾,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D说明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适应沿海经济发达地区200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了第三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向获得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怡濂颁发奖励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据此回答89题。 C8国家重视科技创新,从经济学上看是因为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坚持发展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9500万元的奖金属于 CA按劳分配 B按劳动力要素分配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劳动的成果分配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据此回答1011题。10从孔子的话正确的一面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BA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必须高度重视生活资料的分配问题C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D必须严格防止劳动者出现收入差距11人们现在看来,孔子的话错误主要在于 CA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B违背了“平等互利”的原则C违背了“效率优先”的原则 D违背了“等价交换”的原则12、市场经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优化资源配置、乏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和魔力。但是,也手看到,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也有盲,氮。对于缩小乙区发展差距,它往往是一根失灵的杠杆。这需要政府于伸出那只看得见的乎,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1)如何理解“看不见的手”在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和魔力? (2)为什么对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看不见的手”是一根失灵的杠杆,而需要伸出“看得见的手”?答案要点:(1)“看不见的手”即价值规律,能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能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汰劣,从而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和魔力。(2)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由于各地经济基础、生产条件、劳动者素质不同,所以,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获利情况不同,这必然造成地区发展差距。因此, “看不见的手”即价值规律对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一根失灵的杠杆。只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指导,采取有利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才能缩小地区发展差距。1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请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论述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答案要点、(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1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1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1分)(2)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对生产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防止两极分化;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加个人收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加强宏观调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利用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有效的收入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上具体措施学生能回答三点即可得满分,如学生能回答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必须解决农民问题,确定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可酌情加分。但本题最高得分不能超过6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