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的习题教学.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50433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学生发展的习题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基于学生发展的习题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基于学生发展的习题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学生发展的习题教学,王国锋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提纲, 我理解的习题教学 科学习题教学现状鸟瞰 习题教学的切入点 最适切的习题教学途径, 我理解的习题教学,初中科学三类课 若干印象深刻的习题课 他的弯路 几点认识,1、初中科学三类课,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 “种子课”、“生长课”和“收获课” 讲授(评)课、实验课、自习(修)课,2、若干印象深刻的习题课,第一次个体层面习题课速度 第一次学校层面习题课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第一次学区层面习题课杠杆 自己满意的习题科动态电路和电路故障 第一次指导习题课研究电路图象分析 听到的精彩的习题课教学气体装置的选择与应用 他自己不满意习题课PPT教学欧姆定律及应用,3、他的弯路,精致的习题课教案、课堂教学还太少 对于习题课的教学,还没有摆脱多讲多练的误区。 对习题课的重视程度不够,4、几点认识,习题教学的教学价值突出四个方面 (1)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科学知识。 (2)习题课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环境 (3)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帮助教师得到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 科学习题教学现状鸟瞰,少两个意识 计划、目标意识;学生、差异意识 多两个主义 习题安排的本本主义;习题来源的网络主义 缺两个关注 缺少关注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缺少关注“以生为本”的理念,误区与追求,应景跟风 贪图方便 讲义漫天飞 劳而无功 效率低下 安于现状,寻找习题教学的阶段规律 摆正习题教学的目的地位 选择习题教学的适切方式 养成研究习题的职业习惯, 习题教学的切入点,定位:习题教学目标重心在哪里? 选题:从习见的习题中寻找切合点,1、习题教学目标重心在哪里?,微观目标(操作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如科学概念、公式、规律及应用 2、纠正学生审题不严,书写凌乱缺乏条理,培养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应用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评价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查漏补缺,宏观目标(指导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宏观目标单一,强调技巧,少学科的研究思想、方法和情感。 操作目标不明,强调多练,少有层次、阶梯、顺序渐进的安排,我们来看一节“欧姆定律计算”练习课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能找出对应的电压、电流和电阻并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核心目标:,双基的落实,习题编排如这样的题:,如图1,U1=6V,U=10V,通过R1的电流是04A,求:R1、R2的阻值 在图2所示电路中, R1=20当开关S,S1合上时电流表示数为0.3A,当开关S合上、S1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1A,求R2的阻值。,图1,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我们再来看一节“欧姆定律计算”练习课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学会解决电流、电压变化问题的方法。 2知道欧姆定律变形公式及意义和在实际中的应用。 核心目标:,注重思考与方法,促进思维发展。,如图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的总电阻将_电流表A的示数将_电压表V1的示数将_电压表V2的示数将_。,习题编排如这样的题:,习题编排如这样的题:,已知电源电压为4.5V,电阻R1.0金属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x与迎风板所承受风力F的关系如图23乙所示,(1)若在电路中接人一电压表,使电压表示数随风力的增大而增大,请在图23甲中适当位置画出电压表并说明原因。,(2)如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求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风力,一节课“一题”三步训练法 具体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阅 要求看懂、看会、理解到位。 第二步做 要求独立,暴露问题并纠正 第三步迁移 变化条件、关键词答题又快又好 既是先学也是后教。学而时习之,非常悦乎! 最后,布置作业还是这样类似的两道题,交上来作业中还会有一部分同学有问题,再单独纠正,回头改错后再交上来,老师再看,问题大都得到解决。,纠正审题不严,书写乱少条理,2、选题:从习见的习题中寻找切合点,一道好题应该不是所有学生都难以“下咽”的苦果,恰好相反,应该是所有学生“品尝”时感觉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一道菜肴。,一道习题是由立意、素材、内容、陈述、设问、答案等几个要素组合而成,,(1)什么样的题算是好题?,例1:如图所示是2011年“水是生命”国际大学生海报比赛的金奖作品。全幅作品呈沙漠的颜色,图幅上端有一浅滩水域,周围围满了各种动物:袋鼠、麋鹿、鹤乃至人类。下列说法错误的( ) A作品的创意是曾让人类引以为豪的地球,却再也没有第二个绿洲 B画面的震动感,在于一种大和谐中包藏的尖锐的残酷 C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上述生物都是生产者 D作品中蕴含了光的反射等科学原理,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标准之一:有科学价值题,(1)什么样的题算是好题?,注重思维过程的题。,例2:多数食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潮湿,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腐败。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CaO 粉末,可使食品保持干燥;现已研究成功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铁粉(包裹在多孔泡沫塑料中),铁粉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用铁粉代替氧化钙粉末的优点是 。,(1)什么样的题算是好题?,表达科学、简洁、生动,好题愿意让人读下去,题文叙述清晰、无歧义,问题的指向明确,没有大篇幅的文字叙述,简洁生动。简洁、生动。,具有教育功能。,(1)什么样的题算是好题?,标准之二:适切学生发展的题,不一定是灵活题,不一定是综合题,也 不一定是应用题,但一定是最适合学生发 展的题,有层次的题;难易是相对的,有 的题在某个阶段对学生较难,这就是难题。,这也是“以学定教”的一个重要方面,(2)选题的一般原则,注重二大意识:学生意识、目标意识 牢记五性: 典型性 针对性 实际性 启发性 生活性 习题要有梯度,循序渐进,并能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3)理想习题(作业)设计的步骤,学习目标的确定; 任务主题的确立(关注差异) 题目编制(难易兼顾); 剔除学生完成任务中可能存在的障碍; 教师试做; 对作业本体作出评价。, 最适切的习题教学途径,上课:从已有的经验中发掘生长点 讲评:从平凡的错题中提炼关键点,1、上课:从已有的经验中发掘生长点,科学习题教学要有明确的计划性、连贯性和目的性。 科学习题课教学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上课要认真备课,精选科学习题。,(1)科学习题课的基本要求,1、上课:从已有的经验中发掘生长点,“做讲练”模式适用于能体现一类方法或技巧的题。 “分析-讨论”模式 适用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讨论-交流”模式适用于解法不唯一的典型问题。 “展示-评议”模式 适用于学生容易多处出错的典型问题。,(2)习题课教学的主要模式,1、上课:从已有的经验中发掘生长点,复习相关知识。 教师举例示范,组织学生讨论。 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3)科学习题教学的主要程序,1、上课:从已有的经验中发掘生长点,习题课要与实验相结合 习题课要与科学探究相结合 习题反思科学学习的重要策略 习题课要时刻关注中考评价的发展,(4)科学习题教学的多元化,习题课一定要避免只让学生会 一道,一定要让学生会一类。,习题课要与实验相结合做“科学习题”,利于纠正错误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知识,例1: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经常转播一些重要的象棋或围棋大赛。在复盘讲解时,棋子被吸附在竖直放置的磁性棋盘上保持静止,如图所示。此时棋子不掉下来的主要原因是 A它受到磁性棋盘的吸引力 B它受到磁性棋盘的静摩擦力 C它对磁性棋盘有吸引力 D它对磁性棋盘的静摩擦力 很多学生受前概念干扰,选择A。,纠正错误前概念,构建正确认识,分析棋子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得:棋子受到重力、静摩擦力,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无奈的是,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内心是不服的,以后出现类似的习题还是被前概念支配。 我做了如下的实验:取一磁铁,刚好能吸在黑板上不掉下来,然后涂上润滑油,再把磁铁贴在涂有润滑油的黑板上时,下滑。 学生分析:磁铁与黑板的吸引力大小不变,但因表面变得光滑,摩擦力变小,小于重力,所以磁铁下滑 进而说明磁铁静止在黑板上的原因是摩擦力的作用,从而否定了学生的前概念,构建起正确的知识。,专题形式“做”习题实验整合专题研究,学习串并联的连接后,安排电路故障分析习题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再现以往出现的零碎的电路故障形式 2、通过电路图简明扼要归纳故障的现象、原因及检查方法 根据下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好实际电路,专题形式“做”习题实验整合专题研究,实验再现、归纳电路故障 形式、电路异常现象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习题课要与科学探究结合,例1 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选择试剂并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案一、加盐酸,如有气泡出现的说明已变质。 方案二、 方案三、 学生:老师,二氧化碳不是会被氢氧化钠吸收吗?会出现气泡吗?,习题反思科学学习的重要策略,通过对习题条件、习题结论及解题过程的反思,以养成“精做多思”,“思而求变”的创新性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习题教学的“减负增效”,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思想。 让学生掌握反思策略和思维方法,习题课要时刻关注中考评价的发展,常用的试题类型有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 1、如何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性) 2、如何考查科学探究? (开放性、探究性) 3、试题内容和立意如何更好地联系实际? (STS) 试题体现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以科学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 利用试题情境渗透对情态态度价值观的考查,2、讲评:从平凡的错题中提炼关键点,作业讲评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些剪影:1、老师的困惑 情景一:下课后,老师沮丧地回到办公室:“这节课讲作业讲得累死了,嗓子都讲哑了,但学生们却一点反应也没有,真没意思!让我更气愤的是,却发现台下有几个同学差点睡着了,你说现在这些学生怎么了? ” 情景二:办公室里,老师怒气冲冲,甩着作业本:“这个作业不是刚刚讲评过了吗?你怎么还不会做,上课到底在干什么? ” 2、学生的认知 以“作业讲评课的重要性和作用”为主题,对所任教的班级进行过专门的调查。认为作业讲评课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比例达到了86),但反过来,作业讲评课又几乎成为学生最不愿意听的课中,2、讲评:从平凡的错题中提炼关键点,错因分析及补救策略 审题错误 不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针对性训练 误解:辨析、讲解、训练 知识错误 记忆:复述、提问、默写 理解:讨论、讲解 应用:同类性训练 思维错误 受阻:知识或方法的梳理 偏差:培养思维能力 解答错误 展示样板,纠正错误,最适切的习题讲评途径,(1)师徒结对,基础问题在互助中化解 (2)方法灵活,疑难问题在点拨中突破 (3)反思跟进,重点问题在思考中巩固 (4)作业讲评留五分钟给学生,2、讲评:从平凡的错题中提炼关键点,首先 出示正确答案,知识的再现及纵横联系,错误率较高题的错因分析和应对策略,此类题的解法和规律;提示强调常见“陷阱,挖掘隐含条件,题中渗透的学科思想和方法;规范的解答步骤、格式 再次 习题课上教师要注意帮学生“究错” ,不仅仅“纠错”,(1)师徒结对,基础问题在互助中化解,平均分配讲评法 结果是:做对的学生没听,会做的学生不听,错的学生没听懂, 原因是:学生没有能发挥其主动性,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听,更谈不上有效率的听课。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尝试进行师徒结对活动,通过“小先生”制度来解决作业上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小先生”制度 简单的内容会通过师徒交流的方式迎刃而解 整个课堂充满着沟通与交流,充满着学生思维的碰撞。这种活动的进行,也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方法灵活,疑难问题在点拨中突破,“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将铁钉放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有( ) AHCl BZnSO4 CAgNO3 DCuSO4 题目中对于知识点的考察是单一的。如果讲评时仅局限于就题论题,形成教学封闭,那是低效的。 教师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把它作为习题教学的终结,而是把它视为思维创新的开始。 我们可以尝试那些方面的延伸设计呢,(2)方法灵活,疑难问题在点拨中突破,“一题多变” 、“错题变换”,例:小明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小明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下图2的实验,结果鸡蛋吐了出来。他加入的试剂是 。,“一题多变” 、“错题变换”,当学生完成以上的内容后,我又做了以下的变式: 变式1:图1中,除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还可以充入 气体?请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 变式2:在他进行图2的实验,结果鸡蛋吐出的原因是 。 变式3:如图1,如果注射器中不加任何液体,把活塞推到底而后慢慢上拉,鸡蛋可能会 。原因是 。 而后,我让学生一起讨论还可以变出怎么的试题,这时课堂常常会出现讨论声一片,老师再也不用担心学生的兴趣与乏味了!,(2)方法灵活,疑难问题在点拨中突破,“ 善于铺垫,浅入深出 ”,如错题:往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再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 C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D滤纸上有Ag、Cu、Fe、Zn,滤液中有Zn2、Fe2我的分析:,(2)方法灵活,疑难问题在点拨中突破,“ 善于铺垫,浅入深出 ”,硝酸银溶液和硝酸铜的混合液,加铁粉过滤后,滤液中溶质和滤渣中的物质存在哪些情况?师生分析跟加入的铁粉多少有关,记录如下:,(3)反思跟进,重点问题在思考中巩固,如错题: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得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称取该纯碱样品3.3g,充分溶解于水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 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所加入氯化钙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针对一类典型问题,讲评后,让学生总结其中的科学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3)反思跟进,重点问题在思考中巩固,针对这样一类计算题,我们总结了如下: 化学计算题方法: 1. 公式正确(化学中是化学方程式) 2. 代入正确(关键是建立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3. 书写正确(计算题十分强调过程与书写) 强调几点 1. 数字、图象的意义 2. 溶液的几种可能性:有气体产生,有沉淀产生,有不溶物质不参加反应。 3. 溶质的几种可能性:生成新物质,原物质中也含有溶质。 对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认知。,(4)作业讲评留五分钟给学生,让学生趁热打铁巩固 让学生整理思路反思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状态做出评价 每次讲评完作业和试卷,请留5分钟时间给学生,起到巩固和内化的作用。,结语:思考没有止境,性格(心理倾向)比技术重要 任何进步源于反思 在备课中起步 立足于平时不增加负担 让研究成为职业姿态,追求“生态”,发展学生,成就自己!,谢谢惠听!,是分享是交流,不成熟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宁波东海实验学校王国锋 邮箱:wgf。cn 电话:13656787579 Q Q:11514446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