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0168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孔子“仁”的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学会运用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2、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文材料,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阐释历史,联系现实;历史比较,问题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以祖国的历史文化而自豪,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教学重难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问题一:什么叫百家争鸣(即百家争鸣的含义是什么)?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有哪些?“百家争鸣”是指_所谓百家是_所谓争鸣是_流派和代表 ; ; ; 问题二:请根据课本及提示简要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性质?影响?第一、经济上:_第二、政治上:_第三、阶级关系上:_第四、思想文化上:_原因性质:_影响:_问题三: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创立: 发展: 形成问题四:列表对比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思想家比较项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问题五:道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有哪些?道家:老子 庄子 法家: 课堂练习选择题1. 下列对孟子和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A.都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 B.都主张礼法并用 C.都主张性善论 D.都主张性恶论 2.“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是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儒家、道家、兵家、法家C儒家、道家、墨家、兵家 D儒家、道家、兵家、法家 3.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4.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C甲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儒 5.下列属于孔子的思想是“仁者,爱人” “有教无类” “性本善” “为政以德” A B C D 6.下列思想中主张用“仁义”和“王道”来施政,“以德服人”的是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井田制崩溃 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出现了私人讲学 A B C D 8.孔子兴办私学的主要作用是 A儒学成为传统思想 B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C促进“百家争鸣”出现 D五经成为教育传统课程9.下列格言符合孔子“仁”的思想的是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有仁,必有邻 巧言令色,鲜矣仁A B C D 10.下列有关右图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周游列国,“兜售”仁政学说 B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C整理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 D他编定的论语是儒学思想的精髓 11. 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铁器牛耕使用渐广 诸侯兼并趋向统一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中外联系不断加强A B. C. D. 12.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C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思想不感兴趣13. 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 B C D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性信任是立不住脚的。)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性的拥护)而为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请回答:(1)三段材料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1分)(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1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2分)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以个典型事例。(1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颜渊和论语季氏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心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材料四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相对立的东西,其实确是兄弟。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请回答:据材料一,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 据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