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253966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问题与对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强,富,美,目录,1,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2,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3,深入思考城镇发展战略,抓重点破难点,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战略决策,给农民吃了颗“定心丸”,让亿万农民更放心加大对土地的投入。,4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功不可没,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让广大农民跟着共产党完成了打下红色江山的第一次革命,1978年被喻为“第二次革命”的改革,也正是从农村发轫让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飞速发展,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也已显露出来,实行土地承包政策最核心的问题是将土地使用权通过承包权形式交由农民支配并从中收取土地收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政策决定人心向背和政局稳定,存在问题,在大量征地行为中,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的耕地、宅基地、住宅不能体现其市场价值,土地这个要素长期无法按照市场规律实现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发展滞后的总病根。,第二轮土地承包出于维护农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等因素考虑,土地承包权不作人地变化调整继续再延长30年,导致无人经营闲置荒废或随意转包他人粗放经营。,土地承包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使我国农产品高成本、高投入、低质量。,农业品投入产出周期长、效益低,亿万农民选择了进城打工,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撂荒、种地不养地、生态退化等现象。,解决对策,国家及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办事,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维护好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合法权益。,要针对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或调整法规和政策,发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保护农民种植粮食和养殖的积极性。,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经历及意义,1.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有六种,2.从禁止到解禁到规范化三个阶段,3.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具有深刻现实意义,一是转包形式,二是转让形式,三是互换形式,四是出租形式,五是土地入股,六是反租倒包。,明令禁止阶段:1982年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解禁阶段:1988年对宪法进行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奠定了土地使用权合法流转的宪法地位规范化阶段: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标志着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正式确立,土地流转是保障农民系列权益的重要手段,农民土地可以按其意愿进行抵押、出让、出租、转让、流转,农民的权益才得到保障。流转有利于形成农业规模效益,加快农村土地规模集约化进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现状,35.1%,农村土地流转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我国土地流转规模已经从2007 年的 6400 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4.71亿亩,流转面积占比已达到了35.1%。,一是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土地流转的比例存在差异,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点。二是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在地区之间呈现较大差异,表现为市场化和多元化特点。,存在问题,01,02,03,04,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定指标、下任务,以至变相强迫命令,损害农民利益,恶化干群关系。,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民争地现象突出。农户个体或协作社因资金实力无法与工商资本竞争,只能选择被迫妥协,放弃对土地的耕作权,由此影响耕地维护,损害农民利益,损伤国家利益。,流转后农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严重,造成耕地流失、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土地流转程序不标准。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建立,土地流转中不标准现象仍相当普遍。,解决对策,在各种制度创新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深入思考城镇发展战略,城镇发展战略则指对城镇发展功能与地位、发展目标与原则、发展重点与路径以及制度和政策等保障措施进行指导和统筹安排的战略,其多年来一直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全国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整体的城镇发展战略,现实迫切需要对城镇发展战略进行深入思考和抉择。,城镇发展是我国从农业弱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由富变强的新时代,这将是城镇发展的重大转型期和机遇期。,综观国际上发达国家及我国经济强省的经验可以发现,城镇发展对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尤其是对破解我国长期执行城乡二元政策所造成的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全体居民共同致富,更具特殊意义。,城镇发展战略对我国由富变强具有特殊意义,我国城镇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从宏观看,城镇发展中有四大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这四项中的任何一项解决不好,均有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可能,我国城镇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解决对策,宏观上,重要目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城镇化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核心问题: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有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城镇发展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头戏。必须从巨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紧缺的资源环境、转型的经济和城镇化、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入手,引导城镇发展与周边大中城市总体发展的规划互相协调和统一,避免重视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必须要把城镇发展战略纳入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微观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党风建设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