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鲁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38697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0讲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鲁教版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影响1.以区域分布图、统计图等形式,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2.以等值线图为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季风等。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的命题形式均有呈现,分值48分,难度中等(1)七个气压带(2)六个风带(3)季节移动规律: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方法技巧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高效速记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地球表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分布特点如下:高压低压相间插,形成风带向低压;热力动力齐上阵,热量水分大搬家。【深度思考1】气压带的形成都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吗?提示不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气流运动造成的。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三圈环流的形成是建立在理想地球(球体、组成物质均一等)基础之上的。但是,由于地球上海陆分布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海洋、陆地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其影响有:陆地高压(冬季)切断副极地低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冬季风。陆地低压(夏季)切断副热带高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夏季风。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对气温的影响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气压带或风带关键信息点对降水的影响典例气压带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赤道低气压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西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东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中纬西风带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极地东风带【深度思考2】为什么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降水较多?提示南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共同点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影响大陆西岸),含有充沛水汽;且是从低纬吹向高纬,因此西风带是暖性、降温的气流运动,受其影响,容易形成降水。【深度思考3】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以上判断对吗?试说明理由。提示不一定。并非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在大陆的东岸的信风迎风地带,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侧、澳大利亚东北侧和中美洲等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和信风关系密切。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1.“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图所示。2.“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3.“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4.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上图所示。(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3)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夏季向北半球偏5个纬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个纬度,即“移动不同幅”。5.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xx福建师大附中期末)若右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读图回答(1)(2)题。(1)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a、b、c、d B.b、d、c、aC.a、c、b、d D.d、c、b、a(2)b与d之间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干冷的气流 D.西风带解析第(1)题,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b处为下沉气流,则b处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则b点气压高于d点,高空气流从c点流向a点,故c点气压高于a点,又因为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则b点气压高于a点,d点气压高于c点,故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应为b、d、c、a。第(2)题,b与d之间是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的西风带。答案(1)B(2)D气压带、风带判断与分析1.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1)结合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图乙。(2)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乙、丁;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丁、戊。2.从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1)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2)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3.根据季节分析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以此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及其与季节的关系,如(1)中图乙,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考法一气压带、风带的判断1.(xx课标,1011)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解析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答案(1)C(2)D考法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xx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10分)解析结合图示分析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盛行西北风,与海峡走向一致,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考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链接拓展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xx连云港五校联考)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2)图示季节()A.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解析第(1)题,图中A表示东南季风、B表示西南季风,C表示东南信风。A、B是季节性的,C是常年存在的;只有A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受C影响的地区不一定会出现降水;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右偏形成的。第(2)题,图示季节,亚洲的东部、南部盛行偏南风,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亚欧大陆上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亚洲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答案(1)D(2)A季风环流的判断与分析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季。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3.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考法季风环流及其影响(xx安徽文综,3132)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1)(2)题。(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解析第(1)题,从大气环流的角度看,该区域冬半年肯定是偏北风,夏半年当副高高压脊位于该区北部时,也是偏北风,所以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得出这个结论要注意到题干给出的“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这一文字提示信息。从地形上看,该地地处河谷,且河流走向与冬季风向一致,两侧地势高,狭管效应,故冬季风速大。第(2)题,题干说由“松散沙粒”组成,可推测是由风力堆积,而非流水堆积而成。从图b中垄槽的走向,可知与冬季风一致,应是风力侵蚀的结果。答案(1)A(2)C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图是建立在理想地球基础上大气环流的基本模式。分为侧视图、俯视图和各种变式图。常见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主要有平面分布图和剖面图两种,一方面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气压带、风带的空间移动规律。就考查方式而言,可以是单纯的选择题,也可以是和实际区域相结合的综合考查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本身就是组成气候的要素。 典 图 示 例获取信息本图为气压带风带的局部分布图,考查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及移动规律,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是纬度分布,是图例,、体现了气压带相对于纬线的位置,可判断移动方向。解读信息(1)纬度判断:图中显示纬度自南向北增加,故为北半球,纬度范围为040N,故位于中低纬度。(2)图例分析:从图例可以看出N、M分别为两种不同的气压带,结合纬度可判断N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进一步可以判断空白部分为风带。(3)季节判断:由可以看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可判断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季;由可以看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北,可判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季。类 图 通 法压带、风带分布图的读图流程第一步:明确图像类型阅读图名(图例),据图像基本特征判断图像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变式图或应用图)。第二步:判断所属半球和气压带、风带名称等据不同半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理、风向特征推断模拟区域或实际区域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确定气压带风带名称以及相应季节等。第三步:结合实际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将气压带、风带的特征与具体区域结合起来分析当地气候(气温、降水、风等)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学 以 致 用考法一气压带、风带俯视图的判读1.(xx扬州模拟)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1月常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B.6月气压带、风带向低纬移动C.、控制的地区多形成对流雨D.是带来较少降水的东北信风带(2)冬至日前后()A.地中海沿岸主要受控制B.内蒙古高原主要受控制C.西欧平原主要受控制D.华北平原主要受控制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为副热带高气压带,1月常被海洋上的低压切断;6月气压带、风带向高纬移动;、控制的地区多形成锋面雨;是带来较少降水的东北信风带。第(2)题,冬至日前后,即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主要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即;内蒙古高原主要受亚洲高压控制;西欧平原主要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即;华北平原主要受亚洲高压控制。答案(1)D(2)C考法二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间判读2.(xx北京丰台区模拟)下图为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示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A.甲、乙、丁、丙 B.乙、丁、丙、甲C.丙、甲、乙、丁 D.丁、丙、甲、乙解析甲受西风带控制时间最长,纬度最高;乙地受信风带控制的时间长于丁地,纬度最低。答案B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xx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12题。1.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A.副热带高压 B.信风C.西风 D.季风2.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内,沙尘的扩散主要是由东北信风从沙源地撒哈拉沙漠带来大量沙尘所致。第2题,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东北信风带的最北位置可以达到北纬30,可以看出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是7月。答案1.B2.C(xx天津五校联考)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34题。3.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D.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4.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解析第3题,由图2中风带、风向知甲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图1中其北移了,说明为北半球夏季,A正确。第4题,图示乙、丙、丁分别为盛行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丙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该地区形成极锋,降水相对较多,故C错。南亚夏季多雨是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而成,并非丁风带的影响。答案3.A4.B(xx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其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东南信风直接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组成的辐合带。读图,据此完成56题。5.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有()东热带太平洋北美地区东南亚热带印度洋A. B. C. D.6.乙图所示季节()A.巴西高原草木枯萎、一派凋零B.天山冰雪带下限海拔降低C.海河径流量变大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增强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辐合带甲位于10N附近,在北半球夏季,由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与北半球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辐合带,由季风分布可知,该辐合带位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辐合带乙位于10S附近,在北半球冬季,由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北季风与南半球东南信风相遇形成的辐合带,由该辐合带成因可知,其典型分布地区为澳大利亚西北部,即热带印度洋地区。第6题,乙图所示风带和气压带向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巴西高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草木茂盛,A错;冬季天山气温低,冰雪带下限海拔降低,B对;冬季海河流域降水少,径流量变小,C错;冬季黄土高原降水少,水土流失减弱,D错。答案5.C6.B(xx江苏大联考)下图为“地球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关于M、N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M气压带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B.N气压带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C.M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D.N控制下天气炎热干燥8.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P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B.受Q风带影响,欧洲西部全年高温多雨C.地中海气候受M气压带和Q风带交替控制D.热带沙漠气候区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解析第7题,图中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控制范围移到了20N到30N间,为1月份,多晴朗天气;N为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范围移到了赤道以北,为7月份,多阴雨天气。第8题,P为东北信风带,Q为中纬西风带。南亚地区多雨是因为西南季风的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多雨是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答案7.B8.C(xx常州一模改编)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下图回答第9题。9.若图中甲、乙、丙表示地表三个不同气压带,箭头表示风带,则()A.均位于信风带 B.乙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C.偏转方向不同 D.乙表示赤道低气压带解析据图可知,乙为高压,甲丙为低压,结合题意“甲乙丙表示地表三个不同气压带”,故知乙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且位于同一半球,偏转方向相同,一个为信风带,一个为西风带。答案B10.下图中纳马夸兰地区雨季短暂,年降水量小。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雨季主要受()A.东南信风影响 B.西南季风影响C.热带气旋影响 D.盛行西风影响解析纳马夸兰南部地区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雨季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答案D(xx扬州一模)下图为沿20E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1112题。11.下图为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组合示意图,能正确表示上图中B地特征的是()A. B.C. D.12.图中所示季节,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尼罗河进入汛期,河流径流量大增B.开普敦天气晴朗,附近海域风平浪静C.A地草类葱绿,动物大规模向南迁移D.与C海区相比,D海区降水更多解析第11题,B地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属于赤道低气压带。其特征为气温高,气压低。等温面应上凸,等压面应下凹。第12题,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尼罗河的源地进入雨季,导致河水大增;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正值冬季,雨水较多;A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干旱少雨,草木枯黄;D海区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少雨。答案11.B12.A(xx镇江一模)下图为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若图中a、b、c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代表冬季的海洋a、c代表夏季的海洋b代表白天的陆地b代表晚上的陆地A. B. C. D.14.若图中a、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且a、b、c三地之间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处可能为极地高气压带 B.a、c所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相反C.a、b和b、c间盛行信风D.a、c间距离接近6 660千米解析第13题,根据高空等压面分布特点可以判断f、d为高压,e为低压,因此近地面a、c为低压,b为高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a、c代表冬季海洋或白天陆地;b代表夏季海洋或晚上陆地。第14题,若a、b、c三地之间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可以判断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a、c为赤道低气压带或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同一半球,移动方向一致;ac之间纬度相差约60度,距离相差约6 660千米。答案13.C14.D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漏选、错选皆不得分)甲、乙两地位于非洲大陆西岸。下图表示两地受气压带、风带控制的天数比例。读图,回答1516题。15.甲、乙两地气候可能是()A.甲热带草原气候 B.乙温带海洋性气候C.甲热带沙漠气候 D.乙地中海气候16.与乙地相比,甲地()A.纬度较低 B.1月均温较低C.位置偏南 D.年降水量较少解析第15题,甲地受副高和信风控制,终年气候干旱,为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第16题,信风带比西风带的纬度低,所以甲的纬度更低,降水更少。答案15.CD16.AD下图为“澳大利亚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718题。17.该国甲、乙、丙、丁四地中()A.1月份甲地气压高于乙地B.7月份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丁地7月份气压高于1月份D.甲地1月份气温高于7月份18.图中区域()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1月盛行西北风,7月盛行东南风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D.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解析第17题,1月份甲地气压约为1 012百帕,乙地在两条1 012百帕等压线之间,无法判断其气压高低,故A错。南半球7月为冬季,丙地比丁地纬度高,气温更低,B错。7月份,丁地气压约为1 018百帕,1月份气压约为1 0081 010百帕,所以C对。甲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1月份为夏季,气温高;7月份为冬季,气温低,故D对。第18题,1月份亚洲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在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北风影响澳大利亚大陆西北部,所以1月份地风向为西北风;7月份,澳大利亚为冬季,大陆气温低,气压高,与赤道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东南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叠加,风力更强。答案17.CD18.BD三、综合题(共24分)1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如在下面右图中大约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部地区的气候均属于这一情况。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下图分别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左图)和欧洲、非洲局部地区某时刻气压分布(右图)。(1)若此刻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2)请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上面右图中哪些地区理论上还可能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说明其成因。(举一例进行说明即可)(5分)(3)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4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北大西洋为低压区;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故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所形成的气候区,并说明各风带、气压带的名称和控制时间。第(3)题,比较气候异同主要从形成原因、所处位置、降水量等方面分析。答案(1)冬季。理由: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2)北回归线附近及偏南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中心控制区偏南)的大陆西部。成因:夏季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或: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南)的大陆西部。成因: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或:7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北)的大陆西部。成因:夏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少。(3)相同点及原因:降水较多。两地都位于40N60N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不同点及原因:N地西风强于P地,N地年降水量大于P地。N地比P地纬度高,N地位于西风中心控制区,受西风影响大;P地位于西风边缘控制区,受西风影响小。20.(xx江苏学考)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季风环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我国东部地区季风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该图反映了北半球_(季节)的季风环流。(4分)(2)该季节甲处形成了_(高或低)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多出现_天气。(2分)(3)乙处的风向为_,丙处位于_(风带)。(2分)(4)此季节,图中赤道低压带处于一年中偏_(南或北)的位置,受该气压带影响,丁地气候特征为_。(4分)解析第(1)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夏季陆地上气温高,近地面形成低压,而同纬度洋面上气温相对低,近洋面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东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冬季陆地上气温较低,近地面形成高压,而同纬度洋面上气温相对高,近洋面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北季风,天气阴冷干燥。据此分析,该图反映的应该是北半球冬季。第(2)题,甲处位于内陆,近地面形成高气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称亚洲高压),气流下沉,不易降水,形成阴冷干燥天气。第(3)题,乙处此季节吹西北风。据图可看出丙位于南半球,处于东南信风带控制下。第(4)题,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向南移,赤道低气压带偏南,该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上升,降水多,而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刻丁处是夏季,高温多雨。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2)高晴朗(或干冷)(3)西北(或偏北)东南信风带(4)南高温多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