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37885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教材第86页活动(1)生物、土壤、大气、水等。(2)部分土壤水通过根系被植物体吸收,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部分土壤水通过蒸发作用直接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植物叶表被植物体吸收或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土壤水。被植物体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再次进入大气。进入土壤的水分则继续重复上述转换过程。(3)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五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2教材第8687页活动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3教材第88页活动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统一变化的。随着湖泊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水面蒸发进入大气的水汽逐渐减少,地方气候趋于干燥,水生生物逐渐被陆生生物代替,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4教材第90页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是“地下水位上升”;对生物的影响是“物种构成改变或某些物种消失”;对地方气候的影响是“变得温和湿润”;对泥沙沉积的影响是“泥沙淤积减少”;对洪水灾害的影响是“洪水频率减少或者洪水灾害减轻”。1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从题干来看,该地有植被退化,土壤流失,岩石溶蚀,从这几点来看,应当是石灰岩地区受到水、人类活动等作用的影响形成的石漠化现象。答案:C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23题。2松花江和长江中下游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BCD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长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答案:A3下列地貌的形成属于环节的是()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答案:C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沙尘暴频发洪涝灾害增多A B C D5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 B毁坏植被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6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丘陵地区毁林开荒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这种区域地理环境变化体现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答案:4.D5.B6.B7我国东北林区的森林经过20世纪的大规模采伐,森林面积锐减,对环境的关联影响是()A植被破坏大气温度升高温差减小B植被破坏大气湿度下降气候变干C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减小土壤冲刷减弱D地表蓄水能力增加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冲刷加剧土地肥力下降解析: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大气湿度下降,气候变干;同时使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加剧了水土流失。答案:B8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_,_,_,_,_。(2)如果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河流_;动物_;地下水_;土壤_。(3)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的关系。(4)你认为保护斜坡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答案:(1)地形要素生物要素大气要素水文要素土壤要素(2)含沙量增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水位降低肥力下降(3)相互制约,相互影响(4)恢复处的植被。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绿草遍地、无人居住的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因无天敌,环境又好,10年后繁衍到1 000只,20年后到了6 000只,然后又过了3年调查时发现只剩下42只。据此完成第9题。9正常情况下,该地区的驯鹿数量虽有波动但会基本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具有生产功能 B具有平衡功能C具有统一的演化进程D“牵一发而动全身”解析: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答案:B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xx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10二十多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 B河流流量增加C森林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11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因素可能是()耕地面积增加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加灌溉面积增加A BC D解析:第10题,xx年与1990年相比,河流径流量趋于平稳,含沙量减小,说明该流域森林覆盖率上升。第11题,修建水库与种植树木都会起到调蓄作用,使河流径流量稳定,含沙量减少。答案:10.C11.B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13题。12该地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破坏植被,种植菊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反映一个自然要素破坏会影响其他要素,体现了同一区域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答案:A13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解析:破坏植被,种植菊花,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一旦下暴雨,地表径流就会迅速变大,造成洪涝灾害。答案:C1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读图,回答问题。(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该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R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3)分析图示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解析:第(1)题,沙漠景观的形成主要从海陆位置分析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雪山景观主要从海拔高,气温低,有冰川分布分析;碧水主要从湖泊的水源补给角度分析;草原主要在水源丰富的地区有分布。第(2)题,从对气候、对生物、对地表环境等方面分析水资源减少带来的影响。第(3)题,结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相互影响。答案:(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有众多海拔超过5 000 m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0,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河流沿线绿洲(草原)广布。(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危害频发;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大。(3)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使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多季节性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