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学”的课程而非“教”的课程,应是师生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越来越趋于常态、真实、自然,生活气息浓厚,充满人文关怀。它立足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把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作为课程的核心。基于以上对品德与社会课的理解和探索,我设计了当灾害(地震)降临的时候这节课。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认识自然的愿望,并且掌握了一些知识,但是对于宁夏银川的学生从没有经历过重大自然灾害,所以对比较重大的自然灾害没有真实感受,更谈不上经验,对如何预防自然灾害、面对自然灾害如何自救互救还知道的很少。 三、说教材: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的第三课。本单元以人类的家园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与赖以生存的地球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在灾难面前人们所做的努力,初步形成环保意识,感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知道如何预防自然灾害,面对自然灾害如何自救、互救。由于本节教材中涉及的自然灾害内容多、容量大,因此,我根据宁夏本地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地震灾害的认识、预测、和预防上,并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地震的一些相关知识,认识到大自然有其不可抗拒的一面。2、了解人类为应对地震灾害所做的努力与探索,知道一些防震知识。 3、懂得当灾害降临的时候应如何正确面对,并学习一些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面对危难与险情应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应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机智的逃生、自救与互救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组织活而不乱的教学活动,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说教法: 1、通过学生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观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了解到地震给人类及社会带来的严重破坏性、危害性。 2、借助音像手段,活学活用,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去感受。 3、在模拟演练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灾难给人类带来的破坏性、危害性,并掌握逃生的基本技能。 4、通过用多媒体课件构筑丰富多彩的课件资源,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拉近距离,升华感情。 五、说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学为主体,而不是教师满堂灌,教学根本出发点是让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去感受,获得经验,为此在本课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方法学习: 1、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了解灾害的形式,以及地震给人类及社会带来的严重破坏性、危害性,进而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产生感悟。 2、通过交流、讨论、演练法,让学生加深对地震自然灾害的理解,认识到地震灾害的不可抗拒性。 3、在老师创设情境下进行演练,增强学生自悟能力,自救互救能力。 六、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经常听新闻,看报纸,看电视,我们会发现,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很多不同的自然灾害,各种灾害无情地摧毁着人类的家园,给人类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破坏。那么,你们知道地球上经常会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吗? 2、指名汇报: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火山 3、导入本课重点话题地震在这些自然灾害当中,地震的突发性很大,破坏力很强,这节课我们重点就来围绕地震这种灾害进行学习和探讨。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了解地震灾害。 1、请同学们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灾害的资料和图片。 2、播放四川汶川“震前的美丽”与”震后的惨景”的视频,让学生进行对照,进一步感受地震灾害的危害性。 师:同学们,观看了震前和震后两组截然不同的画面之后,你的内心有何感受呢?同桌互说、指名汇报。 小结:是的,地震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使人们的心理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其实,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地震的多发地区。大家请看: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3、观察并阅读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了解我国地震分布情况。课件出示:中国地震带分布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我国主要有四条大的地震带,分别位于华北、东南,西北、西南。我们的家乡宁夏就处在西北这条地震带上,可能发生的地震机率相对更高一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地震带分布情况, 知道我们的家乡宁夏就处在地震带上,可能发生的地震机率相对更高一些。 4、认识到大自然有其不可抗拒的一面。 (1)交流宁夏历史上大的地震灾害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 (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37页的小资料。师:同学们,从以上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当中,使你进一步认识到了什么呢?指名汇报。 师小结:是啊,从同学们的感受当中使我们认识到了大自然有其无法抗拒的一面。 【设计意图】社会课是活动课,是师生经验的共享,学生通过介绍资料图片的活动中,丰富了视野,拉近距离,了解了灾害的不可抗拒性。采用录像形式来缩短时空距离,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充分发挥多媒本技术的优势,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借助音像手段,把死知识变活,增强学习内容的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受。 三、地震的预防与预报。 1、了解地震前兆。(1)学生交流:同学们,根据大家平时听说的,从报纸,电视看到的,想一想地震之前有哪些前兆?同桌互说,指名汇报。 (2)展示课件:地震前兆的图片。 交流总结地震前兆: 有时井水冒气泡,温度比平时高; 天气非常闷热; 动物的行为跟平时不一样; 小结: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目前地震能预报,但是准确性不够,怎样准确的预报每次地震,给人类,给社会减少危害,要靠大家的努力学习,我相信大家为了这个理想会努力奋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仅靠依据地震前兆的自然现象是不能完全预防地震的,要想准确的预报每次地震,给人类,给社会减少危害,要靠大家的努力学习,创造发明出高科技的提前预测地震仪器。 2、展示课件(地动仪) 师引: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地探索预测地震的方法。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地动仪)组织学生交流地动仪的相关内容。 3、根据教学内容补充介绍一些国家现在预测地震的高科技手段。过渡:时至今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又探索出了许多预防、预报地震灾害的高科技手段,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师相机出示课件:预防、预报地震灾害的高科技手段学生观看,师简单加以介绍并指出:人们曾利用这些科学的手段与方法成功预测和预报了许多自然灾害,从而减少了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损失。 【设计意图】人们为了减少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千百年来,一直在努力地探索预测地震的方法,从而减少了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损失。 四、模拟演练,学会自救。过渡语:当然,自然灾害的突发性是很大的,尤其是地震灾害,有时候是让人防不胜防、顷刻间就发生的。那么,当灾害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科学逃生,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生命、减少伤亡呢?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 1、模拟实验:找五至六名学生到前面来进行测试,其他同学仔细观看。)现在咱们做个实验,在你们面前放着一个玻璃瓶,瓶内代表教室,瓶口代表门,这几个彩色的小球就代表同学们。当地震突然发生时,你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都想从门这个出口逃生。)现在,就请你们试着做一做,看看怎样才能又快又安全地跑出去。(第一次测试:当地震发生时,几位同学同时向外拉彩球结果:逃生失败;第二次:地震发生时,按先后顺序快速往外拉小球成功。) 师:同学们,从这个小测试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指名汇报。 2、逃生演练:灾害是可怕的,它们像凶惨的魔鬼,肆意地摧毁人类的家园,夺走人们宝贵的生命,唐山大地震时30秒内所有的建筑全都变成了废墟。假如我们的教室在六楼,地震时你应该怎么做呢?用你的行动告诉我们大家。假如我们的教室是平房,地震时你又想怎么做呢? 3、现场采访:师采访不同做法的学生那样做的原因。 4、学会自救:通过实验和逃生演练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自救办法,那还有没有其它的逃生办法呢? 学习逃生技巧。 (1)课件出示“思考与交流”(预设五种情况) 如果预报将有地震发生,你和家人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当地震发生时,你正在高层的楼房里,你该怎么办? 当地震发生时,你正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你该怎么办? 当地震发生时,你正在马路上行走,你该怎么办? 当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中怎么办?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选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师巡视并参与讨论。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根据同学们的交流进行总结:从同学们的交流当中,使我们明白了许多科学逃生的方法,师相机板书:科学逃生 【设计意图】在模拟情景实验活动中,使学生体会灾害的突发性,并初步掌握学会自救本领。本课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去体验。提高整节社会课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体现了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的理念。 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科学逃生的方法,我想同学们以后一定会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面对灾害。请同学们下课后制作灾害自救手册,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义务的进行宣传。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灾害自救互救手册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掌握如何预防自然灾害,面对自然灾害如何自救互救。 五、小结,情感升华。 结语:同学们,自然灾害虽然冷酷无情,但是,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沉着镇定,团结一致,勇敢、机智地面对它。当别人面临灾难之时,我们也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片爱心,那么,我相信风雨之后就一定会看到绚丽的彩虹,感受到温暖的阳光!(配乐:阳光总在风雨后) 板书设计: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心理素质 地震科学逃生 精神品质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强调了从学生的主体感受入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生活实际中选取了合适的素材供学生学习,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对话与交流的形式。综合来看还是力求体现品德教学的活动特征,通过学生在观看、讨论、交流、调查等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来启迪学生思维,使品德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从而大大提高了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课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活动中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使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对地震这一重大自然灾害有了一个感性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和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