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4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35330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4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4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4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4 新人教版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宾语例如: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2副词作状语+名词 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 3能愿动词+名词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4名词+补语 如:今王鼓乐于此。)孟子梁惠王下) 5所+名词 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例如:卒中往来,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谓语的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9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己,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候张良。 (鸿门宴) 2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有时,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 如: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例如: 盖其又深,则具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例如: 1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 3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 四、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第一,表示比喻。例如: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第三,表示处所。例如: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变,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五、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动”,“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代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动词一般不用如意动。用如意动的词可以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 A、形容词意动。 成以其小,劣之。(促织)B名词意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冯婉贞: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 何所?(所是什么?) 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如何,奈何?(拿怎样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孰与?(与比哪个?)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安乎?(怎么呢?) 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独耶?(难道吗?)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2表示反问 何哉(也)?(怎么能呢?) 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 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何为?(干什么呢?) 鸿门宴:何辞为? / 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何之有?(有什么呢?) 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 /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岂(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 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 / 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安哉(乎)?(哪里呢?)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 赤壁之战:将军迎操将安所归乎? 不亦乎?(不是吗?) 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非欤?(不是吗?) 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 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虽有君命,何其速也!直耳!(只不过罢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 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无乃乎(欤) (恐怕吧?)(兼表反问) 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 王忠肃公翱事:若辈得无苦贫乎? / 韩非子内储说下: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 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师说:其可怪也欤? 庶几欤?(或许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梅花岭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 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 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理解文句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B级) 翻译成现代汉语(B级) 知识要点 把握文句句意,它同考查常见实词、虚词的联系较为密切,往往是选择一个含有几个关键性实词、虚词的文句,构成对该句句意四种不同解说,让考生选择其中一个正确的答案。为此,考生要掌握常见的实词与虚词的用法,了解文言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在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环境,决不可从主观出发去曲解。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利于更加深入、更加细致、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原文。因此,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古译今”属于必考内容。要做好翻译,必须明确以下三点。(一) 译文的标准是“信”“达”“雅”。对中学生来说,主要是“信”“达”二字。所谓“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不漏掉,不增译。“达”就是无语病,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 (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从词语到结构直接对译。“意译”就是着眼于表述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需要意译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将对词语的“解释”简单地“搬进”译文不够恰当的地方。如“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当解释为“天地四方”,但直接写进译句,很费解,就应根据这个词在句中的意思,译为“整个天下”。又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中的“践”字,原意是“登上”,但在这个句子中,就不能这样“直译”,而应该灵活地译作“凭着”、“依靠”。 2运用借喻、借代、委婉、互文、用典等修辞格的语句。这些句子,若拘泥于直译,本来的意思很可能表达不清甚至错误。比如“振长策而御宇内”,只能意译为“用武力来统治各国”,而不能直译为“扬起长鞭子来控制天下”。像类似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互文”语句,若简单地按字面对译,就与原意大相径庭。 3省略句、倒装句及一些需要浓缩或扩展的句子。这些句子在翻译时,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必须作必要的补充和改变,使其合乎现代的语法与文理。比如:“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这句话在翻译时,如果不把省去的两个介词“于”补充翻译出来,就不是通顺的句子;“求人可使报秦者”若不把置后的定语“可使报秦”调到“人”的前面,译出的句子就非常别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如依次逐一直译,不加以浓缩,就显得十分罗嗦重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必须将句中的“先后生于吾”予以扩展,译为“比我大还是比我小”。知识点解说 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对”“换”“留”“删”“补”“调”。“对”就是对译,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现代“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那些没有共同构词成分的词(如“师”替换为“军队”)。“留”是保留不译,文言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典章制度等)以及和现代汉语中意思完全相同的词语,就可这样处理。“删”是删略,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以及某些连词),今天无对等的词进行翻泽,而且删后又不影响表达的准确通顺,便可删略。前面提到的对铺排的句子进行浓缩,也是“删”的一个方面。“补”就是补充译出文言中省略了的而语体文不能省略的成分。“调”是调换语序,即把文言文的倒装句“顺”过来,以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对”“换”“留”“删”主要是就词汇而言的,“补”“调”主要是就句法而言的。五、分析文章知识要点 分析文章的内容(C级)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C级)知识点解说 1分析文章的内容(C级) 例: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1997年全国高考题,19小题) A权善才得罪了飞骑,飞骑为了报复,利用高宗奉守孝行的心理,竭力要将善才的过错酿成死罪,从而 引发了高宗和狄仁杰之间是否要处死善才的一场激烈争论。 B、由于狄仁杰坚持己见,拒绝执行高宗的命令,高宗为此十分恼怒,在这君臣双方相持不下时,侍中张文罐挥动笏板,要仁杰离去,但仁杰仍然援引古例强行谏劝 C、狄仁杰在谏劝时,十分讲究语言艺术,他称赞高宗行如尧舜,而尧舜又是以宽厚仁爱为本的君主,这就使得高宗感到十分为难,为此不得不接受仁杰的谏劝。D狄仁杰认为法令既已公之于众,就不可有徇情枉法而罚非其罪的事情,他主张法令不可无常,使全国上下无所适从,只要法令没有改变,就不可将善才处以极刑。【分析】例题是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叙述了狄仁杰和高宗争论的由来,B项叙述了双方争论相持不下的局面,都符合文意。D项更进一步分析了狄仁杰为什么坚持自己的意见,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C项叙述高宗接受仁杰的谏劝,是因为仁杰十分讲究语言艺术,用尧舜的宽厚仁爱来激励高宗,使高宗进退两难,这一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也歪曲了原文的内容,答案应是C项。 2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C级) “文章”是个整体性概念,若加以分析,其中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在议论文中,文章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但在一些借古喻今的史论中,由中心论点引发的对现实的观照和感慨,也是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内容。六国论就是这样。在记叙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表现为对人物、事件的是非评价和爱怜憎恶。这种是非评价和感情态度,常常集中体现于作者所精心锤炼的议论句段中。阿房宫赋、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促织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自然,在具体的记叙描绘中,也会渗透着作者的观点和感情,项脊轩志在这方面就很突出。高考试题及解析 例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8)题(1995年全国高考题)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削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瞋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备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备 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 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 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 后汉书孔奋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盈:满 B不以官属礼之 礼:礼节 C奋谢之而已 谢:拜谢 D既至京师,除武都郡承 除:授官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节操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樊哙覆其盾于地 C. 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臣乃敢上璧 D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 吾从而师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A八年,赐爵关内侯 B孔君清廉仁贤 C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 D见有美德,爱之如亲 4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奋修节自守、廉洁如一的品性的一组是 备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躬率 妻子,同苦菜茹。 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 唯奋无资,单车就路。 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A B C D 5、下列各项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奋年轻时跟随大学者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得到刘歆的称赞,并说他已从孔奋那里学到不少道理。 B孔奋能保持清明廉洁,在职四年,家财并没有增加,生活非常节俭,但却极力以美食孝敬母亲,自己同妻儿一起以普通饭菜为食。 C孔奋做高官后也能立节自守,太守梁统很敬佩他,不把他当作上级看而是像朋友一样对待,常常引见给自己的母亲。 D孔奋离任后,百姓们为感谢他的恩德,聚集了好多财物,追送给他,孔奋只是拜谢,一点都没有接受。 6、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奋自为府丞郡中称为清平”) 译文:_ 参考答案 1、B( “礼”应为“礼待”) 2、C(A项中两个“而”字,同为连词,表转折,译为“然而”;B项中两个“于”字,同为表处所介词,译为“在”;C项中两个“乃”字,第个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为“于是”,第二个为表限制性副词,译为“才” ;D项中两个“之”字,同为代词译为“他”) 3、B(A项中“关内” 古义指函谷关内,今义指山海关以南地区;B项中“清廉” ,古今同为“清正廉洁” ;c项中“妻子” ,古义为妻子、儿女,今义为妻子;D项中“美德”,此为名词,有美德之人,今为名词,美好的品德) 4、D(言其年轻时学习努力;言其孝母;言其治理百姓以仁爱公平为贵,故太守尊重他) 5、C(孔奋当时未做高官,只是梁统的下属) 6、参看译文有关部分。参考译文) 孔奋,字君鱼,是扶风茂陵人。他的曾祖父孔霸,在汉元帝时任侍中。孔奋少年时随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刘歆称赞他,对学生说:“我已从君鱼那里学到了大道。” 王莽之乱时,孔奋与老母亲和幼弟到河西地区躲避兵祸。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邀请孔奋作为自己官署的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官。八年,元帝赐爵位为关内侯。当时天下纷扰混乱,唯有河西地区较安定,姑臧被人们称为富县。这里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每一任县官,没过几个月便都富裕起来。孔奋任职四年,财产却一点没有增加。他侍奉母亲非常孝敬谨慎,虽然自己生活俭朴,却极力以美食孝敬母亲,自己带着妻子儿女同以普通饭莱为食。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大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以清廉行事,因此被众人所取笑,有的人说他身处富庶地区,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只是白白地自讨苦吃。孔奋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不以官属的客套礼节对待他,常在大门口迎接,领入内室引见给自己的母亲。 陇西和蜀地平定后,河西地区的太守、县令都被征召人京,官员的财物连车满载,塞满了山川。只有孔奋没有资财,乘一辆车上路。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都说:“孔君清廉仁义贤惠,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如今他离去,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的恩德呢!”于是大家共同凑集收敛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送给孔奋。孔奋只是拜谢而已,点都不接受。孔奋抵达京城后,授职为武都郡丞。 当时陇西残余的贼人隗茂等人在深夜攻击官府,杀害了郡太守。贼人害怕孔奋穷迫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想作为人质。孔奋当时年已五十,只有个儿子,但他一心为国,丝毫不被贼人所动,仍尽力征讨。官员、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都拼命与贼人作战。郡中居住着许多氐人,熟悉山川道路,大首领齐钟留,深为氐人信赖。孔奋便率领督励齐钟留等 人,命他们在要道阻击抄掠贼兵,与官军互相呼应,里应外合,贼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于是把孔奋的妻子儿女推到阵前,威胁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得更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隗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却被贼人所杀。光武帝因此而下诏褒扬赞赏了孔备,拜他为武都太守。 孔奋在任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等到他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修行操守。孔奋施政清明有决断,甄别和表扬善行,痛恨错误行为,见到人有美德,爱他如同亲人;对不良行为,则疾恶如仇,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晏子治东阿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不复与焉。” (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 数: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 罪:以为罪C避贤者之路 避:避开、闪开 D景公乃下席而谢之 谢:感谢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请改道易行 B仓库少内 C陂池之鱼 D属托不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景公迎而贺之曰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今臣之治东阿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C,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甚矣,汝之不惠 D寡人不复与焉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作法有关的一组是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并会 赋敛,仓库少内 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A B C D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好好的,但却遭受到景公的责怪,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他。 B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尽管没治理好东阿,百姓饥饿难挨,但景公却迎接祝贺,并且赞扬他有成绩。C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景公偏听偏信、不做实际凋查研究所致。 D面对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下结沦,从而赏罚不明的景公,晏子已经不屑再为他做事,即使景公封为“东阿王”、“无复与焉”,也不能动摇他“乞骸骨”、“避贤者之路”的归隐决心,晏子再没有为景公效力。 6、翻译“前臣之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几句。 译文:_ 参考答案 1、D(谢:意思应为“道歉”) 2、C(古今都是“水泽池塘”的意思。 A文中意为:更换行事的方法。今意为:改变行动的趋向或路线。B文中意为:特指国家的仓库,即“国库”。今意为:泛指一般的仓库。D文中意为:不接纳。今意为: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3、D(两个“与”分别意为“干涉”和“结交”。A.两个“而”都是表示承接关系。B两 个“而”都是用于主谓之间。不译。C、两个“矣”都是语尾助词,译为“啊”) 4、B(此题应该注意题干中“正确做法”四个字不是晏子的做法,而是请求。 是景公称赞晏子的话。是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故意采用的错误做法。是晏子治理东阿的业绩。所以只有和正确) 5、D(景公并没有封晏子“东阿王”,是否继续再为景公做事,文章也没有明确交代) 6、以前我治理东阿的时候,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 参考译文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 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