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单元过关检测.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34561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单元过关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单元过关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单元过关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单元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开埠通商、入超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出超2下图是选自侯中军所著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书中的近代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数量增长趋势图。该图反映了()A鸦片战争结束后传统的中外朝贡体系逐渐动摇B清末民初以后不平等条约的总数呈现下降趋势C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不平等条约体系基本瓦解D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与中外战和关系成正比3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是东西文明的首次碰撞B外来文明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C晚清王朝没有把握住近代化的机遇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5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6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7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8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这种现象反映了()A太平天国注重减轻封建剥削B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C农民对清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满D农民依靠了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9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10图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11下图是20世纪著名革命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关于该漫画的解读错误的是()A该漫画意在讽刺清政府固守石头磨子,不采用近代机器B该漫画揭露了清政府榨取人民血汗,满足帝国主义贪欲的行径C该漫画应该创作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后D该漫画在辛亥革命前具有醒世作用和教育意义12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C长时段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1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有一点是胜于英国的。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铲除了封建帝制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D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14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15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16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地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A提出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C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17“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大战役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击毙俘虏日军263 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 019 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18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作品敌军的阵容。漫画家旨在显示()A抗日战争已胜利在望B现代战争惨绝人寰C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念D日本侵略军不堪一击191937年9月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词作者麦新修改了两个多月前为卢沟桥抗战创作的歌词,将“二十九军的将士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一修改的重要背景是()A红军胜利到达陕北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在形成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20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资料,从下图该期人民日报中我们能够获得的准确信息是()A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转入战略反攻B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C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D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中国即将建立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第21题2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20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2: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材料3:“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清史稿材料4: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半月谈xx年第1期(1)依据材料1概述当时清政府出现的现象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2)针对材料2的建议,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4分)(3)依据材料3分析“甲午一役”对中国主权造成的严重破坏,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6分)(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8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国百年巨变走过的道路是极为复杂和曲折的。在这一时期,半边缘化的过程与内部衰败的过程常常重叠在一起,但半边缘化并不等同于内部衰败;同样,革命化的过程虽与现代化的过程亦步亦趋,但革命化也不等同于现代化。这些过程都处在相互依存的互动之中,或推动社会的变革,或阻碍社会的变革。大致说来,半边缘化是近百年社会演变的关键性因素,它加速了内部衰败的速度,并使现代化被扭曲甚至断裂;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推动依附性发展。而革命化则是抗议内部衰败和阻止半边缘化的关键性因素,它为现代化扫清障碍;但单纯的革命暴力并不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各种不同方向的社会冲击最后都要归结为以发展现代生产力为中心的现代化运动,只有形成这一共识才可能使传统中国在向现代中国的大转变中找到明确的世界坐标。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2: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1)根据材料1概括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向是什么?材料1中提及的“半边缘化”是指什么?(4分)(2)举一例论证材料1中“单纯的革命暴力并不能导致现代经济增长”的观点。(4分)(3)材料2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8分)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月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材料2: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材料3: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徐迅民族主义(1)据材料1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6分)(2)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孙中山早期却提出“驱除鞑虏”,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谈谈你的看法。(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概念的原因。(4分)(4)如何理解“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6分)单元过关检测(二)1解析:选D。长期以来,中国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因此a处应该是“鸦片走私”,d处应该是“出超”。图中没有涉及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的信息,故排除A、B两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C项。2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不平等条约与中外朝贡体系的联系。中外朝贡体系是在华夷之别的基础进行的不平等贸易,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对等的。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首次以文字规定了中国和外国平等往来,朝贡体系的基础遭到了不可挽回的动摇,A项正确;从图中反映清末民初以后不平等条约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总数量应是增加的,故B项“总数”一说错误;图中反映抗日战争爆发后,不平等条约的数量进一步下降,但“体系基本瓦解”说法错误,C项错误;D项可采用反证法来判断,其“正比关系”说法是错误的。3解析:选A。题干反映的现象是南京国民政府自主决定关税,这与南京条约相关,这一条约规定“协定关税”,故选A。4解析:选C。A项“首次”说法与史实不符;西方列强的入侵会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不利因素,但“阻碍”一说并不是题干所强调的,B项排除;由“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分析,C项是对材料观点的正确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是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D项说法错误。5解析:选C。“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反映了用“中世纪”(落后的)方式进行爱国,这一爱国行为与近代化相悖。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与材料中“爱国主义”关系不大,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与“中世纪”不符。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6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分析,意为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活动,属于辛丑条约中的规定。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辛丑条约是在1901年签订的,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7解析:选B。题干反映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关于清政府官员处置的问题,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A、B、C三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8解析:选D。材料表明在太平军政权的庇护下,佃户进行了大胆的抗租活动。“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9解析:选B。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是反对满清统治,并且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由此分析是太平天国运动。10解析:选C。观察图片,可知图一中的“天命诏旨书”反映了太平天国浓厚的封建意识,其政权不具有民主性;图二所示文告的发布者是湖北军政府,故排除A、B、D三项。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具有反侵略性质,故选C项。11解析:选A。题目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一个清政府官员将写有“民”的芝麻倒入写有“政府”的磨盘中,磨出的“香油”淌进了写有“外国”的容器中,说明了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大肆掠夺人民以满足列强的要求,进而使清政府苟延残喘。A项表述错误,为题目要求的选项。12解析:选C。题干中孙中山的话语的逻辑关系:造成楚材清王朝推翻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湖北新军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是不可抹灭的,但A项“第一推手”的说法并不是孙中山的观点;B项“全民革命”说法错误;张之洞是洋务派,并不希望革命推翻清王朝,反而是要维护清王朝统治,孙中山说张之洞为革命家的原因是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培养了大量的新式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故C项正确;题干仅是涉及了张之洞,并没有反映D项。13解析:选A。结合所学可知:B项与辛亥革命的结果不符;D项是辛亥革命和英国革命共有的成果之一;两国革命期间或之后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辛亥革命在废除帝制基础上建立的共和制相对于君主立宪制,反封建更彻底,故选A项。14解析:选A。从材料的标题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及材料中“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可知胡适并不希望学生“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故选A项。15解析:选C。注意从题目中的时间“1936年8月”分析。此时,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社会最主要矛盾,中共希望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应对日本侵华。故选C。A项发生在抗战结束以后,B项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6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红一方面军”“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地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此次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可分析出,在19381940年间,国民党在对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材料并未提及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故排除A、C、D三项,B项正确。18解析:选C。根据时间信息可排除A、B两项,此时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气焰日益嚣张;D项不符合漫画信息,排除。从图片中引号内的词可知漫画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蔑视,在于激发中国人民抗战的斗志,选择C项。19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37年9月”“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可知歌词修改的背景是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B正确;A是在1936年,C是在1937年秋以后并且与题意无关,D开始于1938年10月,武汉失守。20解析:选C。提取报刊中的关键信息“我军解放塘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等,可以看出描述的是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事件,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21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1概述清政府出现的现象即可,而原因要回归课本,从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总结;第(2)问从材料2中可以读出吴元炳建议清政府创建海军,加强海防,因此要联想到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创建海军等;第(3)问对中国主权的破坏,要从材料中去寻找和概括,根本原因应从清政府的统治腐败方面作答;第(4)问作答时千万不能忽视材料4所表达的历史信息,因此要从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海防对比角度思考。答案:(1)现象:军队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落后,海防废弛。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外闭关锁国。(2)加强海防,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修建旅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并成立海军衙门。(3)破坏:威海卫军港遭日毁,旅顺、大连被日占,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4)清王朝的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近代化和有效地保卫海疆);新中国的成立,洗刷了近代以来“有海无防”的耻辱,维护了国家领海主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势日盛,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是其体现,同时也显示了中国的海防力量日益强大。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从革命化、现代化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主要是指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问可以举太平天国的例子,农民运动不能导致现代经济的发展。第(3)问主要观点是对“现代化”的理解,现代化包含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从辛亥革命对社会的进步作用方面概括即可。答案:(1)主要趋向:“半边缘化”“衰败化”“革命化”“现代化”。“半边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化。(2)任举一例,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太平天国运动。未发展出符合历史潮流的经济,没有提出合理进步的革命纲领,因此,非但没有导致现代经济的增长。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对南方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3)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辛亥革命影响:器物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3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解认识,综合考查近代中国民族独立过程中民族精神的历史作用。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综合分析,从19世纪的民族危机严重来分析。第(2)问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来分析。第(3)问要注意题中的“五族共和”“中华民族”,从民族的角度回答。第(4)问要理解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在“民族主义”方面的作用。答案:(1)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旧的民族观念被打破,新的民族意识正在形成;救亡图存,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2)梁启超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号召,有利于借助清政府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减少变法阻力。变法的失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有利于分化瓦解清朝统治力量,发动广大民众推翻清朝统治。(3)推翻满清的目标已经实现;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团结各族人民维护民主共和、建立近代民族独立国家,提出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观念。(4)抗日战争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为民族振兴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