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8单元 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534022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8单元 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8单元 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8单元 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课时1.抓住文中对比描写的语段精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思绪万千、更加”等词语表达的情义,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2.对比朗读文中饱含情感的句子,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重点】抓住文中对比描写的语段精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思绪万千、更加”等词语表达的情义,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难点】对比朗读文中饱含情感的句子,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方法:复习导入,整体把握。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来说说这句诗出自谁的哪首诗?2.指生交流。出示:PPT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读一读,注意停顿,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直奔本节课教学主题。一、学法指导在对比中感悟言语包含的情感。过渡:“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全家欢庆的重阳节,王维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1.我们先来看看异乡京城长安的人们是怎样欢度重阳节的?PPT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抓住感受深的词语写下你的体会。(1)学生默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小组交流,交流时抓住关键词来谈。(3)集体交流。交流预设:PPT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扶老携幼”是怎样的情景?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情景吗?“兴高采烈”仅仅是高兴吗?(十分快乐,神采飞扬),能换个词吗?(喜笑颜开、欢天喜地、兴致勃勃)(板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看着节日里一个个热闹的场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欢聚一堂、喜气洋洋)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想像,读出节日的欢乐。2.就在异乡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度重阳节时,王维的心情是怎样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抓住感受深的词语写下你的体会。(1)学生默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小组交流,交流时抓住关键词来谈。(3)集体交流。交流预设(一)PPT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15岁”15岁还是个孩子,可王维孤身一人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两年”七百多天没有见到亲人了,何况王维从华山的东边到华山西边的长安,千里迢迢,一走就是两年,怎能不孤独不寂寞呢?这就叫“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15岁两年)你与爸妈分别过吗?在与他们分别的日子,你的心情怎样?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想像,读出王维的孤独寂寞。交流预设(二)PPT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看着欢度节日的情景,思念家乡的亲人。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句里的“家家户户”写出异乡所有人家都在欢度节日,“更加”就是“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表达了王维的思念之情。再读这句话,边读边想像,读出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更加思念。3.对比诵读,体悟思乡之情。出示:PPT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同学们,作者用京城长安节日的欢乐与王维的孤独作对比(板书:对比),突出了王维的孤独寂寞、更加思念亲人,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感受一下这种写法,体会一下王维的思念之情。4.回顾我们是怎样体会王维的心情的。(1)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交流了解学情。(2)交流汇报。预设:读课文想画面,先看看异乡人们是怎样过节的,再看看王维此时的情景,在对比中体会王维的孤独寂寞、思念亲人的心情。这就叫对比阅读。二、学法实践在对比中体悟言语包含的情感。1.用刚才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抓住感受深的词语写下你的体会。(1)学生默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小组交流,交流时抓住关键词来谈。(3)集体交流。交流预设(一)PPT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在重阳节这一天,家乡的人们会头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祛邪避灾,期望生活太平。(板书: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每逢”年年如此,岁岁如此,从不间断。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想像,读出以前和兄弟们一起登高的欢乐。交流预设(二)PPT出示: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天各一方”王维在华山的西边,而家乡却在华山的东边,这就是“天各一方”。(板书:天各一方)“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兄弟们思念着王维,此时王维也在思念着,也许他想到了什么?小组交流。交流汇报预设:也许他想到了曾经也是这样全家团聚的情景;也许他想到了如今孤身一人在他乡;也许他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想像,读出独在异乡王维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2.对比诵读,体悟思乡之情。重阳节里,王维想到(引读)“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而“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昔日的团聚与今日的思念两相对比,怎能不(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呢?吟诵古诗,体悟诗中言语包含的情感。PPT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默读古诗,想一想: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出王维对亲人的思念?用“”标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哪些地方体现了家中兄弟对王维的思念?用“”标出。(遍插茱萸少一人)(2)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站在庭院里,迎着早晨初升的太阳,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此时此刻,眺望着遥远的家乡,你会深情地吟诵着“独在异乡为异客”(3)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配乐)三、回顾(1)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在这个故事里是通过哪些对比来表达的?(2)小组交流。(3)交流汇报。预设:这篇课文抒发了诗人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感情。作者通过节日的热闹与王维的孤独、昔日的团聚与今日的思念进行对比来表达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围绕着课文中对比描写的语段,边读边想画面。抓住感受深的词语,写写自己的体会。在对比品读中体悟了王维思念家乡的情感。学习了“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今后再阅读类似的文章时就可以这样运用“对比阅读”的读书方法,在对比中体悟情感。作业1教材第131页第3、4题作业2一、选字填空。1.异忆()乡回()记()()地2.佳加()节()油()人()倍二、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异:惊奇;另外的;特别;不相同。1.独在异乡为异客。()2.这儿的风俗奇异。()3.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加油!加油!”()4.海上日出的情景真是太奇异了!()三、连一连。正月初一元宵节赏月,吃月饼八月十五重阳节拜年,放爆竹九月初九端午节登高,吃重阳糕正月十五中秋节吃元宵,赏花灯五月初五春节赛龙舟,吃粽子四、课外阅读。雨中母子情今天早上,细雨霏霏,我坐在爸爸的摩托车后去上学,车子拐进上海路,正好看见一位妈妈送儿子上学。这位母亲蹬着自行车,后座上带着与我差不多同龄的男孩子,正吃力地上坡。()雨下得不大,()就像把沥青路洗了一遍,抹了一层油一样,黑亮亮的。路上的自行车从慢道上穿梭过去。有匆忙赶着上班的,也有送子女上学去的。我想:妈妈一定很疼爱孩子,每天早晨都忙忙碌碌,又是准备早点,又是帮儿子整理书包,做完这些杂事又该送他上学了。自行车骑到那个大坡子上,她要再加一把劲儿才能骑上去。母亲的两鬓在滴水,也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她正侧着头温柔地说着什么。而那个男孩,感受到妈妈的爱心,懂得体贴妈妈。此时,他不由分说已从车上跳下来,迈开“弓步”,两手握着货架在后面帮助妈妈推车子。这下自行车骑起来就轻巧多了。现在,细雨中的他们俩有说有笑。我猜,妈妈也许在夸他懂事,孩子也许在说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仿佛这天上飘的不是雨,而是一滴滴母子情。细雨中,这浓浓的母子情飘呀飘,飘到这一片天,飘到这一片地,也飘到我的心里。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温柔(ru yu)差不多(ch ch)穿梭(su shu)2.在第三自然段中的空白处填上关联词语。3.你从“这浓浓的母子情飘到我的心里”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4.请展开想像,想想第四自然段省略号省略了妈妈和孩子说的什么话?【参考答案】一、1.异忆忆异2.佳加佳加二、1.2.3.4.三、正月初一春节拜年,放爆竹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吃月饼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吃重阳糕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四、1.ruchsu2.虽然但是3.“我”感受到了母子间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浓浓真情。4.妈妈:“你有这么大的力气,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孩子:“妈妈,我要成为你的助手,为你排忧解难。”每逢佳节倍思亲-背景和缘由(13)-15岁离开家乡重阳佳节思念亲人回想以前欢聚一起思绪万千,写下诗句(4)-思念之情不能自已联系生活,想像体验诗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重在抒情,所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和诗人的情感息息相通,使学生能动情诵读诗文,从而理解诗句含义。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联系生活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更深刻了解王维的孤独思乡之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和诗人的情感息息相通,我让学生回忆自己以前是否有过离家的时候,当时心情如何,心里是怎么想的。通过交流,有一部分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王维的孤独思乡之情。之后,又进行了想像,比如,当王维生病了,他会想些什么?当王维悲伤时,他在想些什么等等,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移情入境,读出了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为了使学生体会王维的“思亲”之情,我还创设了几种特定的情境:如“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让学生想像大街上热闹的情景,而王维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想像在教学中多次出现,通过这样的想像,学生对王维的思乡之情有了更鲜活形象的认识和感受。我反复思考,带着问题读,更多的应该是默读。而我设计的朗读过多。俗话说:“朗读出情感,默读出思想”,又让学生动口又要学生思考问题,这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另外,文本解读缺乏多元化。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的生活体验不一样,自然生活感悟也就不一样,可在课堂教学中,我却没能真正、实在地做到。只有抓住文章里“血浓于水的亲情,相依相伴的故乡情”那根情感线,引导学生对文本作深入研读,使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交融,引领学生在精心创设的“语文”环境里,进行语言文字的揣摩和品味,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上好这节课。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名师来指导先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理解诗句。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还需要联系背景发挥想像。1.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蒲州(今山西省永济)人。九岁开始写作,被视为“神童”。因官至尚书右丞,又称“王右丞”。他不但精于诗歌,而且擅长音律、书画,人们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山水田园诗尤其出色,与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2.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在战国时期已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在这天,所有的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2012年12月28日,我国法律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