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26784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媚外心理的使然 B. 工业文明的影响C. 攀比世风的结果 D. 交通运输的发展解析 “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答案B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解析解答本题注意对材料的理解。崇尚西装,不过是一时的风气,说明西装流行时间不会太久,传统的中国服饰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答案B3光绪帝的英语老师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西餐馆仅仅是少数人的就餐场所,仅仅分布在天津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所以B项的表述最符合题意。答案B4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解析材料的能力,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材料信息体现了女性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程度,说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这是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造成的。答案A5. 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等革命派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故出现了上述现象。但需要指出的是,辛亥革命反对的是满洲贵族的统治,并不是针对所有的满洲人。答案B6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陋习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 ()。 新式教育的出现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政治运动的推动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A B C D 解析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一方面与外来文化的冲击有关,这就是西方列强扩张的结果,另一方面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有关,这就体现在新式教育的出现、政治运动的推动和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答案A7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全球化的历史趋势B西方文明具有强大的优越性C自由、平等的精神D西方文化尚未动摇中国政治制度解析礼仪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随着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传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礼仪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答案C8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解析鲁迅先生的话,体现出中国社会的迅速变迁,而不是渐进性。 答案C9“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解析从材料信息“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 “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可知当时的新式学堂已经开始教授电话等近代科学知识。答案C10这两年,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 B C D解析19世纪末,中国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火车传入中国,这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可促进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交通便利地区,特别是交通枢纽中心,发展迅速,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交通便利,也有利于西方列强的军事、经济入侵,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错误,排除即可。答案A11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B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C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D20世纪40年代末,伴随计算机的发明而产生解析国际互联网是1969年出现的,是美苏冷战的产物。答案D12 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种“纸”信息量大,内容多,博古通今,符合这些特点的只有报纸。答案C13清末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上记载道:“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泡影耳。”这段文字记载的是()。A杂剧 B京剧 C电影 D电视解析这是对电影的形象描述。答案C14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 /m1905/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解析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了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答案B152011年3月11日,日本突然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15分钟后,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A B C D解析注意要求的是迅速获取消息,所以不能选报刊杂志和电影。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8分,第17题12分,共20分)1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经材料二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蒋良骐东华录卷五材料三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张枬论辫发原由材料四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中国女性60年发型变迁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国人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自己身体的?(2分)(2)据材料二、三,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或做法?有何相同之处?(3分)(3)据材料四,建国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怎样?说明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3分)解析本题以发型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第(1)问,体现了血缘关系的影响;第(2)问,体现了辫子政治化的特点;第(3)问,综合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说明问题。答案(1)人伦(亲亲、血缘)角度,爱惜自己的身体发肤就是孝。(2)认识:剃发留辫就是归顺清王朝;剪辫就是支持排满革命。相同:将辫子问题政治化。(3) 由单调到丰富多彩,由从众到个性化,与世界时尚同步。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自由,社会生活水平提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 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4分)(2)材料二是否表明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发生了变化?结合政治、经济的相关知识证明你的判断。(4分)(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4分)答案(1)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财产共有共享;家庭关系和谐。目的:宣扬儒家伦理道德,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2)是。理由:政治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对封建专制的冲击;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或商品经济的发展),动摇了传统大家庭制度经济基础。(3)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