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23746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随堂作业 岳麓版必修1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禅让制世袭制公有制私有制A BC D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来看,社会已发展到“家天下”;从“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可知出现了私有制。因此“大道既隐”前的“大道”是指“禅让制”和“公有制”。2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商朝时()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答案:C解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指商朝时国家的重大事情是祭祀与对外战争,将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与祭祀等具有神秘色彩的活动相结合,使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史实不符。3商王朝实行内外服制度。所谓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所以商朝实际上是()A以商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B以商政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国家C不同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D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接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等信息分析可知,商王控制的地区与周边方国控制的地区有明显区别,这说明商王并未形成对方国的绝对控制,两者只是契约上的从属关系,商朝是一种相对松散的联盟,因此A项正确,D项错误;商朝时并未出现中央集权,B项错误;部落联盟出现在原始社会,C项错误。因此,本题选A项。4商朝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特点包括()商朝是商部族位于中心的内外服联盟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商王没有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第一个确立天下共主地位的是周王。知识点二封邦建国5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C皇帝制度 D分封制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武王”“周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封建”即“封邦建国”,因此D项符合题意。A项是原始社会末期的制度;B项是原始社会的权力继承制度;C项是秦朝及以后王朝实行的制度。6下面是西周分封形势图。这体现了西周实施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扩充疆域,抵御外敌B拱卫王室,巩固统治C分封亲属,明辨亲疏D赏赐功臣,以示恩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实施分封制的根本目的。由图中信息可知,A、B、C、D四项皆体现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但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B项符合题意。7史记周本纪中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 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史料表明()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受封诸侯有义务拱卫王室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体现的是诸侯履行随从周王作战、保卫王室的义务,与朝觐天子无关,故A项错误,B项正确;诸侯赶来救援,而非联合反叛或攻伐,故C、D两项错误。8礼记王制中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孟子告子:如果出现异动,“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全面的是()A天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B西周诸侯国的卿由周王派遣、选拔和任命C诸侯需要定期朝觐天子D诸侯成为镇压殷人反抗的重要政治力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作用。依据材料分析可知,周天子对诸侯国的卿有任命权,诸侯对周天子需定期朝觐述职,B、C两项的解读都没能全面体现材料的主旨,D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A项解读比较全面。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9诗经大雅中载:“人(指领主)有土田,女(指周王)反有(夺取)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材料体现了()A周天子拥有天下土地和民众的所有权B周天子可以随意剥夺诸侯对土地和人口的所有权C贵族认为周天子不该无故剥夺诸侯所受分封特权D贵族意欲同周天子争夺天下土地和人口的所有权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君主夺取诸侯的土地与人民,由“反有(夺取)之”“覆夺之”可知,材料对此持反对态度;而大雅的作者大都为贵族,故材料之意为贵族反对周天子随意剥夺诸侯的特权,由此可知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D项说法错误。知识点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0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一些政务是通过宗族组织来执行的,族权与政权相补,形成中国特殊的宗族政治统治。这种统治模式的明确确立最早可追溯到()A夏商 B西周C秦朝 D西汉答案:B解析:材料中“国家的一些政务是通过宗族组织来执行的”“族权与政权相补”体现的是宗法制与政治统治的关系,“宗主”既是宗族的政治领袖,又是政权中特殊的管理者。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B。11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A宗法制 B世卿世禄制C礼乐制度 D分封制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家族宗族观念,与此有密切关系的是宗法制,因此本题选A。12周制同姓百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A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B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C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D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答案:C解析:由“同姓不婚”可知,这并非为了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B项错误;由“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分析可知,周天子依靠血缘关系的扩展和宗法继承规则,使得诸侯国大都控制在与周天子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人手中,进而强化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因此C项正确;A、D项并非实质。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3)材料三记述了什么现象?这反映了怎样的本质问题?答案:(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2)臣属关系。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3)诸侯不尊崇并武装抗拒周天子。分封制崩溃。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杨光先(清史稿)。材料二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材料一中这些人名的出现受到什么制度的影响?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3)这一制度在当时有什么作用?答案:(1)宗法制。因为这些人名带有明显的家族血缘色彩。(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其中内服制主要管理()A商族活动区域 B商族以外的活动区域C黄河中上游地区 D长江流域地区答案:A解析:商朝外服制主要管理商族以外的活动区域,内服制主要管理商族活动区域。应选A项。2史记中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复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电,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权力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答案:C解析:依据“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电,不易之道也”分析可知,古代中国早期政治活动与卜筮相结合,增加了王权的神秘色彩,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阅读下面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情况表,从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有()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及河北西南部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姬姓诸侯大都分布在富庶地区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法错误;结合相关知识可知,说法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B。4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是()A稳定了西周的统治秩序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周公”指的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武王去世后,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管理天下,在平定三监之乱后,周公大行“封建”,分封功臣和贵族。材料“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姬姓贵族在封国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从而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这对后世影响深远。故本题选择B项。5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殷商的后代重建了宋国B商朝的首都在河南安阳C周朝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D周朝时不但分封了同姓诸侯,也分封了一些异姓诸侯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国的存在是西周分封前代帝王后代的结果,并非殷商的后代重建宋国,故A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B、C、D三项与史实相符。6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主要说明了()A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为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答案:D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由材料中“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实施的目的是维护政权统治,故D项正确。由材料可以看出“大宗、小宗都有血缘关系”,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诸侯庶子可被分封为卿大夫,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误。7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答案:B解析: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受分封的大部分为同姓亲族,此外还有先代贵族和功臣,以此来巩固统治,扩大周人势力范围。8礼记中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D天子为“天下共主”答案:C解析:由题中所给的“诸侯”“天子”“大夫”和“西周”等信息可以基本判断,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以及与其有关的宗法制。结合材料中的“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涉及祖先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根据宗法制的规定,祭祀天子祖宗的权利只有继承了天子之位的嫡长子可以享有,分封到地方做诸侯的、天子的其他儿子是没有此权利的。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9后汉书郡国志一写道:“及周克商,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表明周朝的政治制度特点是()A弥漫着神权色彩 B按等级实行分封C大宗可制定周礼 D嫡长子继承制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中“千百七十三国”可知是分封制,而从“制五等之封”可以看出分封制度具有严格的等级,故选B项。10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国”与“家”的结合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材料引文描述了如果发生事件,家族成员都帮助处理,大宗率领小宗,小宗率领群弟,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的特点。11殷周制度论在谈及周朝的宗法制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其中“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C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决定继承关系时,如果继承者是由人为因素决定的,就会产生争议,就会不安定;如果继承者是由“天”决定的,就会比较安定。依据“嫡长子继承法”,此处的“天”是指“天命”,也就是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故D项正确。12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打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该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礼乐制度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收养异姓子为嗣就要受到杖打,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种现象应与宗法制有关,其主要是为了维系血缘的传承,故选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周王正妻所生之子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案:(1)分封制。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引起管叔、蔡叔等贵族的不满,纣子武庚拉拢二叔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二(1)据材料一分析,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答案:(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大宗与小宗的划分是相对的;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