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22040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2艾弗里等人的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3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4下图甲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5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之后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6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7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8“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9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沉淀、上清液、沉淀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10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处理中可得到S菌的是B可得到S菌的是C除外其余各项处理均可得到R菌D可得到S菌的只有11格里菲思研究肺炎双球菌时,用了两种类型的双球菌有荚膜菌和无荚膜菌。下列关于两种类型肺炎双球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两种双球菌都能引起小鼠患肺炎而死亡B无荚膜菌不能引起鼠死亡,有荚膜菌导致鼠死亡C两种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在培养基上培养时无荚膜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12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荚膜的细菌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13噬菌体内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用该噬菌体去侵染某细菌后,产生了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噬菌体中35S和32P的分布规律是(细菌体内含有32S和31P两种元素)()A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只含有32PB外壳只有32S,核心内只含有32PC外壳内有35S和32S,核心内含有32P和31PD外壳只有32S,核心内含有32P和31P14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实验编号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病斑类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a型TMV感染植物a型a型b型TMV感染植物b型b型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b型a型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a型a型A实验B实验 C实验 D实验15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说明了R型活菌能够单独转化为S型菌C说明了R型活菌是无毒性的 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的16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17下列哪一项使格里菲思提出了“转化因子”的结论()A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B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多糖,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C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D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小鼠患病死亡18大肠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分别是()ADNA、DNABDNA、RNACDNA、蛋白质 D蛋白质、蛋白质19在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B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可以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20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如下图),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3和4B1、3和4 C2、3和4 D1、2、3和42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BC D22以下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关于此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A上清液的主要成分是细菌的培养基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菌体B此实验表明DNA是遗传物质C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D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23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实验均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中的DNAC在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保温时间太长或太短均可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RNA分开后单独研究各自的效应24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A、B两组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噬藻体的遗传物质B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噬藻体增殖所需要的模板、原料和酶等均来自蓝藻D32P标记的是噬藻体的DNA二、非选择题25肺炎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引起人或动物患肺炎或败血病;无荚膜的无毒性,不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如图所示为1944年美国学者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请回答:(1)实验A,老鼠患败血病死亡。以后各实验中,老鼠的情况分别为:B_,C_,D_,E_。(2)不致病的肺炎球菌接受了_,使它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3)肺炎球菌的毒性由荚膜物质引起,荚膜物质是一种毒蛋白,这说明蛋白质的合成由_控制。(4)这个实验说明_。26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应含放射性物质,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离心后,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方法是_。(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物质含量_,其原因是_。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属于误差的来源呢?_,理由是_。(4)在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同时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结果发现沉淀物中也出现少量放射性物质,为排除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也是遗传物质的可能,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_。(5)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简要说明)。_。27研究发现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体内仅有蛋白质和RNA两种化学成分,这类生物性状(如TMV能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的遗传是受蛋白质还是受RNA控制?请设计实验探究TMV的遗传物质。实验原理:(1)利用水苯酚溶液可以将TMV分离,获得TMV的蛋白质和RNA。(2)_。(3)_。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正常生长的烟草、苯酚、试管、玻璃棒等必需的实验仪器。主要实验步骤:(1)利用水苯酚溶液分离TMV,获得纯净的TMV的蛋白质和RNA。(2)取正常生长的烟草植株,选取_。(3)_ _。(4)正常培养烟草植株,并注意观察_。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1)_,说明TMV中蛋白质是遗传物质。(2)_,说明TMV中RNA是遗传物质。28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_。(2)图中D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留在细菌外的是_,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是_。(3)图中E表明_。(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了_是遗传物质的结论。29回答下面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问题。(1)写出如下处理的实验结果: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R型活细菌注射实验鼠S型活细菌注射实验鼠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实验鼠(2)哪一实验可证明S型细菌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_。(3)由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4)如果用来证明实验假设“使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那么与构成对照实验的是_。30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32P?_。(2)对下列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测定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含有0.8%的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_,仍存在于_。 若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也有放射性,最可能的原因是复制增殖后的噬菌体_。(3)请你设计一个给T2噬菌体标记上32P的实验:配制适合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_;在培养基中提取出所需要的T2噬菌体,其体内的_被标记上32P。生物月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B 4C 5D 6A 7D 8D 9B 10 D11A 12A 13D 14C 15B 16B 17D 18A 19D 20D21C 22C 23D 24 C二、非选择题25 (1)能生存能生存死亡能生存(2)致病肺炎球菌的DNA(3)DNA(4)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6 (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2)噬菌体已将自己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3)升高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4)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是否含有35S(5)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即可以得到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27实验原理:(2)TMV能感染正常烟草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3)遗传物质能使生物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实验步骤:(2)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三片叶片,编号为A、B、C(3)分别用完整的TMV、TMV的蛋白质、TMV的RNA感染A、B、C三片叶(4)相应叶片的表现症状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1)A、B叶出现病斑,C叶正常,并且用B病斑组织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仍出现相同病斑(2)A、C叶出现病斑,B叶正常,并且用C病斑组织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仍出现相同病斑28 (1)B、D、A、E、C(2)蛋白质外壳噬菌体DNA(3)噬菌体组装完成产生性状完全相同的噬菌体后代(4)DNA29 (1)不死亡死亡不死亡死亡死亡不死亡不死亡(2) (3)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转化因子是DNA) (4)30 (1)大肠杆菌不含有(2)没有侵入大肠杆菌培养液中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3)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在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接种T2噬菌体,继续进行培养DNA陵城区一中高二上学期随堂练习题3-1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B 4C 5D 6A 7D 8D 9B 10 D11A 12A 13D 14C 15B 16B 17D 18A 19D 20D21C 22C 23D 24 C二、非选择题25 (1)能生存能生存死亡能生存(2)致病肺炎球菌的DNA(3)DNA(4)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6 (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2)噬菌体已将自己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3)升高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4)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是否含有35S(5)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即可以得到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27实验原理:(2)TMV能感染正常烟草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3)遗传物质能使生物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实验步骤:(2)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三片叶片,编号为A、B、C(3)分别用完整的TMV、TMV的蛋白质、TMV的RNA感染A、B、C三片叶(4)相应叶片的表现症状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1)A、B叶出现病斑,C叶正常,并且用B病斑组织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仍出现相同病斑(2)A、C叶出现病斑,B叶正常,并且用C病斑组织感染正常的烟草叶片,仍出现相同病斑28 (1)B、D、A、E、C(2)蛋白质外壳噬菌体DNA(3)噬菌体组装完成产生性状完全相同的噬菌体后代(4)DNA29 (1)不死亡死亡不死亡死亡死亡不死亡不死亡(2) (3)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转化因子是DNA) (4)30 (1)大肠杆菌不含有(2)没有侵入大肠杆菌培养液中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3)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在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接种T2噬菌体,继续进行培养D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