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陈情表》学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21972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陈情表》学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陈情表》学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陈情表》学案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陈情表学案苏教版自学指导:【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背诵全文。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法建议】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感情。2、研读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3、互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领悟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2、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3)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3、预习思考(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险衅( ) 行( )年四岁 祚( )薄 ( ) 应( )门之童 猥( )以微贱 床蓐( ) 陨( )首 责臣逋( )慢 日笃( ) 拔擢( ) 宠命优渥( )(2)试译全文,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合作探究:1、参照注释,翻译全文,并把重点实、虚词及特殊句式整理在下面。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达标检测:、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则告诉不许 告诉:古义: 今义: 不许: 古义: 今义:至于成立 古义: 今义: 九岁不行 古义: 今义:臣之辛苦 古义: 今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 今义:2、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险衅(xn)夙(s)遭闵凶 门衰祚(zu)薄 床蓐(r) 茕(qing)茕孑(ji)立 猥(wi)以微贱 逋(p)慢 陨(yn)首犹蒙矜(jn)育 拔擢(zhu) 宠命优渥(w) 终鲜(xin)兄弟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外无期( )功强( )近之亲。 既无伯叔,终鲜( )兄弟,门衰诈薄,晚有儿息。 臣以险衅( ),夙( )遭闵( )凶。 寻蒙国恩,除臣洗( )马。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 日薄( )西山,气息奄奄。4、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臣具以表闻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优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谨拜表以闻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臣以险衅,夙( )遭闵凶( ) 生孩六月,慈父见( )背 门衰诈薄,晚有儿息( ) 寻蒙国恩,除( )臣洗马 听( )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 臣之辛苦(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6、翻译下列句子:(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2)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7、默写(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但以刘日薄西山, , , 。(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8、阅读下文,完成习题。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一)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文章冠世( )(2)不跻大位( )(3)盈其箱笥( )(4)为时所排( )(二)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B所以不欲观览C衣冠之士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四)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李的态度是_。(五)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参考: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李密最担心的就是怕晋武帝怀疑他因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拒绝为本朝效忠。一方面他勇敢坦率而又十分机警地把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态度以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彻底交代,全盘亮相:“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宦达”。既然“图宦达”,就说不上“矜名节”,就较多地打消了武帝的疑虑。另一方面,他又尽量把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表明武帝的措施使自己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深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完全应当“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犹豫、另有所图呢?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一些疑虑。最后作者又勾勒了一幅祖母刘氏的病笃图:“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又一次综述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连不可或离的紧密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句句出自肺腑,动人神魄,自然得出“区区不能废远”的结论。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参考: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一)(1)居于首位(2)晋升(3)装满(4)排挤(二)B (三)(1)我对于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四) 向李德裕推荐白居易 委婉拒绝 (五) 文中将两人相比,是为了强调白居易和贾谊一样,虽然才能出众,却因遭人贬抑,未能充分施展其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