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19988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卷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第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扒(b)手 行(hng)伍 尽(jn)管 扺(zh)掌而谈B、岑(cn)寂 不啻(ch) 和(hu)泥 甘冒不韪 (wi)C、解剖(po) 蝙蝠 (bin ) 倾轧(y) 铩羽而归(sh)D、巨擘(b) 河蚌(bng) 关节(ji) 莘莘学子(sh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沧桑 白内障 一诺千金 一塌糊涂 B、告磬 吊胃口 大有稗益 拾人牙慧C、蜇伏 金刚钻 平心而论 寥若晨星D、奖掖 势力眼 砰然心动 集思广议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网络上大规模 的“挖掘机哪家强?”造句热,使蓝翔技校 。事实上,现在“蓝翔”已经和“土豪”等词语一样,成了某种文化的象征。“蓝翔”两个字早已不再是蓝翔技校的代名词,而逐步 成了类似“高深莫测,咋咋呼呼”的 。 A.爆发 名声大噪 演绎 含意 B.爆发 名声大噪 演化 含义 C.暴发 声名鹊起 演化 含意 D.暴发 声名鹊起 演绎 含义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想让城市变得得文明,靠的是专业的管理、高效的组织、科学的协调、连贯性的政策取得的,而非短时间的突击、会战,更不是将不好的东西遮掩藏匿。B、在雾天,饮食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健脾补肾的作用。C、陈寅恪先生的这番话,不仅是对像王国维先生这样的历史文化人物的忧伤,而且是对整个文化精神的忧伤,更是对一种即将衰落的文化的忧伤。D、北京市政协提出建议:应以功能调整优化为目标,启动北京市部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向外转移。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基层,有些人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有些人浅尝辄止,不愿意进一步的调研和思考;有些人面对群众居高临下,不愿意主动关心群众的喜怒哀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仅仅是“身入”,而没有“深入”。B、“一分钱一分货,苹果应该值这个价钱。”一位网友抢到苹果6S后点评道:“有钱就是任性!”C、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依据13项指标对全球大学排名。10月6日公布xx至xx全球大学排行榜,美国哈佛首次遭排挤,落至第二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荣膺榜首。D、资金的投向将直接造福百姓,从保障房建设到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再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软件”上更关注百姓未来的生活品质。二、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中国民居文化哲学思考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载体,而文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人的自我生命在其活动中的展示。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有学者早就提请人们注意:“从文化角度而言,研究民居自然要追溯历史,即所谓的传统民居或民居传统,只重民居硬件的实测和研制是不够的,还要从整体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层的考察。”中国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本意义。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者未能悟斯道也。宅者,人之本”。不仅如此,古人还以为“宅以形式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事事俨雅,乃为上吉”。人居住在“上栋下宇”般虚实相间的住宅里,犹如置身于阴阳际汇的风水宝地,可以汲取天地之精华,感受四时的节律,“天、地、人”三才互参并融为一体而生生不息。中国古人就是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平静地度过了几千年诗意文明的历史。诗意是居住本源性的承诺,这并非意味着诗意仅仅附加于居住的装饰物和额外品。居住的诗意特性也不是意味着诗意在全部居住中以某种方式和其它方式产生,而是通过诗意的建筑使居住成为居住。 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论及中国古代社会文明时说过,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明,这种连续性文明的产生不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而能够在连续下来的宇宙的框架中实现,即实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连续,地与天之间的连续,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连续”。养育中国古代文化的是一种区别于开放性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岸型地理环境,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中国古代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综合格局以及民族社会心理特征。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正是以此为依据,因地制宜、各抱地势,山环水绕、循环往复,从而创作了富于东方色彩的中国传统民居形态。品察中国古代多种民族并存、千姿百态的民居,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境界的文化昭示。这种景况至今依然存留在中华境内的大江南北。 中国传统民居在解决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关系问题上一贯遵循尊重自然、与自然相和谐的营造哲理,自始至终显示了难能可贵的生态智慧。尽管这种生态智慧不是以今天所谓的技术理性的思维方式来呈现的,而是以直觉意会与“天人合一”的体道方式来感悟的。这种直觉意会的思维方式反倒比技术理性思维更容易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容易体验到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客观需要。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看来,人来源于自然并统一于自然,并且必须在自然给予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生命的深化。故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并且“天地与我齐一,万物与我并生”,从而达到“万物负阴抱阳,充气以为和”的境地。中国古代的这种生态智慧若与西方技术理性相补充,以促进其直觉思维发展为现代的系统思维,可望使这种朴素的生态智慧升华为完美的生态智慧。 (有删节)6下列对中国传统民居营造理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陋就简,顺乎天道 B尊重自然,天人合一 C以人为本,实用舒适 D因地制宜,看重风水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民居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载体,所谓的传统民居或民居传统,需要从整体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层的考察,而非只重民居硬件的实测和研制。 B居住的诗意并非是指某个具体的材料或方式,而是立足于居住本源性的承诺。 C中国的传统民居虽然千姿百态,但都体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特征,且该特征传承至今。 D东方的直觉意会的思维方式远超西方的技术理性思维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更容易使人体验到中国民居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特点。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中国民居在物质形态的构建上往往不甚研究,而注重因陋就简、顺乎天道的人本意义,但这并不影响中国民居文化具备诗意特性。 B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岸型地理环境,决定中国古代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综合格局以及民族社会心理特征,甚至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态。 C中国传统民居显示出的生态智慧是以直觉意会与“天人合一”的体道方式来感悟的,由此可见古人没有理性的思维方式。 D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只要与西方技术理性相补充,就能使这种朴素的生态智慧升华为完美的生态智慧。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答鲍觉生书 吴定顷邀惠书,省仆动静安否,情重辞温,增仆远望,仆自足下北游,沈默闲处,叹左右益少通敏之才、可与之深言文字者,以此私恚,他无足怀。仆八岁入塾,诵四子、六艺之书,慨然愿游春秋之世,追陪颜、曾之伦,执经杏坛,觌圣人之德辉;又思游南北宋之世,偕杨、游诸人,立程子、朱子之堂,饫闻其训诫;已念二者虽不可得,然乌知今世不有道德渊纯之士,聚群讲学,可扶翼我者?既成童,出与乡闾读书之子游,见其所倾向者,无非科举之学,众人一志,传习成风。叩以圣贤之道,则群怪以为狂痴而笑之。退而告诸父兄,始知讲道劝学之风,海内衰歇者数十年矣。于是怆然内悲,太息向之所志不度也。年既壮,涉历东越吴楚之交,交游日广以远。见有嗜好三代旧章法物,以考订为工;有慕秦汉以来之诗歌古文,以文藻风流相尚,私心喜且慕,谓此虽非吾学所急,抑亦可备斯道什一之资,宜以余力讲明其术也。于是或师焉,或友焉。盖自幼至今,同志相导之助,莫盛于此时矣。今者年已五十,足不涉四方,而四方雄俊之群旧尝假馆于歙者,或散或亡,不可复合,无所慰其意。冀得一二俊秀后进,与之相劝相成;而来游者,类溺没于科举旧习,而不能为之展其志,拓其才。盖虽考订、辞章之末,鲜有能助我者,况其他乎?呜呼!幼志不可遂矣,即壮岁师友相从之欢,亦渺不可复。甚矣,岁晚而道益孤也!君子之志于道也,合众人之贤明,以群相诱掖,虽中材企及之而有余,竭一己之私智微能,委曲与道相从,虽豪杰有所不足。仆之智不逮中人,而偏违众。有志于道,譬如深居暗室,无人导延,乃欲积跬步以致千里,吾知有画地以终焉已。向者仆方稚昧,不自度德薄才庸,奋然以继鲁、邹、洛、闽之传自任,其志岂小哉?岁今五十矣,而所可者止此。思欲毕智尽才,责功暮齿,而独学之苦,反甚于前。遇歧途,孰能指我哉?此所以中夜伏枕太息,而深以不克成其幼稚之志自悲也。足下少而才,在门墙中最为笃志于学者,因来书念仆勤拳,故发愤举仆今昔之恨,而一为足下道之如此。(选自吴定紫石泉山房文集,有删改)【注】鲍觉生:安徽歙人。初师从吴定,后师姚鼐。颜、曾:颜指颜回,曾指曾参,都是孔子的学生。杨、游:杨指杨时,游指游酢,都是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的学生。歙:地名,在今安徽省。鲁、邹、洛、闽:孔子是鲁国人,以“鲁”代指孔子;孟子是邹国人,以“邹”代指孟子;程颐、程颢是洛阳人,以“洛”代指二程;朱熹长期在福建做官和讲学,以“闽”代指朱熹。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省仆动静安否 省:问候 B以文藻风流相尚 尚:推崇 C幼志不可遂矣 遂:实现 D而所可者止此 可:适宜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追陪颜、曾之伦,执经杏坛(2)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B、(1)叩以圣贤之道 (2) 木欣欣以向荣C、(1)退而告诸父兄 (2)吾尝跂而望矣 D、(1) 向者仆方稚昧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1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作者的“今昔之恨”的一组是(3分) 慨然愿游春秋之世 讲道劝学之风,海内衰歇者数十年矣 仆之智不逮中人 来游者,类溺没于科举旧习 思欲毕智尽才,责功暮齿 遇歧途,孰能指我哉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年幼时既渴求成为孔子的门徒,又渴求成为程颐、程颢的门徒,虽然这两种愿望因时代相隔而不能实现,但反映出了作者对“道”的追求。 B作者认为考据辞章之学虽然不是自己急着要学的学问,但对自己求“道”帮助非常大,于是集中精力努力学习考据辞章之学,或拜师,或求友。C作者年轻时以继承孔孟、二程与朱熹的学说为自己的职责,但苦于独学而无友,如同深居于暗室,没有人引导,于是穷尽一生只能“画地以终”。D在这封写给门生的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从幼年到老年的求学经历,抒发了自己苦心钻研经典过程中“独学”的感慨,没有空洞的说教,真挚感人。第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本卷共10小题,共114分。四、(22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乌知今世不有道德渊纯之士,聚群讲学,可扶翼我者? (3分)(2)同志相导之助,莫盛于此时矣。(2分)(3)此所以中夜伏枕太息,而深以不克成其幼稚之志自悲也。(3分)1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数 日【宋】赵师秀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野 望【宋】翁 卷一天秋色冷睛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注释】湾:水流湾曲的地方。(1)两首诗都写秋景,表现技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2分)(2)“一切景语皆情语”,两诗在描述中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具体分析。(4分)(3)赵师秀和翁卷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拍案叫绝,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其妙处。(3分)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任选5句)(1)低眉信手续续弹, 。(白居易琵琶行)(2) ,水光接天。(赤壁赋)(3)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5)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五、(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那些生命里干涩的香李丹崖常常想起炒面的味道。我所说的此炒面,非彼炒面条,而是炒面和成的糊。是把面粉放在擦干的锅里,以小火炒至泛黄,盛出来,然后放上糖,用沸腾的开水冲泡,使劲搅拌,炒面的甜香就飘满整个屋子了。我曾一度好奇,这样的面为什么能这样香?后来,老人们告诉我,这样的面被榨干了水分,剩余的都是糖分了,能不香吗?现在想想,小时候,缺少零食的我们,能吃上一份“干香干香”的炒面,就很不错了。 我喜欢贴近一根稻草闻它的香味,因为,它的躯干内潜藏着一股成熟的气息,有一种干涩的香。这种香,一度让我想起一个历经磨难的人的隐忍和刚毅,以及穿越苦难后灵魂的丰腴馨香。我还喜欢闻面粉新磨出来后,留下的麸皮的香。在农村,麸皮是被当成草料喂牲口的,小时候,我去给牲口撒草料的时候,总喜欢抓起一把麸皮放在鼻孔前,狠狠地闻上一阵。有时候,用力过猛,直闻到满鼻孔都是,那种呛人的味道啊,尽管满眼是泪,但鼻腔里的颗颗粒粒也是香的。 我一直认为,所有干涩的东西,其间都包含着隐忍的成分。一个不懂得隐忍的人,只会像那些雨天里的青菜,早早地就霉变腐败。而一个懂得隐忍的人,他的心性,就像添加了盐,能脱去一切虚空的水分,留下的全部是精华。这又多像腌制咸鱼的过程。一条条一生都在水中度过的鱼,只要一离开水,要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变糟变臭。然而,撒上了盐就不同了。水一见到盐,全都有自知之明地溃逃了,只留下海滩上竹筛子里带着腥香的鱼干,很能撩人胃口。自然界的塑形术也真奇妙,它喜欢给许多散发香味的食物以干涩的面容,例如核桃、葵花子、板栗、花生等,这些食品坚毅、饱满,多像一个个历经坎坷却没有动摇的心,多像一个个硬汉。这个世界上,能称得上干涩的人并不多。你看看那些寺庙里修行的高僧,他们的形体看起来是清瘦的,每每旅游的时候见到他们,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核桃、开心果等果仁状的东西,这种想法连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可能是很少有得道高僧体态臃肿吧。然而,他们的面容却很丰盈,如同一面湖,接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春水。这些高僧,洞悉世间的一切事物,所有的纠结在他们这里都变成了一条直线,所有的模糊与混沌到他们这里都变成了无限的清明。我们说,这种人,也是榨干了生命的水分,留住了生命的糖分,有一种从灵魂深处透射出来的干涩的香。 干涩往往穿着很朴素的外衣,甚至是衣衫褴褛。 对于圆滑变通来说,恪守原则是干涩的,但是,这样的恪守却是为了更多人的公平;对于花言巧语来说,诚实是干涩的,但是,没有一个人不渴望别人对自己诚实;对于浪漫的玫瑰来说,一朵野菊是干涩的,但是,谁能说野菊的香比不过脂粉气的玫瑰呢?对于夸夸其谈来说,有一说一是干涩的,但是,现代人多喜欢直奔主题啊! 干涩并不是干瘪。干涩是一种智慧升华后的状态,是生命的结晶。这样一种状态要我们做一个纯粹的人,清醒的人,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一个活色生香的人。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文章开篇作者之所以写炒面,是为了引出下文,为了引出他要写的对象“干涩的香”B、在作者看来,一个懂得隐忍的人,能脱去一切虚空的水分,留取全部的精华,从灵魂深处散发出一种干涩之香。C、作者看到庙里的高僧就会想到核桃、开心果等果仁状的东西,是因为它们都很坚硬、有骨气。D、作者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平凡事物写起,如炒面、稻草等,然后写到高僧,由物及人,由实到虚。E、文章运用拟人、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通过写“干涩的香”,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17.文章前三段的叙述有什么作用?(4分)18.文章语言很有表现力,请赏析文中划线的两个语句。(6分)(1)一个不懂得隐忍的人,只会像那些雨天里的青菜,早早地就霉变腐败。(2)对于浪漫的玫瑰来说,一朵野菊是干涩的,但是,谁能说野菊的香比不过脂粉气的玫瑰呢?19.文章的标题是“那些生命里干涩的香”,请你概括文中 “干涩的香”的多层含义,并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有这种“干涩的香”。(6分)六、(12分)20.汪静之先生写过一首小诗,但思想上似有些悲观。请你仿照这首诗的格式,仿写一首,要求思想内容积极向上。(5分)时间是一根铁鞭,生命是一树繁花;一朵一朵地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21.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枯树的风骨这个节目中展示的枯树图片,请你为它配上一段文字,要求展现出枯树的风骨,有描述有评议,语言生动优美,70字左右。(7分)七、(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热,有时指自然现象,与“冷”相对;有时指人的心理,如热爱、眼热、热衷;有时也指某种社会现象,如热销、热门儿、旅游热等等。热,有静态的呈现,有动态的表现;有可敬可爱的,也有可怕可鄙的。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1)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高三年级八校联考 语文 答案(xx.12)一、(15分,每小题3分)1. D2A 3. B爆发: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速地发生,适用范围比较广,如巨大的声音、重大事件等的突然出现。暴发:侧重来得突然而猛烈,适用范围较窄,多与和水相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洪水等。名声大噪 :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侧重于之前有点小名气,突然因为某原因而被世人所知。声名鹊起:一时名声很大,主要侧重于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突然因为某原因被世人所知。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演化:演变,变化发展。含意:(诗文、说话等)含有的意思。含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4. B A项,结构混乱。“靠的是取得的”杂糅,两个词语保留一个。C项,“而且是”和“更是”后面的内容语序颠倒,不合逻辑;D项,成分残缺,在“向外转移”后加“工作”。5C(A将“哀乐”后面的冒号改为句号。B“点评道”后的冒号改为逗号。D“文化教育”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二、 (9分, 每小题3分) 6C (无中生有。“实用舒适”无根据)7D (误解文意。与原文“直觉意会的思维方式反倒比技术理性思维更容易认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表意有出入) 8A (B“决定中国传统民居的形态”错误;C“由此可见古人没有理性的思维方式”错误;D“只要就”错误)三、(12分,每小题3分)9D(“可”应解释为“赞许”“认为可以”。)10.A11B(作者的“今昔之恨”是指没有志同道合的学友,自己陷于“独学”之中的遗憾。说的是作者小时候的愿望,是作者的自谦之词,说自己才智一般;说的是作者毕生的追求,直到晚年还想获得成功。) 12B(“帮助非常大”“集中精力”错,文中是说“抑亦可备斯道什一之资,宜以余力讲明其术也”。) 四、(22分)13.(8分)(1)然而又怎么知道当今社会没有道德深厚纯正的人,聚众讲学、可以扶助我的人呢? (“乌”译为“怎么”、“扶翼”同义连用,译为“帮助”。)(2)志同道合的人相互引导帮助,没有比这一时期更多的了。(“同志”、介词结构后置句各1分) (3)这就是我半夜伏枕叹息,深深感到不能实现幼年时的志向而悲伤的原因啊。(“所以、克”各1分,句意通1分。) 14(9分)(1)整体上都通过白描笔法,写出景物、意境的清空、悠藐、高远,借此表达作者闲云野鹤般的疏放和闲淡之情。(2分)(答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衬托,分析到位可给分)(2)感情的不同之处:赵诗所抒发的感情,由病体经受秋风、见到黄叶遍地而悲苦,到看见疏林秋山、白云飞来而振奋,再到见山峰被云遮蔽若隐若现而既欣喜又遗憾,感情是有变化的,是悲喜交织、由悲而喜; 翁诗自始至终都是以闲适的心态在欣赏秋景,抒发赞赏喜悦的感情。(4分)(3)任选一首诗的后两句进行赏析即可得3分。示例:赵诗末两句,写树林稀疏,远山刚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飞来的云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一“遮”,三个动词做动态化的描写,把树山云都写得神采飞扬,显现出淡远清幽的意境,显得冲淡而清奇,一改前面悲苦的情调。(分析“放”字的拟人手法,“疏”与“遮”前后对照映衬也可)(诗意1分,手法分析2分)翁诗末两句,写诗人登山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从诗人的视角的变化,写出登山看水却又于水中见山的体验,写出山的青翠水的澄澈,表达一种理趣,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兴。(分析“忽”“闲”“见”也可)(诗意1分,手法分析2分)15.(5分)(1)说尽心中无限事(2)白露横江(3)暧暧远人村(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5)飞湍瀑流争喧豗(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五、(20分)16.(4分)C、E(C因为并不是因为它们都很坚硬、有骨气,而是因为它们都有着一种“干涩之香”;E文章中没有夸张修辞。17.(4分)从内容上说,炒面被榨干了水分,只留下了糖分,所以“干香干香”的;稻草的躯干内潜藏着一股成熟的气息,有一种干涩的香;麸皮也是干涩的东西,有着呛人的香味。作者在前三段叙述中,表明自己对生活中干涩的香的喜爱。(2分)从结构上说,作者写炒面、稻草、麸皮等是为了引出下文对生命中隐忍、刚毅、纯粹等精神的赞美。(2分)18.(6分)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不懂得隐忍的人比作雨天的青菜,形象地写出了其易于变质的特点。 (2)运用对比、反问修辞,把玫瑰和野菊对比,突出了干涩往往穿着很朴素的外衣,但它干涩的香依然动人。(没有分析不得分)19.(6分)第一问(3分),答案示例:“干涩的香”指一些干燥之物散发出来的香气,如炒面等;也指历经磨难的人的隐忍和刚毅,以及穿越苦难后灵魂的馨香;也指一种智慧的升华或者生命的结晶。第二问(3分),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撇去世俗的浅薄、人性的懦弱、对功名利禄的追逐等(答舍弃“圆滑变通”“花里胡哨”“夸夸其谈”等亦可);保留坚毅、从容、清醒,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一个保有本真的人。六、(12分)20.(5分)注意修辞、句式、思想内容三方面的要求。示例:时间是一把刻刀, 生命是一块璞玉;一点一点地雕刻, 等到雕完的时候, 把珍贵的精髓展示给世界。21.(7分)结合图像描述,并有恰当的评议,展示出枯树的内在精神品格,语言生动优美。七、(60分)22.(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