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散文阅读二轮专题训练及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17332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散文阅读二轮专题训练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考散文阅读二轮专题训练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考散文阅读二轮专题训练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散文阅读二轮专题训练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字,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种未做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是她外在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绝不相同;就像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我有这三个画面。它不是来自我的故乡故土,而是在遥远的维也纳三次旅行中的画面定格,它们可绝非一般!在那个用音乐来召唤和描述春天的城市里,春天来得特别充分、特别细致、特别蓬勃,甚至特别震撼。我先说五月,再说三月,最后说四月,它们各有一次叫我的心灵感到过震动,并留下一个永远具有震撼力的画面。 五月的雏也纳,到处花团锦簇,春意正浓。我到城市远郊的山顶上游玩,当晚被山上热情的朋友留下,住在一间简朴的乡村木屋里,窗子也是厚厚的木板。睡觉前我故意不关严窗子。好闻到外边森林的气味,这样一整夜就像睡在大森林里。转天醒来时,屋内竟大亮,谁打开的窗子?正诧异着,忽见窗前一束艳红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熟睡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那么,三月的维也纳呢? 这季节的维也纳一片空濛。阳光还没有除净残雪,绿色显得分外吝啬。我在多瑙河边散步,从河口那边吹来凉丝丝的风,偶尔会感到一点春的气息。此时的季节,就凭着这些许的春的泄露,让人产生无限期望。我无意中扭头一瞥,看见了一个无论多么富于想象力的人也难以想象得出的画面 几个姑娘站在岸边,她们站在一起向着河口那边伸长脖颈,眯缝着眼,撅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春天的风!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的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的飘动着,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这简直就是那些为人们带来春天的仙女们啊!谁能想到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你说,还有哪个春天的画面,比这更迷人、更诗意、更浪漫、更震撼? 我心中的画廊里,已经挂着维也纳三月和五月两幅春天的图画。这次恰好在四月里再访维也纳,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属于四月这个季节的同样强烈动人的春天杰作。 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 “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用劲,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儿。”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 “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边的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手伸过去,推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细密的、凉凉的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些气魄!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这两个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感到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色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图画,并终于被我找到了。 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选自xx年读者第7期)19、文章写的是“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开头却从对青春少女的印象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0、作者在着力描写维也纳四月的画面之前,反复说道:“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联系下文考虑,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21、阅读下面两段话,回答问题。(8分) (1)小吕停了车,手伸过去,推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小吕为什么把那些花称作“你的花”?(2)“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懂得了春天怎样的特性和品格?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517题。 大 美 之 美 阿 敏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那里的山,多是褐中泛黑的颜色,不长一棵树。那是一种怎样的山呀,离天那么近,它们的骨和肉,都被太阳烤干了,已没有一丝一毫阴柔的女儿气,惟存阳刚与雄浑。它们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可你近赏它时就连海拔米、巍峨的岗巴拉山,呈现给你的也没什么惯常的意趣可言,绝对找不到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只是干燥异常的壤土与碎石。 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大自然的存在都显得非常简洁,好像盘古刚完成开天辟地。在内地的时候,每当我看到秃秃的山冈,就惋惜为何不多植一些树,让它变得苍翠一些;就在我飞抵拉萨的当天,看见这座阳光之城周围山上的荒芜,也延续着这样的想法。可是,从我一脚踏上岗巴拉的时候起,我就发现我错了。天下其他所有的山的确都该葱茏蓊郁,而唯独这里的山就应该是裸露的,骨感的,刚健的,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让人放心在世界屋脊上撑起我们头顶这片蓝天的大山,难道不应该是一身雄风、力挺万钧的样子吗?我甚至想,这里的山上即使能种活树,也应不为,让青青翠翠的山为我们擎天,太秀气了,会让人担忧它的柔弱,难以承受天的重荷。仅仅看了一眼,我几乎就被这雄奇之美击倒,一时之间竟无法释怀,喉咙有一种噎堵的感觉。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品尝到,美到了极致让人产生的窒息感。真的,即使你的想象力再丰富,也难相信造物主能把那片土地打造得如此神奇。站在岗巴拉山顶,就能领略到这精彩的一幕。藏语里意为“珊瑚湖”的羊卓雍错,在岗巴拉的脚下,弯弯曲曲,绿宝石般熠熠生辉。湖的两侧皆为濯濯童山,罡风扯着白云从它们的顶上飞掠而过。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成了宏大画卷中不可替代、不能拆分的部分。湖的那一端,是连绵的皑皑雪峰,在高原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泽,把远方蓝得能掉下汁液的天幕切成锯齿形。美,被一层层的大山扩展到天的尽头,无疆无界,用一双眼睛来丈量这里的美,显然已远远不够用了。水因山而生,山为水而存。羊卓雍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教科书上说,它由冰川堰塞和包括岗巴拉在内的山上的雪水汇聚而成。这种解释是科学的,也是冰冷的。来到它的跟前,我发现绿宝石般的颜色变成了湛蓝,露出了海的韵味。它要容纳那么多的膜拜、那么多的礼赞,同时又要在膜拜、礼赞中满足人们心愿上的索取,自然有海一样的情怀。有别于过去见过的所有的湖光山色,这里的山,岑寂、肃穆;这里的水,端庄、圣洁,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美,使人绝然不敢生出丝毫的狎玩之意,惟恐崇敬不足。在它们面前,你的躯体虽是直立的,但魂魄实际早已匍匐在地。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藏族人为何会把自己的信仰与神山圣水组合在一起,在它们面前,堆放玛尼堆,扯挂经幡,旋起转经筒,一遍遍地把自己的五体投向大地。是的,这样的地方若非神灵栖居之处哪里还是呢?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一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色大床。水质洁净无比,让人不忍濯手足。伫立圣湖之畔,我只好来个“意”浴,默默地洗涤着自己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精神”就是这样的意思吧。(选自人民日报 ( xx年11月28日 第15版 ) , 编者有改动)15(4分)请以山峰为例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文章说“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的?16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主要由什么何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17从审美的角度看,文章为什么说西藏的山水是“大美之美”的?请分点说说你的理解和看法。(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 从母亲到妻子 余光中“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我对朋友这么说过。 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不但是那片后土,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早歇下的,所有龙族。还有几千年下来还没有演完的故事,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长江断奶之痛,历四十三年。洪水成灾,却没有滴溅到我唇上。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的喊魂。不然我真会魂魄散,被西潮淘空。 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台湾是妻子,因为我在这岛上从男友变成丈夫再变成父亲,从青涩的讲师变成沧桑的老教授,从投稿的“新秀”变成写序的“前辈”,已经度过了大半个人生。几乎是半世纪前,我从厦门经香港来到台湾,下跳棋一般连跳了三岛,就以台北为家定居了下来。其间虽然也去了美国五年,香港十年,但此生住得最久的城市仍是台北,而次久的正是高雄。我的双城记不在巴黎、伦敦,而在台北、高雄。 我以台北为家,在城南的厦门街一条小巷子里,“像虫归草间,鱼潜水底”,蛰居了二十多年,喜获了不仅四个女儿,还有廿三本书。及至晚年海外归来,在这高雄港上、西子湾头一住又是悠悠十三载。厦门街一一三巷是一条幽深而陷秘的窄巷,在其中废过有如壶底的岁月。西子湾恰恰相反,虽与高雄的市声隔了一整座寿山,却海阔天空,坦然朝西开放。高雄在货柜的吞吐量上号称全世界第三大港,我窗下的浩淼接得通七海的风涛。诗人晚年,有这么一道海峡可供题书,竟比老杜的江峡还要阔了。 不幸失去了母亲,何幸又遇见了妻子。我的慈母生我育我,牵相我三十年才撒手,之事便由我的贤妻来接手了。没有这两位坚强的女性,怎会有今日的我?大陆与海岛更是如此。所以在感恩的心情下我写出断奶一诗,而以这么三句结束: 断奶的母亲依旧是母亲 断奶的孩子,我庆幸 断了嫘祖,还有妈祖 海峡虽然壮丽,却像一柄无情的蓝刀,把我的生命剖成两半,无论我写了多少怀乡的诗,也难将伤口缝合。母亲与妻子不断争辩,夹在中间的亦子亦夫最感到伤心。我究竟要做人子呢,还是人夫,真难两全。无论在大陆、香港、南洋或国际,久矣我已被称为“台湾作家”。我当然是台湾作家,也是广义的台湾人,台湾的祸福荣辱当然都有份。但是我同时也是,而且一早就是,中国人了:华夏的文明是我与生俱来的“家当”,怎么当都当不掉的,而中国的祸福荣辱也是我鲜明的“胎记”,怎么消也不能消除。然而今日的台湾,在不少场合,谁要做中国人,简直就负有“原罪”。明明全都是马,却要说白马非马。这矛盾说来话长,我只有一个天真的希望:“莫为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五千年的文化。” 注释:螺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螺”读li。妈祖: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信奉的女神。 16文章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深厚乡情?请用四个双音词概括。(6 分) 17解释并分析下面的语句在文中的意思。(5分)断了螺祖,还有妈祖 明明全都是马,却要说白马非马 18文中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谈谈这两个比喻的含意。(6分)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是为了始终不忘中华文化的血脉根源。 B作者的女友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无法理解他为她创作的古典诗词菩萨蛮。 C文中借双城记的典故,表明台北、高雄是作者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城市。 D作者早年不得志,在台北深巷寂寞蛰居,晚年终于在高雄过上了称心的生活。 E文章以“胎记”为喻,生动地表明其实每一个中国人都与祖国祸福荣辱与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冰雪里的灵魂 夏立君 李陵小时候,祖父李广一定与他一块朗读过诗经中那篇有名的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对诗意似懂非懂的李陵看着祖父微微翕动的嘴唇,感到祖父的表情是那么深沉而又奇怪,祖父好似看到了血光冲天,好似看到了无边雪原,好似看见了自己留在苍茫大地上的无数脚印。李陵从祖父的声调里听出了这首诗的美。李广对李陵说:从前有一个人,离开家非常久非常久,当他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他家没有了,他的家已经被人做田地来耕种了,黍和稷都长得很高了。小李陵似乎明白了:人不能离家太久,更不能一辈子不回家。 公元前99年秋天,李陵率五千步卒出击匈奴,出河西,临大漠。冬天很快降临了,寒潮一阵一阵从漠北扑来。这是一个与他过不去的冬天。至浚稽山一带,在两座峰峦之间,李陵部众与单于率领的三万匈奴骑兵遭遇。一场惨烈的厮杀之后,单于很快发现他这三万骑兵竞不足以制服李陵五千步卒。单于让部队后撤,很快调来八万余骑,摆成合围之势,紧紧咬住李陵。突围,突围!李陵此时惟一的念头就是突围。英勇的将士击退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可单于的包围圈越勒越紧。李陵抽出一支箭,又抽出一支箭。他的箭率领着千百支箭飞向敌阵。可是,忽然之间,他的箭袋空了。他高呼:箭,箭,快给我箭!可是,几乎在同时,将士们的箭袋全都空了。五千将士的五十万支箭全飞向了匈奴人。从此,李陵一生都没有摆脱赤手张空弓的感觉。他下令解散部队,各自突围。匈奴将士簇拥着单于很快来到李陵跟前。李陵和单于互相看清了对方的面孔。李陵控住马,望一眼天空和大地,望一眼南方,深深叹息一声,下马,投降。 李广如此忠义,他的孙子李陵却投降了。武帝对此耿耿于怀。那些从前赞扬李陵的人现在都说李陵的坏话,他们知道皇帝愿意听什么。武帝问颇有些书生气的司马迁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司马迁说:“李陵事亲极孝,与人交往恪守诚信,为国家奋不顾身。这次出征,虽身陷绝境,但杀敌数量巨大。他不死,可能是图谋将来有机会报答陛下”武帝不喜欢这几句话,司马迁受了官刑。不久,李陵遭受灭族之祸,老母娇妻幼子弱弟都被杀掉了两千年来,面对李陵这个名字,人们一直是一咏三叹。人们在心灵里为李陵辟出了隐秘的一角。体制总是塑造适合它需要的偶像,而李陵在体制的冷硬面孔之外。 、 李陵在匈奴生活了约二十年,最后死在那里。匈奴人埋葬了他,匈奴人为他哭泣。他的躯体上一直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一个蒙羞的灵魂,一个堆积着厚厚冰雪的灵魂,一个插着无数把刀的灵魂,在两千多年前安息了。他埋骨在哪里谁也不知道。重视葬地是农耕民族的传统,他已融入了游牧民族。而他前半生所在的那个民族却不能忘记他。隔着两千多年的岁月,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异样的感受?人们感受到了李陵灵魂里的冰雪。李陵似乎永远在历史深处沉思默想。我感到历史一直在打扮李陵,但与打扮任何历史人物不同,人们念说着李陵时,总是颤动着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经。面对李陵这个投降者,人们竟知道了羞愧。人们企图以个人的方式,以一己的情感,融化李陵灵魂里的冰雪。而李陵在冰雪中远去,远去。人们一直遥望着的,是那一个背影。 (散文xx11)18文中最后一段说“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异样的感受?”请问李陵给了人们什么异样的感受?(4分)19请分析第二段中战争场面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20文中多处提到的“冰雪”有可能融化吗?联系原文谈谈你的看法。(7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8-20题。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张富遐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仿佛有精灵轻拉你的衣袂,一不小心就会抖落一个故事,惊醒一段传奇。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都在向你招摇,诱惑着你不知从哪条路起步。但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潺潺地为你导航,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踏着斑驳的略有些倾斜的石板铺就的老街,路边小桥下的流水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沿街的小商品、各式饰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佛像、铜锅、藏刀、手镯和叮当作响的银饰,任何人都不会拒绝欣赏,会忍不住停下脚步,用异地的民族文化充实自己的行囊。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尚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家族,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纳西的象形文字让我看懂了所谓的“爱”字是手掌里放上一个眼睛。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把眼睛呵护在手心,足以说明爱之情深了。我把这些精荚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沧海桑田的老街中丢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来自何方。赏心悦目中,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想象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也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不必工工整整书写一笔一画的汉字。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象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涤灵魂在纳西文字的无限倘佯和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在远古飞翔:纳西文字的笔画是粗犷的,犹如纳西人的豪放性格;纳西文字的姿态是柔美的,一如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纳西人是热情好客的,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丽江古城处处弥散着淡淡的温馨的气息,在古街信步,恍若回到了深情依恋的家园。渐行渐远时,接到了友人短信,告知在“酒吧一条街”等我。这时方才感到文字真是个好东西,无论你在天地间的哪个角落,只要有文字互通信息,就能将丢失的灵魂轻易打捞上岸。赶到酒吧时,友人已是等侯多时了,大家又走在了起,但却不得不与丽江的夜色道别了。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高跟鞋敲击老街的声音传得很远。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也懂得了珍惜,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唱吟过往。 (选自散文海外版xx年第5期)18文章开头写丽江的水和老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概述文中所描写的纳西文字有哪些特点?(7分) 19作者说在纳西文字中“走失”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5分)20“只要有文字互通信息,就能将丢失的灵魂轻易打捞上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吗?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8-20题。凄与悲的距离 白水河 听二泉映月,在优美的乐曲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感伤,一种凄凉。它这样的美,美得让人陶醉,它这样的凄怨,凄怨得让人落泪。深入它,才知道它凝聚了位贫苦艺术家一生的感慨、叹伤,它又凝聚了他一生的流浪。阿炳,这样一位被众人叫做“瞎子阿炳”的人,在无锡市一流浪就是50多个年头。他脖子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在无锡市漫步。他看不见了往日的风景,但他有自己的歌声。曾有一度,在无锡市,谁不熟悉阿炳的歌声、笛声?人们熟悉他,但他又被人们遗忘。在被遗忘的角落里,阿炳保留着自己的尊严,探索着自己的痛苦而又艺术的生活。 无锡惠山二泉亭附近风景独美。这里有一泉水,号称“天下第二泉”。泉的南面有一所开敞的轩,游客们可在这里休息、品茗。轩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池子,四周围以石栏,池中养了许多金色的鲤鱼,“鱼戏莲叶间”,该是一种别样的情趣吧。有一个石刻的龙头,从池边伸出,向池中喷出山泉。在这里,在阿炳26岁以前的时光里,留下了他的多少欢歌笑语。而今,当无锡市一个瞎眼的老汉拉着名曲在挣着微薄的生活费时,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永恒?谁在意他的曲子中的辛酸?这样的乐曲差点儿就要成为历史天空中的一朵云,最终也将烟消云散。不是一名教授偶然听到自己的学生在拉阿炳的二泉映月,不是这位教授去无锡找到阿炳录了音,这种优美的音乐恐怕也随着阿炳的逝去而无声了吧。1950年夏找阿炳录音时,阿炳说:“我不奏音乐已经两年了,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也都破坏得件都不能用了。”就这样一个靠音乐技艺吃饭的人,却两年不闻乐曲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凄苦。在危危之颠终于保存下了这首乐曲。1950年冬,阿炳就与世长辞了。如果不是夏天去找他,而是冬天,何以能让这样的绝唱唱到今。 现在再听这首曲子,你会由开始莫名的忧伤而转变为一种形象曲子如泣如诉,叮咚的泉水依然叮咚,但物是人非:一个瞎了眼的衣服破烂的老汉,手拿二胡在认真地拉呀拉呀,多少人驻足侧耳倾听。你又会联想到多少像阿炳一样命运的人,在风雨中艰难地行走着,他们叹息,却没处抱怨。这凄凉比“秋风扫落叶”还要凄,这韵味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还要无穷。这美是如此的美,才有如此的凄,而正因为有这样深沉的凄,才孕育了如此绝妙的美。凄与美结合得天衣无缝,才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太凄了则成悲,太美了则“物极必反”。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又何尝不是一种凄美呢。春天花开,有如少女的粉面,有如少女含羞的笑脸,一旦春归去,花衰至落,落下的花像落下的粉泪,流到树下却浸不进去半分。黛玉拿着笤帚,轻轻地打扫着散落的花瓣。她是那样的轻,害怕再给已落的花瓣染上半点污点。然后她轻轻地把聚积到一起的花瓣装进一个粉红的丝袋里,再轻轻地把口袋的口扎上,已泪湿粉面,泪洒春衫。四周静静的,不时还传来悦耳的鸟鸣。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黛玉轻依花锄,做着这样优美的事,难道不是美与凄的结合?这种结合早已感动了它的第一位听众宝玉。宝玉的感动与黛玉的导演又是凄与美的结合:天真纯洁的爱情,最终也如这些花,葬送在黛玉自己所设的花冢里。这样的结合才让人感动得叹服,让人在审美的过程中无言以对。 然而,当我听阿炳的二泉映月时我正在看张良传,看到吕后造成戚夫人的悲,感受着曲中的凄,才算真正理解了悲与凄的艺术距离。刘邦得天下而称帝后,吕后人老珠黄,当日风采照人的吕后已是雨后黄花了,然而这时的戚夫人却是玉洁冰清、出水芙蓉,深得刘邦的宠爱。刘邦几度要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无奈太子已请来了刘邦一生都找不来的四位隐士,羽翼已成,不可废立。刘邦指着四位隐士对戚夫人说:“我想废太子,可他们四人辅助着他,羽翼已成,不能再废了。”戚夫人如失魂魄,为刘邦唱了一曲哀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联想戚夫人平日的幻想,而一旦幻想破灭,这是一种何等的伤痛。及至吕后专权,把戚夫人双眼挖去,舌头割掉,四肢砍掉,衣服扒光,扔在猪圈里叫做“人彘”让人观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这悲能与美结合吗?永远不能,它永远只能是悲哀。 凄与悲都会让人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但它们的距离就在于凄则能与美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而这种统一是最美的悲剧也无法达到的。(摘自写作xx年第3期)18.根据文章前三段,谈谈作者在文中所说的“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19.你如何理解“人们熟悉他,但他又被人们遗忘”这句似乎矛盾的话?这反映了阿炳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中?(6分)20作者用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事例,从文学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什么叫凄与美的完美结合和统一,用张良传中戚夫人的悲苦事例则说明了悲是不能与美结合的,它永远只能是悲哀。所以文章最后一段说,凄与美的“和谐统一”“是最美的悲剧也无法达到的”。你是否同意作者的看法?请结合你读过的作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都可以)另举例子加以说明,60字左右。(1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517题。南 边 的 岸 陈俊年广东,风生水起,不特气候潮湿雨绵绵,地图上就泛现出潋滟与浩瀚,且浏览地名,也读得出她的丰盈与润泽。一连串地级市,如湛江、阳江、珠海、云浮、江门、清远、河源、汕尾、汕头、潮州,无不在水一方,带水成名。广州、惠州、梅州,名字里貌似缺水,事实上,珠江、东江、梅江,恰恰浓缩如“州”字中间的三江成“川”,一一穿城而过了。肇庆有西江,韶关有北江,揭阳有榕江,中山有岐江,佛山有汾江,东莞有小运河,茂名有小东江至于“深圳”,客家话的原意便是“水深的小河”,那是祖国流向香港的一脉血管。何况深圳湾连着太平洋,踮脚的浪花正从天边朝她簇拥而至。有水就有岸,有岸就有史。史作基石,构筑成这一条条南边的岸,漫长而悠久。赵佗建陀城为都,韩江因韩愈姓韩,苏东坡流放天涯,包宰相端州倡廉,文天祥伶仃绝叹,宋帝呙崖门投海,林则徐虎门销烟,丘逢甲誓保台湾,康梁维新变法及至彭湃的农民运动,朱德三河坝激战,周恩来东征北伐,毛泽东雄文开篇,利、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甚至包括蒋介石黄埔建校接着闹出中山舰事件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与南边水岸相关相连,莫不是史海钩沉的裂岸惊涛,飞溅着弥漫南天的荣辱悲欢。可见,很久很久以来,南边的岸,就一直承受着历史之重。随着长河涌动新潮,岸也变成新诗行了。广东的巨变,令流水多彩岸多姿,亦教我多长见识多感悟,多有艳遇多惊喜。那一回,沿着深圳新辟的滨海大道追风逐浪。猛一抬头,正前方万顷蔚蓝托着彤红旭日,俨然硕大火球似的在蓝绸上滚动燃烧,映得满海荡金,关得慑人心魂。记得月夜经过珠海情侣路,端的似一脚闯进了青春前线,只见树荫花丛,倩影绰约,情人依偎,奔放的海风撩动一岸的浪漫,惹得你不便久留。转入番禺万顷沙,闻说有许多河涌,堤基却不易寻觅,但见蔗林临风摇曳,蕉树傍水舞蹈,密匝匝演化成一望无际的甜海蜜浪了。在虎门东岸,我曾登临沙角炮台,眺望海天苍茫处。虎门大桥直如一架耸入云际的铮铮竖琴,那特大跨度的桥拱,就像巨大的连音符,一气呵成地连贯着历史与现实、战争与和平、屈辱与骄傲,伴和珠江入海的澎澎涛声,呜奏着虎啸龙吟般的新世纪交响乐,令人壮怀激越,血沸千度。人们常说,天空给人以哲学的联想,其实,江水也予人以思想的启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东人开放包容的情怀,也委实与珠江的形态大有干系。你看珠江,够奇特了,它没有统一的发源地,也没有共同的出海口。珠江水系是一个由西江、北江、东江诸河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它流经滇、黔、桂、湘、赣、粤六省(区),从而形成支流众多、水道纷纭的特征,并在珠江三角腹地漫流成网,最后更自由奔放,分由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流入南海。而且,一路来个不讲究名分的一以贯之,直至流经美丽的广州,它才亮出珍珠镶成的美名。这就是珠江的务实与睿智。沿江漫步,你还会发现,珠江水亲近人,垂手可掬,不像别的大江之水,不是拒人于外,就是深不可及。珠江满腹力量,却悄然涌动,从不大肆张扬,亦不大抛浪头。因为潮汐的作用,向往大海的珠江,从不歇脚,永不自满,每天都无私地奉献出拥有的一切,又欣欣然接纳着新来的一切。凭栏临风望珠江,几多感慨,几多感激。珠江滋养了千古羊城,美化了锦绣花城,丰润了金色穗城,激活了广东人的思维与情性。珠江,我们的母亲河呵!秀水丽岸。此岸是起点,长岸当强弓。愿广东之舟疾飞如箭直射向理想的彼岸 (选白xx年3月20日羊城晚报,有删节)15文章说:“很久很久以来,南边的岸,就一直承受着历史之重。”“承受着历史之重”有何深刻含义? (4分)16文章第三段怎样描绘多彩的“南边的岸”?请举例加以赏析。(5分)17作者说:“江水也予人以思想的启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珠江同它哺育的广东人有没有一些相关的特点?请简要分析说明。(6分)xx年高考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19、(4分)作用有二,一是为了引出下面所描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有铺垫作用;二是用青春少女不同年龄阶段给人以不同感觉来类比维也纳春天不同阶段给人的不同印象,以突出后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4分)这里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用是为下文蓄势,使前后形成对比,行文出现波澜,以突出维也纳四月春景的壮丽和作者见到那壮丽画面时惊奇、激动的心情。 (手法1分,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 21、(8分)(1)作者四月再访维也纳,一直为见不到花而抱怨、失望和遗憾,一直在寻找花、关注花,花在作者心目中占居着重要地位。(共2分,意思对即可。) (2)要点:春天无处不在,生机勃勃,辉煌灿烂,四处张扬,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春天非常浪漫、迷人,富有诗意,魅力无穷,让人期望;春天的生命具有敢于向冷酷与逆境挑战的勇气和英雄气魄。(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5(4分)(1)西藏的山远观时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和谐之美,充满阳刚与雄浑;而近看时毫无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只是干燥异常的壤土与碎石,缺乏美感。 (答出山的远观之美得2分,答出近看不美的得2分,共4分。)16(4分)(1)从句意上说,承接上文,因为不忍濯足,所以意浴,体会“澡雪精神”,对自己的灵魂进行心灵洗涤; (2)从目的上说,写西藏山水,要表达的是对自己的影响,写作角度由山水转向自身,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3)从结构上说,升华主旨。在大美面前,个人不可亵玩,只能让人用雪水洗涤一切世俗污秽,使得灵魂完美。(大致意思对即可,任意答对两点给4分。)17(7分)(1)因为“美”是有层次的。西藏的山是岑寂肃穆的,原始与宏阔、简洁与刚健,无疆无界;西藏的水是清澈湛蓝、端庄圣洁,海一样的情怀,熠熠生辉,与山一起构成恢弘的大画面,二者相倚相融,显出一种自然和谐崇高庄严的美。(只答“西藏的山水有别于别处的湖光山色,有一种独特的美,可得2分,若加上独特美的特点概括,则可给3分)(2)西藏山水还渗透和融入了人类的精神,比如“阳刚、雄浑、刚健、端庄、圣洁”等等,体现了人对伟大的大自然的憧憬和敬畏之感,它还能净化人的精神和灵魂,这是它“有别于过去见过的所有的湖光山色”“大美”之处,这也是山水审美的主要价值之一,所以是大美之美(2分)。(写出前一点得3分,写出后一点得3分,两点都答得较完整的可得7分;大意对即可。)16土地(或“地理”)、人民、历史、文化.答对一点得1分。前三点答“后土”、“龙族”、“故事”不得分。 17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离开了祖国大陆,又到台湾,这两块土地都是作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1分)表达了作者对大陆和台湾的热爱与感激。(1分) 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明明全都是中国人,却要说台湾人不是中国人。(1分)揭示出妄图把台湾和大陆割裂开的论调的荒谬。(1分) 第句中,第一点只答出“离开了祖国大陆,又到了台湾”不得分,第二点必须答出“感激”(或“感恩”)。意思对即可。(5分) 18 作者21岁以前生活在祖国大陆,此后在台湾居住时间最长,如同一个人由母亲生养哺育,成后年与妻子共同生活。(2分)大陆和台湾就像作者的慈母和贤妻,给予他精神力量,成就了他现在的一切。(2分)母亲与妻子若不和,夹在中间的男人伤心为难,正如台湾和大陆因为政治原因分隔,身在台湾的作者两难割舍,呼吁不要因政治割断文化的血脉。(2分)意思对即可. 19(4分)B、D(B文中“当你的女友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表明如果忘记传统,一味接受西方文化影响,就无法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了;D“早年不得志”与文意不符,从文中“喜获了不仅四个女儿,还有廿三本书”可知)答对一项得2分。18(4分)【对投降叛国者人们会不假思索地鄙视、唾骂(1分),但对于李陵,人们却迟疑了,甚至对他怀有羞愧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 19(4分)【通过惨烈的战斗场面描写,表现了李陵骁勇善战的英雄本色,突出了他寡不敌众的无奈。(1分)与下文李陵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形成强烈的对比,交代了人们叹息与羞愧的原因。(2分)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李陵的理解和同情,引发读者对历史人物的重新审视(1分)】 20(7分)【答案示例:无法融化。一方面,这“冰雪”来自外界环境,从古到今,汉族都没有原谅投降叛国者的心理氛围,古代即使独持异议的司马迁,也只是说“可能是图谋将来有机会报答陛下”,本质上没有(至少是不敢)原谅他的投降行为;现代的人们即使对李陵有羞愧之感,也不愿绷断“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经”;即使有个别人试图原谅李陵,但奈何年代久远,众人的观念顽强,无法改变。另一方面,这“冰雪”来自李陵自身,他自小受民族情感熏染,知道不会得到任何原谅,投降前“望一眼南方,深深叹息一声”不是眷恋,而是诀别;后来遭受灭族之祸,雪上加霜,必然彻底绝望。(认为“可以融化”亦可,务求言之有理。合理联系原文3分;谈出自己见解4分,其中客观原因2分,李陵方面主观原因2分。撇开原文内容但有理有据的,本题最高可给4分)】18文章写丽江的水和老街,突出了丽江水的灵性和老街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为下文写纳西文字的魅力张本。 (占4分)纳西文字的特点:形态素朴;笔画粗犷,姿态柔美;意义丰富,表现生动。 (占3分) 19作者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作者为纳西文字的魅力而沉迷;丽江古城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和东巴文化的魅力,使作者恍若回到了深情依恋的家园。(第一点1分,第2、3点分各占2分) 20经历和体会2分,语言表达有意蕴1分。 (3分)18(6分)阿炳身世的凄苦;阿炳的艺术成就被冷落之凄苦;作为一个艺术家,阿炳晚年不闻乐曲声,与艺术隔绝之凄苦;二泉映月乐曲中传达出来的凄苦意境;作者听曲时所产生的物是人非的哀伤。(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6分)19.(6分)这句话不矛盾。它是说,五十年的流浪生活使人们熟悉了阿炳的凄苦身影以及他优美的歌声和笛声,因名曲二泉映月而知道了阿炳;(2分)然而二泉映月的出名却使人们忽视了阿炳本人,更没有认识到二泉映月的艺术价值,他的艺术作品险些被弃而逝;(3分)这反映了艺术和艺术家不被重视的一种悲惨社会现状。(1分)20(10分)可以有不同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能指出同意或不同意的给1分,举出具体的作家或作品给1分,围绕观点分析得5分。窦娥冤、哈姆雷特、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陆游钗头凤(红酥手)。示例:不同意。雷雨中,在那一个大雨倾盆、雷电轰鸣的黑夜,周萍开枪自杀,四凤触电身亡,周冲殉情,可谓是凄悲极至,一切罪恶都在这样的一个雨夜中揭露,但一切又随雷雨的冲洗而走向灭亡,趋于平静,这又何尝不是一促美呢?凄美的和谐统一,是最美的悲剧也无法达到的。(5分)同意。在巴黎圣母院中,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与丑陋的加西莫多,加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情是至圣至美的,然而只能倚在黑暗处窥望着可望而不可即的美人,可他却是幸福的。他们的结局是至悲至美的,尸骨露天,但对加西莫多来说,死也许是最完美的。15(4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广东历史悠久,先人筚路蓝缕,辛勤开拓建设,打下了厚广东又领风气之先,中国许多变革均自此开始,革命斗争在此进行,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考查“领悟内涵”“重要语句含意”)16(5分)(1)材料安排颇具匠心。同是写路,深圳滨海大道写的是晨景,大海旭日,非常壮丽;珠海情侣路写的是夜景,树荫花丛,十分浪漫。番禺万顷沙,写的是田园风光;虎门沙角,写的是现代化大桥。内容交相映衬,互为补充,多方面地描绘了多彩的“南边的岸”。(2)修辞生动,形象鲜明。如大量运用比喻手法:“岸也变成新诗行了。”“万顷蔚蓝托着彤红旭日,俨然硕大火球似的在蓝绸上滚动燃烧,映得满海荡金,美得慑人心魂。”“虎门大桥直如一架耸入云际的铮铮竖琴,那特大跨度的桥拱,就像巨大的连音符,鸣奏着虎啸龙吟般的新世纪交响乐”。以及运用拟人手法:“奔放的海风撩动一岸的浪漫”,“蔗林临风摇曳,蕉树傍水舞蹈”。这些比喻拟人十分贴切,想象丰富,意象鲜明,描绘动人。(3)整散结合,句式灵活。全段语言以短句为主,整句和散句交错,如“倩影绰约,情人依偎,奔放的海风撩动一岸的浪漫”“一气呵成地连贯着历史与现实、战争与和平、屈辱与骄傲”等等,语言或急或缓,节奏变化合适,读起来琅琅上口。 (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从某方面举例赏析即可。) 17(6分)赞同作者的观点,认为珠江同它哺育的广东人有一些相关的特点,如:(1)珠江“没有统的发源地,也没有共同的出海口”,“支流众多、水道纷纭”广东人开放包容,善于多方面吸纳,也善于多方面拓展;(2)珠江“不讲究名分的一以贯之”广东人不图虚名,始终如一,务实睿智;(3)珠江“亲近人,垂手可掬”广东人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热情坦诚,不孤高自傲、故作深高;(4)珠江“满腹力量,却悄然涌动”广东人重实力,不自满,不事张扬,永远追求,无私奉献。也可以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但要举例说明珠江同广东人的哪些特点不相关,言之有理即可。(本题是分析综合和探究结合的题目,考查“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资料来源于语文网中网laomu.c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