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0课时求索真理的历程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15863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0课时求索真理的历程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0课时求索真理的历程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0课时求索真理的历程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0课时求索真理的历程讲义新人教版必修4学考领航框题学习目标考向指南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理解(b):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应用(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高频考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的反复性2.常考题型:判断题、选择题3.命题预测:以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认知改变的原因为选材,用选择题的方式考查真理的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等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识记(a):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理解(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b):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识记排查考点1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2)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点拨:理解深化考点2实践的含义和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特别提醒:关键词点法区分实践的三特点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强调制定“计划”“方案“规划”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xx4月新高考,9)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因此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世界,因此题目观点正确。答案T(xx4月新高考,30)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目的性社会历史性A B C D解析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建筑师在建房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以观念的形式建成了,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B考点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特别提醒:表格法理解真理的三个特点含义特点解读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点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1)从认识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条件的限制。(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3认识的上升性(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特别提醒:(1)不能认为在真理的发展过程中,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真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2)不能认为真理超越历史条件向前发展。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应用强化考点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考向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三年真题考查题型分值难度xx4月新高考,9xx10月新高考,30xx未考判断题选择题1分2分中等中等【例1】 (xx4月新高考,9)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对不对,就看大家的。()解析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要用实践去检验,能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答案F【例2】 (xx10月新高考,30)自从塑料被广泛使用以后,“白色污染”一直困扰着人类。最近,中美研究人员通过科学实验发现,黄粉虫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们还从黄粉虫体内分离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细菌。这项研究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A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解析题干中“这项研究对治理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实验只是实践的一种类型,不能把“个性”事物等同于“共性”事物,A错误;B、D与题意无关。答案C特别提醒:(1)厘清易错点要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脸和间接经验,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多个,但根本动力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等理论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缺乏意识指导的实践。(2)图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训练1 xx10月云栖大会开幕式上,杭州城市数据大脑正式发布。通过人工智能,全市的交通管控将变得数字化和智能化,杭州将成为全球首个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公共管理的城市。这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基础人能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认识工具的日益完备推动实践向前发展A B C D解析材料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公共管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符合题意;不涉及实践决定认识,排除;材料不涉及认识工具的完备,排除。答案A考向二真理与认识过程三年真题考查题型分值难度xx6月高考,28xx6月高考,27xx未考选择题选择题4分12分中等较大【例3】 近期热映的国产动漫电影大鱼海棠,正陷入两极分化的舆论环境中。支持者说,这部电影画面美、音乐佳、灵光四溢、美到让人落泪。批评者则质疑,她最薄弱的,恰恰是最核心、且与“外援”无关的剧情与立意。下列说法与材料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解析人们对电影的两种不同观点,体现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认识评价,A正确;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B错误;C强调要坚持全面观点看问题,D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均不符合题意。答案A点拨:图示认识过程的特点训练2 上海科学家与国际同行合作,发现黑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来者不拒,而是非常挑剔。大部分的吸积流在进入黑洞的势力范围后,以外流形式逃出了黑洞的俘获。但这一理论证明只有获得观测事实,才能给15年来争议不断的科学猜想画上句号。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对真理的追求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A B C D解析“这一理论证明只有获得观测事实,才能给15年来争议不断的科学猜想画上句号”体现了理论猜测要经过实践来验证,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正确;错误,认识不能超越历史,相反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错误,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答案D形式考纲一、判断题(请对每小题的观点进行判断,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识记盘点1真理是标志客观同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答案F2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解析由于受到知识结构、认识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认识,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正确认识只有一个。答案T理解到位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解析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但是二者是不同的范畴,有明确的界限,因此观点错误。答案F4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解析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答案F应用提能5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解析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唯一来源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F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识记盘点6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了在xx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这说明()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推翻真理真理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 C D解析材料表明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的,真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选;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了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体现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正确;错误,真理不是被推翻,而是不断发展;错误,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A7xx5月24日,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了“亮剑网络食品谣言”倡议书,共同抵制网络食品谣言,并指出“谣言被转发一万遍也不会成为真理”,这是因为()A人类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C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真理与谬误之间不存在由此及彼的桥梁解析A与题意不符。B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符合题意,谣言不会变成真理,是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与题意不符,真理与谬误之间存在转化的桥梁。答案C8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这说明()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物理学现有真理包含着谬误成分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全过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确定的A B C D解析题干强调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相伴相长,入选;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界限,与客观相符合的是真理,不符合的是谬误,错误;中“不确定的”错误。答案A9xx是我国的航天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长征七号火箭,考核了新一代运行火箭方案的正确性。9月,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0月,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进行为期30天的驻留试验。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 C D解析航天实验是实践活动,题干中航天实验的发展,为认识的发展提出了新问题、新要求和新的认识工具,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入选;我国成功发射长征七号火箭,考核了新一代运行火箭方案的正确性,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认识的产生,排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错误。答案C理解到位海洋中的浪花,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1平方千米海面上产生的功率可以达到20万千瓦。数十年来沿海各国都十分重视将浪花储存的能量转变为有效能源的实验,但收效甚微,直至近年才有了“零”的突破。回答1011题。10浪花储存的能量转变为能源的实验始终围绕“有效”进行,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是()A客观性和物质性统一的活动B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D社会性和历史性统一的活动解析科学实验是实践活动,题干中实验始终围绕“有效”进行,体现了实践的目的性,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答案B11实验,历经数十载,才有了“零”的突破。这是因为()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个过程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新旧事物的相互交替有一个过程A B C D解析题干材料中实验历经数十载,才有了“零”的突破不体现新旧事物的交替,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是因为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个过程,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入选;中“相互交替”说法错误。答案A12养金鱼不难,勤勉者可以每天换一次水,懒惰者尽可以一月一换。勤勉者据此得出结论:金鱼必须一天一换水;懒惰者则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金鱼只能一月一换水。可见()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就不同事物的本质是无法把握的主观认识难免有其局限性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 B C D解析中“无法把握”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中“难免”错误。答案B13“不要怕犯错,孩子,犯错永远不是一件大事,但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己的错,尤其不能用错上加错的方式去纠正自己的错。”这是杭州一位教育局长给儿子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真理与谬误并没有区别B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真理与谬误都是客观的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解析A错误;真理与谬误都是认识,都是主观的,C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客观现实是真理的基础,D错误。答案B14深海高压区、极地高寒区、盐湖这些一度被认为不该存在生命的极端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从中发现了正常生长繁殖的极端微生物。这一发现说明()A自然界是不可捉摸的 B自然界是发展的C认识发展是无章可循的 D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解析这些一度被认为不该存在生命的极端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从中发现了正常生长繁殖的极端微生物,体现了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不断发展,D符合题意;A、C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自然界的发展,极端微生物本来就存在,只是原来人们没有认识到,B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应用提能15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正确认识来自于人们的主观感受实践决定认识A B C D解析题干中改革开放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多,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符合题意;中“必然”错误;认识来自于实践,错误。答案B16我省一位中学生发明了“纱线强度和伸长量测量器”,既能满足纺织企业容易携带、生产成本低的要求,又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增长。这一事例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B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认识发展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错误;认识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D错误;材料不涉及谬误,B不当选;“纱线强度和伸长量测量器”,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增长,体现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当选。答案C17“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下列与之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选项是()A“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B“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实践中赢得价值”C“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D“实践高于认识,因为不仅具有普遍性的性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质”解析“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蕴涵的哲理是探究获得认识是为了什么。获得认识的目的应是指导实践。“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也是探究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的目的应是指导实践。选C。A强调实践的重要性,B的意思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反思,D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均不当选。答案C18今年5月,“蛟龙”号在雅浦海沟完成大深度下潜作业,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超深渊生态系统。通过此项研究,科学家有望发现“完成多种生物功能所需的新分子”,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医药、绿色工业和农业等领域。由此可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A B C D解析材料“通过此项研究,科学家有望发现完成多种生物功能所需的新分子”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将其应用于生物、医药、绿色工业和农业等领域”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错误;材料不涉及实践检验认识,不符合题意。答案B三、综合题理解到位19为了实现长征沿线地区脱贫致富的梦想,沿线基层干部在“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鼓舞下,带领群众积极想办法找对策,苦干实干。干部群众坚守信念、勇于担当、肩负使命,紧紧抓牢发展产业这一扶贫的第一要务,激发出强大的发展活力,使许多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从实践含义角度,分析长征沿线地区是如何将脱贫致富的梦想变为现实的?解析本题要求从实践含义角度,分析长征沿线地区是如何将脱贫致富的梦想变为现实的。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明确实践的含义。其次,从材料中提取以下有效信息:沿线基层干部在长征精神鼓舞下,带领群众积极想办法找对策,苦干实干;紧紧抓牢发展产业这一扶贫的第一要务;最后,将知识与材料信息有机结合即可。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一种直观现实性活动,能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长征沿线地区的基层干部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带领群众想办法找对策,紧紧抓牢发展产业的第一要务,通过苦干实干把梦想变为现实。应用提能20xx6月21日9点47分,天舟一号进入独立运行阶段。此次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考生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等角度进行作答,注意结合材料。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