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15509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 新人教版考向一郡国并行制1(xx江苏如皋模拟)班固汉书载: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武帝改(王国)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碌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公元前8 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汉初分封王国有利于中央集权B提高王国官吏俸禄及军政权力C逐步削国如郡加强对地方控制D王国事务一直由中央统一管理解析根据材料“诸侯王,高帝初置”可知,刘邦设诸侯王治理王国,但分封诸王不利于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根据“武帝改(王国)损”得出王国官吏俸禄及军政权力没有提高,故B项错误;根据“成帝(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逐步削国如郡,故C项正确;根据“诸侯王,金玺绶,掌治其国”可知,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并不是由中央统一管理,故D项错误。答案C2(xx江苏南菁中学质检)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下诏:“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封侯)焉。”此举的意图是()A施恩与诸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削弱诸侯王的力量D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体现了汉武帝的“推恩令”。其意图是众分侯国,削弱其力量,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B、D三项的结论与题意不符。答案C考向二三省六部制3(xx江苏扬州模拟)某同学在研究唐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与该材料直接相关的是()A中书省 B门下省C尚书省 D行中书省解析门下省封驳审议,与材料“大事则称扬德泽小事则署而颁之”相符,故选B项。答案B4(xx江苏苏州新区质检)一位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指()A西周分封制 B西周宗法制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分权制衡”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是C项。因为三省体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答案C5(xx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联考)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政府办事能力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解析唐初三省六部制已提高效率,单靠增多“非三省长官的宰相”反倒会降低效率,故A项错误;唐初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体系较完备,但另外增多“非三省长官的宰相”对决策程序不利,故B项错误;在三省之外,皇帝任命其他官员为相,这是为了进一步牵制和削弱相权,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故C项正确;唐初三省的宰相就是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故D项错误。答案C6(xx江苏苏州模拟)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解析材料“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体现了科举制,材料“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体现了三省六部制,故D项正确。答案D7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解析A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由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故B项正确;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答案B考向三行省制度8(xx江苏南京、盐城质检)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 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行省收取税赋除一部分留作地方备用,其余都上交中央,可见它是地方的最高机构,代表中央治理地方,故A项正确;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行省与都省的制衡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行省有收税的职权,并不能体现它是收税的专门机构,故D项错误。答案A9(xx江苏淮安模拟)元史载:“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每省置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材料表明元朝()A正式建立后开始走上统一全国的进程B创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在统治区域范围内全面推行行省制度D地方行政管理上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解析题干材料主要体现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它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造,故D项正确。答案D考向四选官制度10(xx江苏扬州模拟)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年龄)。”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A选官对象必须在四十岁以上B通过考试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C通过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D杜绝了选官过程中的舞弊现象解析选官对象必须在四十岁以上,与材料“自可不拘年齿”不符,故A项错误;通过考试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与材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相符,故B项正确;从材料“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可看出,材料涉及察举制,故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答案B11有文献记载:九品中正制之设“盖以论官吏优劣,非为士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余风”。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以官吏实绩对官吏进行优劣评定B曾经被世族门阀所控制C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D一度以德才为主要依据,不注重家世门第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九品中正制设立之初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并非专为世家大族设置,并非只重门第,而且对于人才的挑选标准,仍有不少是承袭察举制度的方式,也就是须要依据乡里的清议来评断,所以说是乡论余风,故D项正确。答案D12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科举制度()A以官举士,择优选拔 B公开考试,平等竞争C冲破门第,品德惟上 D自由报名,唯才是举解析“以官举士、择优选拔”与汉代察举制有关,故A项错误;“公开考试、平等竞争”体现了科举制度的进步性,故B项正确;科举制注重考试成绩,不是“品德惟上”,故C项错误;隋唐科举制并没有是自由报名,有一定限制的,故D项错误。答案B13(xx江苏苏州调研)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xx年第3期材料二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2)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答案(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2)说明: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或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3)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作用: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14(xx江苏如皋模拟)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续汉书 百官志 载后汉光武帝的诏书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合。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琦戈穆国史新论请问答:(1)材料一中的“四科取士”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一,归纳其选拔人才的标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弊端。(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这一制度的积极意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得出汉代选官的标准是德才兼备,结合所学得出“四科取士”指察举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高下任意”“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不顾才实”“或以货赂自通”,从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等角度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三“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合”概括。答案(1)制度:察举制。标准:道德高尚、学识广博、明法知礼、机智果决。(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3)意义: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可以消融社会阶级;有利于各地文化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