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2-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15422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2-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2-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2-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2-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12题。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B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解析本题考查了运动的特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首先承认了“河流”的存在,故A项错误;C项肯定了运动的绝对性,因为第二次踏进河流时,河水、流沙等都发生了变化,故C项正确;B、D两项与题意不符。答案C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解析本题考查了事物的相对静止。A、D两项明显犯了答非所问的错误;题干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因此B项正确,C项错误。答案B3人类能通过观察、了解、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来影响天气,趋利避害。这说明()。A人类可以改变规律B规律是客观的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D台风的形成是有规律的解析A项错误,规律不能被改变,人们改变的只是规律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条件;B项不选,属于答非所问;C项正确,符合题意;D项与题目要求无关。答案C4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性D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因此A项错误;B项把自然科学的“物质”与哲学的物质混淆在一起,故应排除;C项缩小了物质的适用范围,也是错误的,D项是正确选项。答案D5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上述观点()。否认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夸大了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肯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以及意识的作用等知识。正确,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明显不能选,题干没有涉及“神创论”的内容;正确,题中的观点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与题干材料不相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为C项。答案C6“和谐”这个中国古代哲学理念在现代外交上的运用,将引导中国实现稳定和繁荣,并为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发挥积极作用。这体现了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解析本题着重考查意识的反作用。A项观点是错误的,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不过是错误的反映;B项不符合题意;C项与题干设问没有关系;D项符合题意,“和谐”理念是一种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引导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答案D7xx年1月CPI上涨主要和节日消费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以及春节移位有关,春节过后,2月份CPI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但居民仍觉得日常生活中许多东西的价格持续上涨,居民感受与CPI实际涨幅存在差异,这说明 ()。A意识不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B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可能相同C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解析居民感受与CPI的实际涨幅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说明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D正确。A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B说法过于绝对;C本身错误,主观随意性不是意识的特征。答案D8据报道,国外某科学家做了一个残酷的实验:将数名幼儿分别关在与世隔绝的黑暗屋子里,只定时给他们吃喝。多年以后,他们走向社会时却连与人的基本交流也无法做到。这主要说明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意识起源的第二个方面的理解。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这就是说,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幼儿们因为从小与人类社会隔绝,故而他们虽有人脑,却没有形成关于人类社会的认识。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不选。答案C9“博客不在多,有激情就行;内容不在深,无堆砌转载就灵。”“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在网络上的流行,说明 ()。A思想决定行动,主观决定客观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博客”的流行是建立在网络流行、人们对网络文化认同的事实基础之上的,是相对于Email、BBS、ICQ等前几种网络交流方式而言的,D项强调意识的本质,更符合题意;而C项强调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与题意不符;意识依赖于物质,不存在“独立的精神世界”,更不能说思想决定行动,主观决定客观,故A、B两项错误。答案D10漫画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资源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漫画的寓意是:由于人们长期没有重视保护自然,没有尊重客观规律,受到了自然和规律的惩罚,这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题意。观点正确, 但不是哲学观点,故不选。答案C1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A物质是运动的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A项没有抓住题干的主要内涵;B项正确,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12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有意识。这一观点 ()。A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有意识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人脑就不会产生意识,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动物没有意识。因此题中观点认为有些动物也有意识是错误的,它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故D项正确;C项错误;A、B两项与题干无关。答案D13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于2011年8月5日发射了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 B C D解析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排除。说法太绝对,排除。正确,选B。答案B14人民日报2011年9月18日发表题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的社论。社论回顾历史,指出“落后就要挨打”是古老中国弱则被辱的沉痛教训;社论放眼现实,指出各族人民的坚定团结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落后就要挨打”是古老中国弱则被辱的沉痛教训,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这说明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解析“落后就要挨打”是古老中国弱则被辱的沉痛教训,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正确;A、C、D在材料中未体现。答案B1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解析本题考查学习书本知识与参加实践的关系。A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观点错误,认识的来源只能是实践;C项说法正确,“读万卷书”就是强调学习间接经验,“行万里路”强调的是获得直接经验;D项说法是不科学的。答案C16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使销量大增,现在有了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解析由“变化”一词可知,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正确。答案D17在平面内有直线a、b、c,若ac,bc,则ab;在空间中有直线a、b、c,若ac,bc,则a与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解析在平面内有直线a、b、c,若ac,bc,则ab,但在空间内有直线a、b、c,若ac,bc,则a不一定平行于b,这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D正确。答案D18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由:“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中得出的结论是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问题。从谬误到真理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的说法忽略了二者转化的条件,排除。正确,选C。答案C19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A B C D解析反映的是对真理的追求;反映的是尊老爱幼;反映的是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反映的是矛盾的转化;故符合题意要求。答案A20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对意识的本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能够深刻理解。本题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为背景材料,贴近生活,角度新颖,设计科学。艺术属于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故选C。A、B、D三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在韩国,受“身土不二”(意即“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传统理念影响,吃本土食品、用国货蔚然成风;韩国政府也制定了“本国产品的关税政策。这为其民族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身土不二”的理念受到了巨大冲击。xx年,韩国白菜严重减产,政府降低农产品关税税率,引导民众搁置“身土不二”的观念,从国外进口白菜,缓解了“白菜危机”。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知识,谈谈韩国处理“白菜危机”给我们的启示(12分)。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本题属于启示类型题目,设问要求运用的知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思考本题首先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及要求,同时审读把握材料如何体现这一知识,最后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及要求,结合材料从正反两方面组织本题答案。答案韩国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降低农产品进口税率,引导民众搁置“身土不二”的观念,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韩国调整曾经使韩国产业发展受益的关税政策和“身土不二”的观念,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22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这多个一号文件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结合材料,谈谈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6分)解析本题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然后再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答案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在推动农村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多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成为农村改革前进的灯塔,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3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xx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12分)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这一知识点,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本题设问直接具体,根据设问,首先明确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阅读材料,思考文化体制改革的前提条件和要求,如材料中“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突出限制对经营性文化单位实行改革。在组织答案时,首先阐述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其次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答案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定先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