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13144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阶段测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xx济南调研)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解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麻醉药主要分为两大类,全身麻醉药与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可逆地引起意识感觉(特别是痛觉)和自主反射消失的药物。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传入)神经冲动发生与传导的药物。答案:A2.(xx盐城调研)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不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A.B.C. D.解析:神经纤维中段受刺激后,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局部电流不断地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引起电位变化,兴奋不断向前传导,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是双向的,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BC对;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A对D错。答案:D3.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解析:当刺激a点左侧时,兴奋先到达距微电流计近的一端,引起指针偏转,之后到达微电流计远的一端,再次引起指针偏转,两次指针的方向相反,因此依次看到指针的变化顺序是,A对;同理,当刺激b点右侧时,依次看到指针的变化顺序是,B对;在ab两点中央刺激,兴奋同时到达微电流计两侧,引起电位发生逆转(外负内正),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C对;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兴奋先到达a端(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引起指针偏转,之后兴奋到达b端(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引起指针偏转,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D错。答案:D4.与下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1中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表示传入神经B.图1中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图2中中递质释放至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D.图2中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解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图1中的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错;图1中表示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B对;图2中中递质释放至中主要通过胞吐方式完成,C错;兴奋在图2中传递时,发生了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D错。答案:B5.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在和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兴奋传导方向是C.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反射活动D.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解析:神经冲动(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是以电信号(即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A对;兴奋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即(根据感觉神经元细胞体判断感受器)。B错;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效应器的反应,但不是反射活动,因为没有完整反射弧的参与,C错;是低级神经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D错。答案:A6.(xx浙江高考)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 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 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解析:ab段为去极化过程,Na顺浓度梯度内流,方式为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bc段Na继续内流;cd段为复极化过程,K外流即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该过程不消耗能量;de段K继续外流。答案:C7.(xx潍坊期末)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人生长发育的影响程度,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将会影响大脑的发育B.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只在820岁之间进行C.从出生到20岁左右,一直分泌较多的激素是生长激素D.人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解析:15岁左右是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在其他时间段也存在生长发育,只是程度较小。答案:B8.(xx铜陵检测)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C.机体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机体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解析:当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以降低血浆渗透压;同时,会出现口渴,引起主动饮水。答案:D9.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解析:血浆渗透压上升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A)作用于肾小管(B),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少尿量;另一方面,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在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C)产生渴觉,促进饮水,以调节体内水的平衡。答案:C10.(xx蚌埠模拟)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抗利尿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分别是()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信息传输的方式,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分别符合所示的传输方式。答案:A1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解析:体液调节速度慢,需要时间长;作用范围广;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可以是各种激素或体液中化学成分;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通过体液传送。答案:C12.(xx临沂质检)有关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内分泌调节的主要中枢B.下丘脑有冷觉和热觉的最高级中枢C.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D.下丘脑分泌促激素,影响内分泌腺功能解析:躯体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能够合成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答案:C13.(xx琼海检测)天气骤变,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肌肉酸痛的感觉在脊髓处形成B.侵入人体的细菌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高烧,人体新陈代谢发生变化C.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D.人的体温相对稳定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的解析: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肌肉酸痛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的。答案:A14.关于血糖浓度的调节,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参与血糖调节胰岛细胞只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分泌相应的激素A. B.C. D.解析:血糖平衡调节受到下丘脑的神经调节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体液调节;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下丘脑不同区域调节血糖浓度升高或降低;胰岛细胞分泌激素受血糖浓度和下丘脑的控制。答案:B15.(xx福建高考)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解析:酶可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发挥作用。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并非都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氨基酸类和一氧化氮等,这些物质不是蛋白质。激素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酶与相应的底物结合后起作用。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被降解,而酶发挥作用后仍具有活性。答案:C16.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三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剔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答案:A17.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和细胞均能识别抗原B.在和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C.免疫过程比要慢,免疫效应比要强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解析:细胞为B淋巴细胞,细胞为记忆细胞,它们都能识别抗原。所在的阶段中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免疫效应比要强;由于该图表示的是体液免疫,故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和淋巴因子。答案:A18.(xx威海检测)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与抗体结合。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也不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答案:A19.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或细胞间某些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e被切断时,刺激a,机体仍然能够产生感觉B.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则d过程只会发生于细胞核中C.如果该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则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胰岛A细胞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B细胞,b为浆细胞,c为靶细胞解析: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e被切断时,刺激a,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机体不能作出反应,但神经冲动可传到神经中枢,机体仍然能够产生感觉。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表示转录,e表示翻译,d过程可发生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如果该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则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不能表示胰岛A细胞,因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不受垂体的控制。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a为B细胞,b为浆细胞,c为抗体。答案:A20.(xx衡水检测)下列关于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的作用后,可增强清除靶细胞的能力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呈递给浆细胞C.婴儿初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体内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D.HIV攻击人体T细胞后,可使人体完全丧失体液免疫能力解析:B细胞受到淋巴因子的作用后,可增强其增殖能力;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婴儿初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体内起抗原作用,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HIV攻击人体T细胞后,可使人体丧失部分体液免疫能力。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0分)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1)参与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其作用是,(2)由图可知,b和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中发育成熟的。 (3)e和f都是细胞,发生过程后,分别产生细胞和细胞。(4)图中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相同,但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 。解析:题图中b是T细胞、c是B细胞,均由a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b和c发育的场所分别是胸腺和骨髓。b增殖分化产生d(效应T细胞)和e(记忆细胞),而c增殖分化产生f(记忆细胞)和g(浆细胞),这些细胞所含遗传信息相同,但形态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图中e、f细胞在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分别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与浆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首先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答案:(1)吞噬细胞吞噬并处理病原体,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2)骨髓(3)记忆效应T浆(4)表达的遗传信息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2.(10分)下图表示激素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如果激素是胰岛素,则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细胞是;如果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细胞是 。(2)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 。(3)如果胰岛素与A结合,则酶激活的细胞代谢是促进肝糖原。如果胰高血糖素与A结合,则酶激活的细胞代谢是促进肝糖原。由此可以看出,这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是。(4)糖尿病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试根据上述过程阐释两种可能的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解析:(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2)激素起作用,必须先被特异性受体识别,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3)胰岛素的作用是加快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分解,加快血糖在肝脏、骨骼肌中合成糖原,促进血糖转化为脂肪和氨基酸,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加快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是相互拮抗的关系。(4)糖尿病患者,一般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也可能是激素受体与胰岛素的识别或结合存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答案:(1)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2)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3)合成分解相互拮抗(拮抗作用)(4)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激素受体与胰岛素的识别或结合存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23.(10分)(xx崇文区模拟)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激素A(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作用是,这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并且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写出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2)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分泌(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也会增多。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属于。(3)下丘脑除了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填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盐的平衡。(4)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解析:(1)据图分析,在寒冷环境中甲为垂体,乙为甲状腺,则A为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加快物质氧化分解,提供更多的能量,增加产热,这一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寒冷环境还引起骨骼肌战栗,属于非条件反射,感受器是皮肤冷觉感受器,神经中枢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2)血糖调节有两条途径:一是单纯的激素调节,即内分泌器官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分泌有关激素调节;二是神经体液调节,即血糖浓度变化通过下丘脑有关神经作用于相关内分泌腺,调节激素的分泌。(3)下丘脑通过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人体水盐平衡。(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答案:(1)甲状腺激素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神经体液调节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胰高血糖素非条件反射(3)抗利尿激素(4)反馈调节24.(8分)(xx四川高考)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引起肌肉收缩。(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信号转换过程受阻。(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免疫的应答。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神经调节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1)根据反射弧的结构,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到达突触前膜,使突触小泡与前膜发生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当递质与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兴奋,导致肌肉收缩。(2)抗原刺激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该抗体与Ach受体结合,使Ach 不能和受体结合,导致化学信号不能转换为电信号。(3)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处发育成T细胞。切除患者的胸腺,使其不能产生T细胞,从而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抑制了体液免疫的应答。答案:(1)传出融合电位变化(2)B细胞化学信号向电(3)造血干细胞体液25.(12分)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了小白鼠的下丘脑,它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1)这个实验说明了 。本实验的对照是 。(2)正常小白鼠的体温调节类型与如图所示的相同。(3)研究者确定实验动物的体温恒定的方法是 。若研究者要对实验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24 h和破坏下丘脑以后24 h的体温分别进行测量记录(测量间隔为4 h),请你为该实验设计一个合理的体温记录表。(4)若研究者仅根据一只小白鼠实验结果便做出了前面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可靠吗?为什么? 。(5)有人认为脊髓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实验并简要说明。 。解析:曲线甲表示恒温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乙表示变温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小白鼠为恒温动物,但当破坏其下丘脑后,机体失去维持体温恒定的机制,其体温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另外应多选取几只实验小鼠,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答案:(1)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实验前动物状态(或小白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的状态)(2)甲(3)多次等时间间隔测量动物体温记录表如下(测量记录必须7次,有处理前后的区分)测量时间(间隔4 h)第一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处理前动物体温处理后动物体温(4)不可靠。因为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如均得到相同的结果,上述结论才具有说服力(5)另取几只小白鼠,分别只破坏脊髓,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