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zl修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509481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zl修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3zl修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3zl修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键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定义: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2.分期:划分为两个阶段: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 代表:宗法分封制 古代政治制度发展阶段(秦朝至清朝,前2211912年) 代表:中央集权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时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时期,(宗法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社会),(奴隶制社会),第1课 夏商的制度到西周的封建,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正面俯视),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1、建立:时间: 前2070年夏王: 禹, 阳城(登封) 2、政治制度:公共权力、世袭制 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为“后”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世袭制概念: 指君权或爵位,兄终弟及、父死子承,世代相传的家天下制度。,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正面俯视),1.建立:前1600 商汤革命 朝歌(淇县 ) 2.商朝中央与地方制度(“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 内服,是指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 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方国)。 3、关系: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属国臣服和贡纳但不牢固。方国犹如一个松散的邦联。 4、政治特点:用神权强化王权。,(二)商朝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内服、“外服”,殷墟宫殿区遗址,大家有没有看过封神榜,在这部小说或者说电视剧中讲述的是周灭商的故事,那一个强大的周朝建立以后,,西周由何时、何人、何地建立?政治制度是什么? 周朝建立以后,当时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如果让你来治理怎么进行?,比起商,周的历史更为绚丽多彩。 1、西周建立:B.C (1046771)、姬发、镐京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二、西周社会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制定者周公,西周建立者周武王,(一) 分封制: 1、发展线索: 建立西周;瓦解东周;废除在秦朝。 2、原因:吸取外服教训: 3、目的:巩固周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原则或依据:宗法制。 5、分封对象: 同姓;王室亲族(同姓分封主体 71:53) 异姓: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先代贵族(异姓分封为辅) 6、内容:授土、授民、授爵 、授器 7、关系: 权利:(政治;世袭统治权和再分封 ;经济?军事?) 义务: 服从政令、定期朝觐;定期纳贡;守疆作战。 8、西周的分封制有何特点?,周公是新制度“总 设计师”,8、西周的分封制特点: (1)分封的前提条件是 强大。 (2)分封的标准主要是以 为主。 (3)通过分封确立了周朝的_. (4)层层分封而形成了严格的等级隶属制度。,商代的属国和西周诸侯国有什么异同? 商独立性强控制力弱;中央与地方的臣属关系更加紧密。,地方行政区划,血缘关系,周王,齐,鲁,燕,晋,卫,宋,周,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9. 评价: 积极影响: 建立新国,疆域扩大 统治加强,天下共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层层分封,等级序列 弊端: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周幽王(前781- 前771年在位),一笑失天下 烽火戏诸侯,请回答: 1、周幽王为何知道烽火点燃,诸侯必至? 2、上述现象反映了西周社会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3、你认为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何种关系?,因为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政令,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如派兵戍守王畿或随王出征,交纳各种贡赋等。,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具有的权力与义务统一的特点。,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西周末年,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势力的膨胀;但主要原因是周幽王的政治腐败。,(二)宗法制: 1、发展线索 起源父系氏族的宗庙祭祀; 夏商形成; 西周完备运用;春秋战国动摇:废除秦朝 2、目的: 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为巩固统治秩序。 3、内容: 严格确立宗系(嫡大宗:正妻生长子;庶-小宗:嫡生的次子及妾生之子为庶子) 嫡长子继承制基于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4、特点: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一种政治制度 ( “家”与“国”一体: 血缘上-兄弟; 政治上-君臣,把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试想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还是 绝对的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师生互动:,嫡长子,嫡系余子及庶子,大宗 (宗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小宗 (大宗),小宗 (大宗),小宗 (大宗),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权力分配的图文演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天子,平民,诸侯,卿大夫,嫡长子,嫡系余子、 庶子,诸侯,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谁来做个包青天 有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案例分析:,提问1、想一想宗法制有什么特点?,周天子年事有四个儿女打算立下继承人。 :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男孩,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王位之争,议一议,案例分析:,按宗法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1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3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 123 C.234 D.23,答案:C,师生互动:,7、作用: A、(对家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巩固分封制. B、 (对政权)强化王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世卿世禄”特权地位;(权与利在家族内部的分配),宗法制已经消亡,是否对现代社会有影响,答: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的孝亲观念;寻根和祭祖的风俗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国人有严重的服从心理、重男轻女、传宗接代;排斥贤与能,重用亲与贵的任人唯亲的观念;背离现代社会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师生互动:,宗法制,分封制,里,表,原则、核心,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提问3、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是什么?,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原则,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紧密糅合,显示了西周政治制度的成熟. 维护上述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下列对西周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宗法制是分封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C、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巩固提高:,联系:带有宗法色彩的词汇 “四海之内皆 ” 、“光 耀 ” 、 “国有国法,家有家 ”、“家 处置” 、 “一有有罪,株连 ”、“传男不传 ” 、 “ 堂、 谱、族田”、 “任人唯 ” 、 “一人得道, ”、 “君 ,臣 ,父 ,子 ”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确定国家统治阶级内部 权力分配的制度,家族内财产权力继承的制度,巩固周朝统治,巩固分封制度,分封土地,嫡长子继承,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 结合,在中央控制之下,地方有 实权国家,周王四授诸候, 诸候对下属再分封,规定嫡长子继承,嫡长子为 大宗有特权,其兄弟为小宗,7.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卿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这说明西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D,四、礼乐制度 问题1、什么是礼?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 问题2、周礼的实质是什么?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问题3、礼与乐是什么关系? 用“礼”来区分等级,使社会形成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乐舞可以共同欣赏,”乐”以达到君臣和敬、长幼和顺、父子兄弟相亲的社会谐和目的。,鲁国季孙氏用了八佾。 孔子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小结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小结2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牢固的血缘关系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3、下列制度中,对我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礼乐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习题,2、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影响到( )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建立 D. 清朝灭亡,D,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4、“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想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 商朝的外服制度 B.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C. 西周的分封制 D. 秦汉的郡县制,C,5、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A、功臣 B、殷降族 C、同姓亲族 D、殷商旧族,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意图是 A、分割诸侯的权利 B、巩固原商朝地区 C、保证国家兵员 D、巩固西周统治,6、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D,C,B,(2009,天津文综,T1,4分)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2009,山东文综,T9,4分)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C,B,关于礼乐制 礼乐制是西周文化的主构架,周礼,即礼仪,规定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上下的尊卑关系,不得有所逾越,周礼有吉礼(祭祀礼)、凶礼(丧葬礼)、宾礼(交际礼)、军礼(征战礼)、嘉礼(吉庆礼)。同时,乐是辅从于礼的,征服人心的感染力乐舞。本质上说,西周的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礼记中的所谓“礼不下庶人”,荀子中的所谓“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就指出了礼乐制在维系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2006年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xing,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梜,筷子) -摘自礼记 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 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13分),参考答案:,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