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4 安塞腰鼓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3.体会文章对人旺盛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赞颂。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3.理解排比这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4.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安 塞 腰 鼓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写出了小伙子的粗犷豪放。“茂腾腾”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小伙子的朴实无华,自然健康。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朴实”写出了什么? “沉稳而安静”的神情说明了表演者的成竹在胸,这是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加点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这一句是过渡句,引起下文。一个叹号提示读者,引人注目;自然完成了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表达了无限欣喜的感情;紧接着像拍电影一样,用特写将镜头摇向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舞场面,激动人心,摄人心魄。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鼓响前的静,用寥寥几笔描述了一群茂腾腾、朴实、沉稳而安静的后生。但是,看!这一句有什么作用?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重点句解析:“捶”字逼真地写出了后生们用力之大、之猛、之快,“发狠”“忘情”“没命”表现了后生们的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忘我投入。这一句写出了什么?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重点句解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后生”比作“石头”,表现了后生们的身体结实,态度坚决,意志坚强。“百十个”写出了人数之多,暗示了场面之壮阔。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 重点句解析: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喻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具体,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雄浑自力。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句导读:交代了腰鼓舞的特点。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kng)奋了。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加点的的词语与“冰冷、恬静、困倦”形成强烈对比,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赞颂了安塞腰鼓的力度、激情和巨大的感染力。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段导读:安塞腰鼓的的确确震撼人心,作者情不自禁地放声赞叹。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段导读:鼓声撞击在山崖上。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段导读:鼓声撞击在观众的心里。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里?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重点句解析:三个词语动感十足,把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现了出来。安塞腰鼓不仅给人感官上的刺激,更能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这三个词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安塞腰鼓所蕴涵的强盛的生命力。元气:人、国家或组织的生命力。“震撼、烧灼、威逼”三个词语好在哪里?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段导读: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黄土高原哪,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段导读:只有黄土高原的厚重能承载这一切。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在有元气淋漓的击鼓后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里?段导读:进一步赞美黄土高原、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段导读:用排比句式表现了每一个舞姿所具有的四个特点、四种效果。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蓬勃:旺盛,繁荣。好在有变幻的舞姿。“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里?段导读:突出了安塞腰鼓的非凡舞姿。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难句解析:安塞腰鼓融入了表演者的喜怒哀乐、理想激情,表演者赋予了腰鼓真正的灵魂。这句借助排比,把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表现了出来。段导读:鼓声达到高潮后带给人的感受。第二部分(第517自然段):写腰鼓表演时的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难句解析:这几句写鼓声停止后的静,表明了对明天充满希望!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极言寂静,与上文相对照,更加突出了安塞腰鼓的壮阔和火热,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段导读:第18、19自然段写了鼓声终止后的感受。这是热情释放后的冷静,也是一种理智。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几句写什么?第三部分(第1820自然段):描写了鼓声停止后的寂静。1.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有关安塞腰鼓的图片、文字资料。一谈话导入1.导语:大家在电视节目里看过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吗?我想大家一定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深深打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他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的。2.简介安塞腰鼓。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其表演可由几人至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被称为“天下第一鼓”。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理解词语的意思。忘情: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狂舞:纵情地跳舞。 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亢奋:极度兴奋。 烧灼:烧、烫,使受伤。三理清文章脉络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可分为几部分?2.学生汇报。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第二部分:第517自然段。第三部分:第1820自然段。3.指名分段读课文。四指导写字1.观察字形,找出难写的字。2.指导学生书写。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1.这篇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针对这篇课文的特色,教学重点就是要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感受黄土文化的淳朴厚重,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2.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的思维可能会超越教师、超越教材,出现新颖、独特的想法。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提前预见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到适时引导,有效控制。1.比一比,再组词。2.你了解安塞腰鼓吗?请查阅相关资料,并把查到的资料简要地摘抄下来。答: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3.反复研读课文并完成练习。(1)“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好几次,结合上下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使文章结构清晰,突出安塞腰鼓的气势。(2)课文多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你摘抄自己喜欢的一句,并说明理由。答:“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这段话把安塞腰鼓的气势、变幻、刚劲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震撼。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录音。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多媒体片段“黄土风情”。2.导语:安塞位于黄土高原上,延安以北。厚重的土地,简朴的窑洞,咆哮的黄河,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安塞有“腰鼓之乡”的美誉,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瞧,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打着富有节奏的鼓点,迈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们走来了。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呢?3.过渡: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如何用无声无色的文字把它写得有声有色呢?二整体感知课文听录音范读,学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思考作者四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各“好”在哪儿。屏幕显示板书:三朗读训练1.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但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2.学生分组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气势,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在朗读的同时,播放多媒体片段“腰鼓英姿”。四精读赏析,探究问题1.过渡: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我们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语言,看作者是怎样体现生命的律动的。2.学生根据范例分组品味语句,相互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对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若有些重要问题学生未提出,教师可提出来与学生共同交流。3.示范:“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方法,使人感到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共同研讨句子: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排比、比喻和想象来描绘鼓声,气势恢宏。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情感迁移:播放多媒体片段“激情飞扬”。4.情感导语:看吧,这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裹挟着黄土高原的狂风,蕴藏着黄河的咆哮,向我们扑面而来了。人与鼓合为一体,人借鼓势,鼓助人威,共同演绎了一首生命力量的赞歌,在这火烈的颂歌中,人们与自然抗争,与命运抗争,创造美好的生活。在这火烈的颂歌中,我们能不被感动吗?让我们也积蓄生命的能量,随着这激越的鼓声,去唱响我们生命的赞歌。5.主题迁移:“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播放多媒体片段“欢庆腰鼓”。安 塞 腰 鼓(静)安静的腰鼓 (动)火爆的腰鼓 (静)寂静的腰鼓 1.学生的创造需要教师的及时调控和大胆放手,需要以学生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评价为依托,需要有教师为其提供的心灵上的自由、教学上的民主作后盾。只有具备了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空气和土壤,自由的心灵才能够呼吸、生存,创造的种子才能够生根、发芽、破土成长。2.教育就是一首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追求课堂上的“实、趣、活”,仅仅靠研究教材,选择教法、学法,甚至上几节研究课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善于关注国内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始终处于改革的前沿,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实践、提炼、完善和升华。1.联系上下文,完成练习。(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解释加点词的意思)燥热:(天气)干燥炎热。这里有热闹的意思。飞溅:向四外溅(2)“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照样子仿写一句话。)震撼:震动;摇撼。烧灼:烧、烫,使受伤。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她关心着你,呵护着你,深爱着你。2.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一捶起来就,!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zhu)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xun)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tn)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在括号中给加点的字注音。(2)把下面的内容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上,正确的顺序是(CAB)。A.忘情了B.没命了C.发狠了(3)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比喻。(4)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安塞腰鼓的特点是壮阔、豪放、火烈。3.按要求做题。(1)词语联想。例:渔网捕鱼小河小船木桥小河岸边学校(2)四字词语接龙。例:卧薪尝胆胆大包天天外来客客随主便喜出望外外柔内刚刚正不阿阿谀奉承惊慌失措措手不及及时行乐乐极生悲1.安塞腰鼓简介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在黄土地上掀起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安塞腰鼓的起源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拥有过强秦、大汉、盛唐的雄睨世界。陕北高原自古就是边关要地。秦时的大将蒙恬曾率30万大军镇守陕北防匈奴入侵;北宋范仲淹等文臣武将率兵抵御西夏入侵;明朝“延绥镇”长城,几乎承担明朝中后期北方边境一半的防务。西北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在古战场上,遇敌来袭时,是报警的讯号;作战失利时,是求援的呼声;两军对垒时,是助威的号角;赢得胜利时,是庆功的笙歌。古代战场上擂鼓鸣金的场面永远消失了,然而这种张扬激情与力量的仪式,却深深根植于陕北高原古老的土地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