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迎接挑战 精雕细琢 多出人才.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2505890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抓机遇 迎接挑战 精雕细琢 多出人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抢抓机遇 迎接挑战 精雕细琢 多出人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抢抓机遇 迎接挑战 精雕细琢 多出人才抢抓机遇 迎接挑战 精雕细琢 多出人才中学XX届高三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做学生尊敬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团结依靠广大老师,以良好的心态、过硬的作风、奉献的精神、精湛的水平,引领高三学生刻苦学习,顽强拼搏,全面发展,追求卓越,为实现XX年高考目标而努力奋斗。二、工作目标(1)打造一支和谐融洽、团结奋进、敬业奉献、敢闯敢拼、精益求精的高素质教师团队;(2)让学生富有理想、勇于竞争、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设优良班风,提升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3)努力实现学校制定的高考目标,纵向比较进步大,学科竞赛有特色(提高),自主招生有亮点,清华北大再突破。三、工作措施(一)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加强复习备考的计划性进入高三,即意味着面临高考,为了科学高效的进行备考复习,我们将高三一年分为基础复习、专题讲练、模拟冲刺三个各有侧重的阶段即三轮复习。第一轮(XX.7.1XX.1.28):基础复习,构建知识网络一轮复习老师将带领同学们重温高中阶段所学的课程,但这绝不只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因为在第一次学习时,老师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播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大家学到的往往是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而在第一轮复习时,老师的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相结合,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网络化、综合化,侧重点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这轮复习是高三复习的关键,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课本,夯实基础,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这阶段的复习要做到“细”“实”“串”“综”“温”。“细”就是不放过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结构图和原理图及有关的坐标曲线,即“逐点扫描,不留盲点”;“实”就是复习过的知识力求弄懂弄通,不留疑点,能熟练运用;“串”和“综”就是不要局限于教材的顺序知识,按照知识的内涵把相关内容“串”“综”在一起,提高综合素质;“温”就是要重温以往练过、考过的题目,特别是做错的题目,同时要与“遗忘”作斗争,经常“回头看”,“小步子、快节奏、勤回顾、多练习”,做到理解要到位,记忆要牢固。(如果学生某些学科在基础年级学得不理想,那么这一轮复习就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通过全面地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质的飞跃。)第二轮(XX.2.7XX.4.30):专题讲练,提升综合能力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通过专题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学科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独立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本轮复习不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在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本质联系的基础上,本着强化完整的知识体系,稳定的知识框架,明晰的知识网络,科学的思维方式,综合的学科能力为目的,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固有壁垒,对知识编排体系进行必要的拆分和加工,组成特定的模块进行复习,以利于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要使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轮(XX.5.1XX.6.6):模拟冲刺,提高应试水平三轮复习即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这一阶段要通过模拟,努力找出命题答题的规律,感悟试题特点,训练答题技巧,保持审题、纠错灵感。同时调好生物钟,保持平常心,坚定自信心,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迎接高考的到来。各备课组教师要根据学科分计划及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各班主任要督促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并就本计划对学生进行解读,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二)注重研究,把准方向,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1、认真研究新课程、新高考、新考纲。研究新课程改革与高考之间的联系,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找准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结合点。研究考试大纲的说明与高考试题之间的联系,找准复习的思路。研究考纲不仅要研究考试内容的变化,重点要研究能力要求和题型示例。在研究考纲时要做到“解读、联想、内化”。“解读”就是要找出挖掘考纲中的隐含信息,尤其是要结合课改理念,从新的高度悟出新的角度与思路。“联想”就是要作好延长线,力求在考纲与训练题上找到最佳结合点,将新理念变为新题型,以适应新要求。“内化”就是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