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难易度哲学的物质概念1、2中运动和物质的关系3易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5、9(2)中规律的概念6、9(1)易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7、8、9中、易、难1.(xx广东揭阳二模)美国科学家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100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广义相对论的其他预言如光线的弯曲、水星近日点进动以及引力红移效应都已获证实,唯有引力波一直徘徊在科学家的“视线”之外。这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科学家的准确预言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的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B.C.D.解析:C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和认识的无限性。引力波的发现,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符合题意;引力波不管人们是否探测到都客观存在着,符合题意;夸大了预言的作用;科学实验只是实践的方式之一,片面。2.有人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它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也有人认为,宇宙中的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两种认识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B.C.D.解析:B本题考查对物质及物质具体形态关系的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是抽象出来的客观实在,因此它是永恒的,而物质具体形态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事物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符合题意,错误。3.“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易传中的观点。该观点主要体现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A.B.C.D.解析:D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材料中的观点日月交替、寒来暑往体现了;材料没有强调世界的物质性,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说法错误。4.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布朗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解析:A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地球是在旋转着的”“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说明广告商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但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忽视了相对静止,A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错;C、D与题意无关。5.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B.C.D.解析:D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等知识。由设问关键信息“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可知传统文化因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正确;“老工艺”与“新诠释”体现了;中“淡化”表述不正确;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错误。6.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求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有道之士”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原因在于他()A.借鉴了别人的经验B.看到了事物的内在联系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D.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析:B本题考查物质运动的规律。“有道之士”做到这一点,根本原因在于他看到了事物运动的内在联系,把握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说法不是“有道之士”做到这一点的充分条件,排除。7.(xx黑龙江大庆一模)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如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这里的“变易”和“不易”表明()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是对立统一的A.B.C.D.解析:B本题考查规律的普遍性、运动与静止。材料强调了事物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符合题意;材料不仅强调运动,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没有涉及对立统一,与材料无关。8.研究发现,一个人头部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受到人体内在变化规律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指标是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男性头发和鼻子。容貌的这种特点给大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这说明()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可以限制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A.B.C.D.解析:D本题考查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运动与静止。材料说明的是人脸部分特征的变化、部分特征的不变,不是辩证否定问题,与材料无关,符合题意;人们发现了人脸的变化规律,体现了;材料没有涉及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与材料无关。二、非选择题9.(新题速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现和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材料二我国北方,很多人有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的习惯。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近两年的腊八,大蒜价格非但没有见到“蒜你狠”,反倒稳中有降。这让很多盲目扩大大蒜种植面积的蒜农小受损失,而瞄准市场、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却在严冬里仍是春风得意。(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2)运用运动和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蕴含的哲理。解析:第(1)问,首先指出,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性,结合美日韩的例子得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其次,从规律的含义角度分析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第(2)问,一要看到大蒜价格的变化情况,二要看到蒜农和企业的营利情况,三要看到知识范围限定。答案:(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2)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大蒜价格稳中有降。要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会遭受损失。进行深加工的企业瞄准市场,做到了尊重和利用规律,从而经营成功。【教师备用1】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是()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运动的精神万能论观点解析:B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题干中观点,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不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B符合题意,排除C;题中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A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精神万能论,D与材料无关。【教师备用2】 刻舟求剑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知。吕氏春秋这样评价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与此寓意相符合的是()A.按图索骥,墨守成规B.只见树木,不见森林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解析:A刻舟求剑的典故强调只看到相对静止,而没有看到绝对运动,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按图索骥,墨守成规,也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故A入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强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不符合题意;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D不符合题意。【教师备用3】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的多次重复“数落”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从哲学角度看,克服超限效应需要()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坚持适度,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B.C.D.解析:C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的多次重复“数落”违背心理教育的规律,符合题意;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的教育也应有针对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符合题意;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说法过于绝对;不能过分刺激不等于避免刺激,做法不当。【教师备用4】 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A.B.C.D.解析:B本题考查认识和利用规律。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这是该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具体体现,入选。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是客观存在的实际,错误。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错在“超越”。【教师备用5】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环境,形成了滩羊肉独特的风味品质,其肉质细嫩、无膻味、味道鲜美,被称为宁夏“五宝”之一、盐池“三宝”之首,享誉世界,备受消费者喜爱。陈海靠做盐池滩羊生意赚了第一桶金。由于散养放牧的越来越多,畜载量大大超标,导致草场破坏严重。xx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全面实施封山禁牧。滩羊在圈养以后,人们开始饲喂青贮玉米和精料。比散养的时候长得快、肥,出栏时间大大提前。人们发现,盐池滩羊圈养一段时间以后,羊肉的味道发生了改变,不那么香了,而且膻味重了。陈海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羊也是这个道理。原来散养的滩羊长期在草场环境里,是吃着百草长大的,这对于滩羊肉特有味道的形成至关重要。于是陈海让滩羊吃上了草场上的草,肉的味道有了一些改善,但是由于活动空间小,运动少,肉的品质和散养的还是有差距。为此,陈海给滩羊建了十几亩的运动场。滩羊吃上了原来的草,和原来一样活动,还喝上了原来的水(盐碱水,含矿物质特别多),盐池滩羊肉的味道有了进一步的转化。经过几年的饲喂,盐池滩羊肉久违的味道终于又回来了,不仅鲜香浓郁,而且没有了膻气味。如今,陈海的生意比以前更红火了,销售量大幅度提高。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陈海是如何“找回滩羊肉的味道的”。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从材料看,圈养使滩羊肉改变味道,违背了规律;后来让滩羊恢复原来的生长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利用了客观规律。答案:(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最初的圈养使滩羊肉味道改变,违背了滩羊生长的自然规律。陈海让滩羊吃上原来的草,和原来一样活动,喝上了原来的水,遵循了滩羊生长的自然规律,从而获得成功。(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陈海通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认识和把握了滩羊养殖的规律,遵循利用规律,从而找回滩羊肉的原味。(3)认识和利用规律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陈海通过创造一系列有利于滩羊生长的条件,从而使滩羊肉的品质提高。(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陈海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从而最终找回滩羊肉的原味。
展开阅读全文